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有哪些动物是纯粹因为肉不好吃而到了泛滥的程度,人类也毫无办法?
优质回答:
有毒的甘蔗蟾蜍被引入作为控制甲虫侵扰的误导性尝试的一部分,它很快取代了预期的猎物,成为澳大利亚最具破坏性和最令人憎恨的生物之一。没有澳大利亚人认为蟾蜍好吃。
现在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当局认为,他们将激励居民集体参加周六晚上的“大规模屠杀”活动。
治蟾委员会希望人们寻找并抓住这些蟾蜍,甘蔗蟾蜍繁殖迅速,贪吃,能毒死大多数敢于吃甘蔗蟾蜍的动物。
星期天,这些活捉的动物被带到一个收集点,在那里它们将被称重,被冷冻或者被毒气毒死,尸体变成肥料。
只有没有受伤的人才会被允许参与清除蟾蜍活动。
“甘蔗蟾蜍可能是最恶心、最具破坏性的生物,”昆士兰政治家谢恩·克努特说,他提出了“蟾蜍日”的想法。“它们正在杀害我们的本地野生动物,它们正在接管我们的澳大利亚,它们正在全国跳跃。”
克努特自2007年以来一直在推动一项向清除这些生物提供40英镑赏金的提议,他说,每只成年雌性甘蔗蟾蜍每次都能产出20000个卵。
甘蔗蟾蜍于1935年从南美引进到昆士兰,本来为了控制甘蔗种植园的害虫,但蟾蜍跳得不够高,吃不了生活在甘蔗茎上的害虫。
昆士兰当局称,这种长达20厘米的两栖动物构成了环境威胁,威胁到澳大利亚的许多本土物种。
它们传播沙门氏菌等细菌,并从皮肤腺体中产生剧毒毒液,可以杀死捕食者。蟾蜍也是贪婪的捕食者,吃昆虫、青蛙、小型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甚至鸟类。甘蔗蟾蜍变得对人类有害了。
“蟾蜍日”组织者正在为抓住蟾蜍最大、蟾蜍总重量最高的人颁奖。从好吃的东西从甘蔗蟾蜍奖杯——由填充的甘蔗蟾蜍制成,到当地度假胜地的奖券。
治蟾委员会意识到一年一度的活动可能不足以满足当地的蟾蜍控制需求,该委员会就如何在家中将蟾蜍冻死提供建议。
皇家防止虐待动物协会赞扬了这项努力。但有一点需要说明,发言人迈克尔·贝蒂说:“只有蟾蜍被人道杀害,我们才会支持这项计划。换句话说,希望它们不会被棒球棒、板球棒和高尔夫球杆击中。”。
当然亚洲某些喜欢蟾蜍的老饕强烈谴责澳洲人这种做法,简直暴殄天物。锅碗瓢勺、油盐酱醋都准备好了,就是机票没准备好。
其他网友回答
基本上在中国就很少遇到难吃的动物,蝗虫,小龙虾,牛蛙等等,很多在老外看起来十分鄙夷的动物,到了中国人的餐桌上,都能化腐朽为神奇,变成一道道美味佳肴。但是有几个却是例外。
清道夫鱼,这种鱼的长相就比较另类,全身黑色花纹,背鳍 2个,无侧线鳞、体侧仅有 4排大鳞,鱼鳃就像一把梳子,貌似还有胡须,勉强可以作为观赏鱼。清道夫鱼的得名是因为这种鱼根本不挑食,什么都吃,水底垃圾,鱼粪便,虫卵,鱼卵,青苔,微生物等等,基本上听起来有一点点营养的物质,清道夫鱼来者不拒。我国最初引进清道夫鱼就是因为进化水质,可奈何这种鱼对于环境不挑,对食物不挑,繁殖能力极强,很快就在野外泛滥起来,让人头疼。
于是中国人动用了祖传秘籍,治不了你,那就吃。于是大厨们动用各种烹饪方式,煎炸烹煮。可是味道还是不怎么地,尝过清道夫鱼的人都感觉这种鱼骨头多肉少,肉质还特别粗糙,实在是提不起来国人无穷无尽的食欲,所以一直就很少有人吃。另外更重要的是,清道夫鱼实在是太不卫生了,什么杂食都吃的鱼,体内肯定有害物质也很多。
现代人们对于养生的思想逐渐在提高,自然对于这种垃圾鱼类是根本没有欲望的。所以想从根本上治理清道夫鱼泛滥的问题,国人在吃上面的诀窍还真是用不上了。
