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建议别建对撞机(杨振宁不同意建对撞机)

网友提问:

杨振宁提的反对建对撞机真的是只为省钱吗?

优质回答:

作为举世著名的物理学者,杨老的建议极具参考价值。

相信国家会组织有关人才、专家进行科学评估。

凡有利国家事业,须群策群力,充分发挥我国最大优势。

其他网友回答

我国准备建设100公里长度的电子加速器,估计还不是强子加速器,这项目工程具大要在地面岩层中挖圆周长100公里,直径7米隧道,而且还要建设100多公里的真空轨道及氦冷却系统,冷却超导磁组,各种探测器及引出电子碰揰头,当然人不能靠近到电子碰揰头,那区域放射性极强,这些仪器需要国际合作,而目前我国高科技仪器国际合作机制並不畅通,受到制约,缺少那一环都不行,目前欧洲对撞机加速粒子已经达到光速的99.9998%,而且在2019年3月欧洲对撞中心开始停机,改造对撞机为强子对撞机,中国对撞机电子加速后速度要超过上述速度,要消耗更多能量,关键欧洲加速器目前已经进入改造程序,我们在五年内能否能从设计,施工,进口仪器进度赶上欧洲重子加速对撞机,而且我们第一步进行非重子加速对撞机,也就是现在起步我们的标准已落后欧洲十五~二十年,我们国内有两派争论。当然最终决策是国家,而且全部完成(到重子对撞)绝对不是一千亿人民币,一百公里隧道,按高速公里平原造价是每公里造价一亿元,纯隧道(欧洲对撞机是在山区开隧道)山区隧道造价4亿元/公里,我看圆周长100公里,深度50~70米,直径8米也需要400亿人民币。加上100公里的真空管,电子发射头,电子加速器,100公里的低温超导磁场偏转器,八个对撞头,探测仪及控制仪器,配套超大型供电系统,大型计算机,操作控制间,科研室等,没有8000亿人民币下不来,关键欧洲重子对撞机已经开始升级,五年完成,而我们电子对撞机尚未进入设计程序,设计,攻关,调试能在十年内完成电子对撞机就不错,正常使用后进行后期强子对撞机改建又是五年,起码比欧洲强子对撞机晚了十年,欧洲改造后设备对撞能量提高6倍。

综上所述,我支持杨博士的意见。把钱用到更需要地方,例如:热核聚合反应堆。

其他网友回答

对撞机可以细分成好几种不同的模式,而此前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提出的耗资360亿建造的大型对撞机确切来说是叫做CEPC大型粒子对撞机(也叫大型环形粒子对撞机),其现如今依旧被誉为中国中科院高能物理所‘预研’实验基础物理的国之重器。然而近日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科院院士杨振宁却是在公开演讲时再次反对中国建造大型环形对撞机(CEPC)的建造,其反对的理由归结起来也非常简单:花钱太多、预期成果太低。杨振宁这次反对又引起人们对耗费360亿建大型对撞机的讨论,那么中国耗费360亿建造大型环形对撞机CEPC,就真的劳民伤财、毫无用处吗?首先我们国家承担得起360亿建设经费,其次LHC(大型强子对撞机)在发现“上帝粒子”后,但由于能级太低导致无法稳定产生“上帝粒子”,而能够继承这个位置的目前只有欧洲环形对撞机和直线对撞机,日本的直线对撞机,中国的环形对撞机。而且在CEPC建设中也会出现很多技术上的进步,比如低温制冷、抗辐照集成电路芯片、超导磁铁等,反而连做都不去做的话,那么永远不会进步!而且前面也说过我们国家承担得起360亿建设经费。而且360亿建设经费是分配到建设周期20年中,平均每年也就是18亿元的建设经费,有网友表示每年少投入点国足差不多就够了,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吗?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民间科学哲学土匪。从自然意义上讲,宇宙中无限大与无限小,是一个永远也研究不完的课题,最终答案是不会有的的。

目前人们在原子中已发现了300多种粒子,即使用倍数最高的现代电子显微镜,也无法看清原子的真实影像。明确的说,再建大型对撞机,还能撞出许多种基本粒子,其能量一个高似一个。能量最高的,需要用整个宇宙的能量来激发它。然而麻烦的是,我们对于不同粒子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转化,了解的太少了。而且也没有能力把各种不同的和互不联系粒子的相互作用统一起来。也就是说,目前我们没有行之有效的科学理论,来破解这一大堆的粒子乱象。也就是人们常常说到的,物质运动中的不确定性。显然,这种对撞机的最终研究结果,与我们今天的设想,已经没有直接关系了。根据近代物理学研究经验,任何没有理论依据的实验结果,都是盲目的,也是徒劳的。这种研究方法根本不对,继续投入有科学意义吗?

顺便说两句,这个世界为什么会有数学?数学是干啥用的?据说数学中的规律性都是已知的,而基本粒子乱象却是未知的,毫无规律可言。如果用抽象的数学概率模型能破解吗?

其他网友回答

不是为了省钱,而是为了其他科学研究。

国家的预算中投入基础研究的比例是固定的,对撞机如果上马,就会占据预算的大头,从而扼杀投入其他很多很多科学研究项目的经费。对撞机取得有意义成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而众多其他科学研究项目中有一些取得突破的可能性很大。所以上对撞机是不明智的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