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一篇小说(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内容)

网友提问:

如何读懂一本文学小说?

优质回答:

小说有两种,一种属于通俗文学,另一个种属于与之对立的严肃文学。

阅读这两种类别的小说,对于绝大多数文本来说,有着不同的方法,需要有不同的侧重点和阅读准备。

通俗小说,要盯紧情节的发展

在通俗小说作者看来,小说是故事文体,情节的趣味性是其最主要的追求。

这一种类的小说渊源甚久,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不知何人所著的《山海经》,以记叙的离奇著称,后来在六朝时期发展成志人志怪的通俗小说。经过唐传奇、宋话本以及杂剧、评书、明清小说等等形式,逐渐成熟。

西方文学同样如此,很多如今所说的“名著”最初都是为了吸引“贵妇”阅读的,供她们消磨时光,作者凭此赚取金钱。

所以,通俗小说的情节就是该作品的生命线,情节的记述越有趣,作品就越受欢迎。张爱玲、张恨水、周瘦鹃、金庸、琼瑶等等通俗小说大家走的都是这一路线。

人物的出现更多的是因为情节的需要,人物性格也是通过情节来反映。

在写作通俗小说上有这样一个很有趣的说法。

写两个关系极好的男人如何反目成仇,这是通俗小说常用的题材,比较老套。但情节的安排却能分别出创作者功力的深浅。

按照正常的逻辑,让两个男人反目,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安排一个女人。

普通的创作者会将这个女人设定为两个男子共同爱慕的对象,两人从好友变为情敌,过程中可以衍生出非常多的故事。这种处理方式中规中矩,情节精彩的话,会吸引很多读者。

但是,优秀的创作者不会采用这种老套的故事,他会将这个女人设定为其中一个男子的女儿,并且两人的冲突其实是因为一个非常简单的误会。这样一来,不仅仅情节曲折,也可以用误会的澄清方式来吊足胃口,并且有着悲剧、喜剧的自由选择。

从上面这一个创作方法能看出,通俗小说里的人物其实是为情节而服务的,情节需要什么样的人物,然后再塑造什么样的人物。

故此,对于通俗小说的阅读,只需要享受精彩的故事情节,理清事件脉络就足够了。

如果进行延伸阅读,通过很多关于通俗文学的书评、影评就能发现,其实对这一类型作品的分析,不论是故事本身还是人物性格,其实都是通过情节进行归纳,重点仍在情节。

严肃小说:眼光要放在作品之外

一般情况下,把和通俗文学相对立的文学称为严肃文学,有人用纯文学来表示,其实不是很贴切,因为严肃文学下的小说并不是为了文学本身服务,而是要通过小说来反映一定的问题。比如鲁迅、王蒙等人的作品。

所以,严肃文学下的小说,多多少少都有点“主题先行”的味道。

也就是说,在这个故事开始之前,创作者先有了这部小说的主题思想,即他想通过这部小说反映什么样的社会问题。

这样一来,就不能按照阅读通俗文学的方法来探求严肃文学的内涵了。

与通俗文学相反,严肃文学下的小说情节居于次要地位,人物才是作品的核心内容。

所以,如果想要读懂这一类小说,一定要盯紧小说中的各类人物,他们很大程度上就是社会上某一类人的缩影,他们之间曲折的故事就是这个社会出现的问题所在。

情节的发展 、走向是为了人物某一性格的凸显。

比如,茅盾在创作《子夜》的时候,最初在结尾处是没有主人公吴荪蒲强奸其佣人“王妈”这一情节的。

后来瞿秋白在看了茅盾的初稿之后,提出建议:

大资本家到愤怒极顶而又绝望的时候,就要破坏什么,乃至兽性发作。

这一意见真可谓是画龙点睛,于是茅盾就在结尾处,安排了“强奸”这一情节,以此来揭露大资本家对于人性的黑暗面。这个时候的“王妈”在大资本家的眼中只是一件可以破坏的物品而已,鲜活地刻画了这一类人内心的冷漠、自私以及暴虐。

可以看到,情节的增删都是围绕人物刻画来进行的。

那么,分析作品中的某一人物,就一定要联系其所处时代,来寻找社会的原型,联系作者的生平来分析其创作意图。只有做好了这些准备工作,才能真正地去读懂严肃文学下小说的内涵。

也就是说,严肃文学下的小说作品,内涵往往在作品之外。

比如鲁迅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等小说,主人公并不是故事的主角,作品所真正要揭露的是社会上如“狂人”、“阿Q”这一类人。

联系时代就会发现,鲁迅生活的年代里,正好是一个民智未开的时代,整个社会面对亡国灭种危机时呈现出一种麻木的状态。

而像《兄弟》这样的小说,如果能了解他与其弟弟周作人反目的故事,就能更好地探知鲁迅内心的苦郁。

这样的作品真正的内涵都在作品之外,故事的内容只不过是社会背景中的一隅而已。

其实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有一个较为取巧的办法。可以先去了解这部作品是属于哪一思潮的产物。

