《安家》观后感(看了安家的观后感)

网友提问:

看了《安家》,引发你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优质回答:

说实话,安家真是看晚了。

我是去年七月份孩子刚要上中班,我开始考虑家附近没有特别好的学区,想买个学区房,也就是置换,卖掉现有的,然后再买。另外家里有老人还有救。两室两厅确实也略显拥挤,所以想着一步到位,换个三房的。买哪里的学区呢,本来第一想法是市里,因为市里交通便利,配套一应俱全,好学校也多,结果找了好几家市里中介,然后也看了几套,因为我第一套房子是14年买的期房,16年入住,才三年时间,挺新的,跟市里房子一比较,都是90年代老房子,80年代的也有,看房子因为年代久远,内部装修风格老套,还有各种明显的瑕疵,一套挺新的房子换一套特别旧的房子,怎么想都不甘心。然后市里买房的方案就被否决了。

因为这边的发展和规划。出现了一个新城区,市政府也搬过来了,各种配套,学校,医院,大型商超等等也一一配齐,最后决定买新城区的房子。

说实在还是没经验,看了几套房子,有看中的,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自己的房子还没卖呢,哪来的钱买,赶紧把自己的房子也挂上。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如何连接好两套房子呢,最好的就是两边同时进行,一起谈,运气还算好,原来房子很快就卖掉了,对方人很好,让我们多住一个月再搬家。房子也买到了,对方人也特别好,说提前搬进来也没关系,反正空着也不住。也算是顺利搞定卖房买房两件大事。7月份计划,11月份搬家,也算效率很高了。

当然中间也有一点小波折,中介一直让我们做独家房源,我们没有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了,找了几家中介,所以买房卖房才会这么快。另外,找的中介都是大中介,虽然中介费贵一点,但终归放心。

然后中介费的话呢,是可以跟中介协商的,只要你跟买家(卖家)一条心,中介多少会妥协一点,当然不能太离谱。最后因为是连环单,中介也挺开心的。

其他网友回答

生活不易,且行且努力。

似乎安家方可安心。不管什么身份,不管有钱没钱,每个人活着都有自己的不容易。但是那么多人都顽强地活着,奔着想过的日子,顽强地活着。这就是我最大的感触。

剧中的人物,大多努力地生活着,当然有的人是努力地算计着别人,这是生活百态。

比如男主人公徐天徐姑姑,有才又帅,人缘又好,却摊着个一言难尽的前妻,母亲又在自己幼年时期自杀离世,关键还有那些嫉妒他能力的人在谋划着怎么让他滚蛋,不过他对这个世界依然温柔以待。

海清、郝平饰演的那对知识分子夫妇,看房子竟然能看一年纠结不下来,无奈感慨:“俩博士毕业,两个人在这个地方,辛辛苦苦七八年,连一套像样的两居室都买不起”。感叹归感叹,还是充满了无限向往。

…………

就说说那个农村出来的娄山关吧,一个穷小子,来到大上海,那肯定是怀揣人生灿烂的梦想而来了。父亲是爱他的,可是帮不了他。母亲似乎不懂孩子的艰辛,热爱着那桌麻将。娄山关就和所有平凡出生的孩子一样,想要成功必需千百倍努力。每天饭都不一定吃得饱。分餐同事的饭菜已经成为他的日常。那种卑微隔着屏幕你都能感受得到。

但是他特别能忍,也渴望着机会,也愿意为机会努力。当他终于扛住各种白眼,拿下人生第一单后,终于真正发自内心地说出了自己常常爱说的一个词:“飒”。在一起庆祝聚餐的时候,说了一段让人印象极为深刻的话,他说要成功就是要不要脸,要想吃肉,就得不要脸,持续的不要脸,终于,“我吃着了肉”!

想必,无数与他同样境遇的年轻朋友会感同身受吧。想起那些“不要脸”的日子内心一定是万千感慨奔涌而来。

再说说我们的女主人公房似锦,出身也是凄凉了,因为家里连续生女孩她出生时差点被扔井里,连名字都顺便取了个“四井”。好不容易拼出一点样子,那个“生了”她的人,即法律意义上的母亲,却不停打电话要一百万,还闹到房似锦店里。这样的母亲,谁摊上谁就是命。你再努力她都会毁你,你再有能力创造阳光,她也可以让你瞬间生活发霉。

可是房似锦像一棵草顽强地生长着,顽强地感受生命中属于自己的阳光雨露。

还有其他的一些人了,为了子女心甘情愿含辛茹苦的包子铺严叔夫妇,辛苦打拼成为亿万富翁却整出个小三来的阚先生和他老婆……形形色色的人,上演着形形色色生活的故事,哪个都不容易,哪家都不云淡风轻。

但是生活的河流总是往前流淌着……

其他网友回答

孙俪就捐助了一个学生,把人家说成白眼狼,一说捐款就梨花带雨骂了人家十几年,一说捐款就拿人家说事,引起全国人民骂人家,韩红收养了两百多个孩子没有一个被曝光的,人品高低一眼就看的出来,格局太小的人,做事太毒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演员接地气就是卖点。

其他网友回答

努力创造美好生活,

真诚是打动人的利器,

真实是遇到真实的前提,

不是撒娇的女人最好命,而是认真工作并生活的女人最好命,

每一行都有每一行的艰辛,

人与人之间需要多理解和尊重……

安家是每个人生命的夙愿,却不是每个人都知道怎样“安家”。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