福寿螺,个头大,长相酷似田螺,也叫巨型田螺。20世纪80年代左右引进我国。虽然长得跟田螺很像,但是味道可是却差了一大截。人们最初引进这种生物的目的是为了给很多水产提供食物,但是没想到,福寿螺可不是个善茬,它繁殖能力极强,对环境不挑,对食物也不挑,这点跟清道夫鱼如出一辙。很快人们就发现这种巨型田螺的危害,福寿螺成为了侵害所有人工养殖植物的元凶,比如荷叶,水稻,一旦受到福寿螺感染,减重减产这是肯定的。
更加致命的是,福寿螺本身自带病菌,比如很多人食用了没有完全煮熟的福寿螺,感染了广州管圆线虫病,甚至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与脑膜脑炎,引起头痛、头晕、发热、颈部僵硬、面神经瘫痪等症状,严重者会出现瘫痪、嗜睡、昏迷等,甚至死亡。 也因为不彻底的烹饪手段可能会造成的严重后果,除了那些勇于尝鲜的资深吃货以外,喜欢福寿螺的人真是不多。自然靠吃,目前是解决不了泛滥的问题了。
虽然人们现在提出了很多防治福寿螺的措施,但终归也是治标不治本。所以以后再引入外来生物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啊。
其他网友回答
在中国能吃好吃的进菜单 不好吃不能吃的进药材单 所以在中国只有绝种 濒危 一级保护 二级保护 还没有泛滥的动物 以前还听说过蝗虫灾害 烤蚂蚱吃的马上蝗虫也要保护了 上次有个报道 山东某地有蝗虫成群国家还没动员结果捕蝗虫的人比蝗虫还多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其他网友回答
绝对是袋鼠…没错,澳洲是允许捕杀袋鼠,并公开售卖的。在澳洲,袋鼠的数量比人还多,真的一点都不珍贵。澳洲政府为了限制袋鼠的数量,允许捕杀一定数量的袋鼠,可是从未到过这个数量…原因是…袋鼠肉真的真的真的太难吃了…之前刚到澳洲,看到袋鼠肉很好奇,这种国宝也能吃???后来才知道,是个假国宝…澳洲用袋鼠做国家象征,纯粹是袋鼠这货只能向前跳,不能向后…袋鼠肉那口感和外观,和牛肉还挺像的…就是特别特别馊…一般都会用好多佐料去腥,可吃起来还是像馊掉的牛肉…吃袋鼠肉绝对是酷刑…这也就是为什么澳洲那么多袋鼠,还允许捕杀,却没人杀袋鼠的原因了吧
其他网友回答
作为站在地球生物链顶端的生物,人类几乎可以吃所有动物的肉,不过很多动物本身肉质以及身体组织并不适合食用,但看到很多回答都在说老鼠因为肉不好吃而泛滥,其实这是严重错误的。
老鼠是因为携带病毒
老鼠的肉质其实与田鼠、竹鼠的肉质很相似,田鼠和竹鼠很多省份都有食用,而且还被奉为美味,之所以老鼠(小家鼠、褐家鼠)没有人食用,是因为此类老鼠生活的环境以及食物环境中携带有大量病毒和细菌,如果在烹饪过程中没有处理得当,很容易滋生鼠疫或者其他疾病,这才是老鼠没有人吃,城市老鼠泛滥成灾的根本原因。
福寿螺是因为寄生虫
另外,还有人认为外来物种福寿螺也是肉不好吃而在我国泛滥,其实这个理解也是错误的,与老鼠一样,福寿螺其实肉质也很鲜美,曾经在我国甚至还有一段时间人工养殖经历,后期不再食用,泛滥成灾是因为福寿螺体内的寄生虫。福寿螺体内有大量的广州管圆线虫以及卷棘口吸虫,这类寄生虫如果进入人体会引发严重的脑部疾病,所以逐渐放弃食用。
甲鲶鱼才是肉不好吃
单纯因为肉质不好吃而泛滥的动物,目前基本仅有甲鲶鱼,也就是我们所常说的清道夫,这种鱼不能说肉质不好吃,而是肉质含量很低,体内骨骼很发达,且外表层拥有厚厚的盔甲,不管是红烧还是酱焖,都难以下咽。清道夫原产于南美洲河流,作为观赏鱼进入我国后,因为放生意识淡薄,导致此类鱼在我国河流泛滥,且没有天敌,食用其他鱼类的鱼卵造成自然生物链破坏。
欢迎关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