如果是浪漫主义,那么歌颂英雄和理想往往是其主题;如果是现实主义,那么揭露社会弊端就是其创作目的。

这样的方式可以让人在阅读之前先有一个比较明确的方向。

但值得注意的是,作品不是因为其所处某一思潮而表现某一问题,而是因为其表达了某一内涵,所以才被归为某一思潮之中。

但作为普通读者来说,适当地去接纳前人的建议,对自己的阅读是有好处的。

虽然通俗小说和严肃小说是两种不同的事物,创作目的和作品内涵都有很大的差异,但要清楚地认知到,两者没有高下优劣的差别。

就像金庸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并不会比鲁迅的“呐喊”逊色。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其他网友回答

我分享一下我读书的经验吧,我一直偏爱文学小说,尤其是外国文学小说,特别是世界名著类。

我读书的主要几个步骤:

一、我读文学小说的时候,我不会先看别人的读后感和评价,因为那样会影响自己的读书感受和判断力。很多人喜欢先看书籍介绍或者评价,而我认为读书的第一遍应该交给自己的内心去感受,这样才能体现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和价值观。

二、在看书的过程中,我会对自己感触很深刻的地方做好笔记,写出自己读书时的想法。这一点很重要,也是被很多人忽视的一点,读着读着就入神了,就忘了做笔迹。

三、看完书后,我会对这本文学小说写一个整体化的总结。这个总结写的完全是自己的想法,可以不必在意总结的文章结构,把想法都写出来立刻,之后再做整理。

四、查看作者写这本书的时代背景。文学小说大部分都是带着对时代现象的批判或者颂扬的,当然批判占大多数。理解文学作品,我们必须了解它的时代背景特点。比如《飘》,它的时代背景是美国的南北战争,我们虽然不必对南北战争非常熟悉,但至少要了解。

五、作者的经历介绍。很多文学小说来源于作者自身的经历,了解作者能更好的了解作者想表达的核心思想。比如,我最近看的《安娜卡列尼娜》,作者在书的开篇就写下了这样一句话:伸冤在我,我必报应。这句话也是体现的作者的立场,他认为安娜的出轨就是不应该的,当然不会有好的结果。作者托尔斯泰的确是这样的想法,虽然他也喜欢安娜这个角色,但是,错就是错。

六、结合现实生活做出思考。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对现实生活具有启迪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文学小说能够经久不衰。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甚是是更多,因为每一个读者从书中读到的感受很多时候并不是只有一种,这些存在于读者内心的想法有时候还是对立的,是相互矛盾的。比如我最近看的《包法利夫人》,一方面我认为包法利夫人是极度错误的,而另一个方面,我也能对她表示理解,这就是矛盾的。

综上所述,读书也是需要技巧的,这些技巧能让你在读书过程获得更多对自己有用的知识和感悟。

其他网友回答

读懂并不难,每个字都认识就能读懂。而再深一层就要了解作者生平、写作背景,以及与自己是否有共鸣之处。再往深处挖掘就要抓住每一章的重点句子,反复琢磨每一章想表达什么。最后,进阶版就是要学一点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能从方法论上对以一本有文学价值的作品进行分析、评价。

其他网友回答

认证考核,希望大家帮帮忙

读懂一本文学小说要从情节、人物性格、时代环境、人物关系以及象征要素等方面综合考虑。

大多数的文学作品会创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这种人物典型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依附所处的时代而产生的,所以读文学小说时要代入当时的时代背景考虑人物的行为逻辑,抓住人物典型。比如《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是在当时的贵族风气中一步步腐化,是复辟时期雄心勃勃的青年知识分子的典型。“精神胜利法”的阿Q,是在辛亥革命时期动乱的历史背景下,软弱、妥协的国民劣根性的典型人物。读小说是要用那个时代进行解读。

人物之间的关系,有时是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点,阅读之时不能够忽略,尤其是重要人物之间的关系。

文学小说中有大量的象征元素,有些小说用颓败的景色铺陈凄凉的氛围,不同的场景会营造出不同的气氛。还有一些小说中会用特殊的意象来象征,比如鲁迅《伤逝》中的狗“阿随”,文中提到不止一次,阿随就代表着任人摆布,没有思想,只求三餐的愚昧国民。当看到反复出现或特殊的意象时,我们就应该想一想它象征这什么,象征意义可以根据时代背景、情节、人物性格的方面进行考虑。

想要读懂文学小说主要的着力点要放在时代背景上,在此之上分析人物性格、情节、人物关系、象征要素,进而挖掘出作者真正要表达的内涵。

其他网友回答

需要一定的知识体系和阅历,不然很多文学作品初读时会读不进去,甚至感到无趣。

如何读懂它,可以先从这本文学小说的作者和作者写这本小说时的背景入手,先构建自己对其的兴趣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