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苏轼写的“此心安处是吾乡”,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优质回答: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以上是大文豪苏轼特为朋友王定国侍女柔娘所作的《定风波》词一首。试想,是什么样一个女子能获东坡先生的如此妙赞?!背后有何神奇的故事呢?
一风尘奇缘
点酥娘又叫柔娘,复姓宇文氏。柔娘的父亲本是北宋皇宫的御医,后因遭受无妄之灾,冤死狱中。她的母亲因夫死郁郁寡欢,不久也随夫君而去。当时柔娘还是一个少不更事的小姑娘,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父母相继离世,真是柔肠寸断。可屋漏偏逢连夜雨,她叔叔看到孤苦无依的侄女,不仅不心生怜惜,而是乘机将她卖给了当时以色艺取悦客人的”行院”。
可怜的柔娘天资聪颖、天生丽质,尽管明珠暗投,但很快在行院里声名鹊起、艳名远播。可喜的是由此惊动了她父亲生前挚友陈太医,本来陈也在多方寻找柔娘,于是在陈太医的多方周旋下,柔娘终于跳出了火坑,并跟随陈太医学习医术。
光阴荏苒,转眼柔娘就出落成了一个丰姿卓约的大姑娘,医术也大有长进。并机缘巧合有幸结识了风流倜傥满腹才情的朝庭大臣王定国,两人一见钟情,如胶似漆。在征得义父陈太医的赞同下,柔娘以歌女的身份住进了王家。自此琴瑟和鸣,一如既往……
二生死相随
可惜好景不长,震惊古今的”乌台诗案”牵连到了这位与苏轼志趣相投的挚友王定国。朝庭决定将王贬谪到岭南宾州,当时岭南地处偏僻,且常年瘴气弥漫、鼠疫横行,一般北方人很难生活生存下去。因此王的妻妾无一人愿意同往,这时,惟有柔娘主动站出,愿意随行,生死相伴。
柔娘与王定国在岭南生活的五年中,除了奉献出了作为妻子的全部柔情,而且以她精淬的医术保证了王的健康。更为可贵的是,她以自己的专长免费为当地民众诊治,虽无官方记载,但在宾州民间至今犹有柔娘救死扶伤的故事流传。
三一语足千秋
五年的流亡生活并没有象政敌期望的那样将王击垮,相反在美人的陪伴下,王过的是有滋有味、风生水起。回来后与老朋友东坡先生见面更是”万里归来颜愈少”,令人好生羡慕。
东坡先生好奇地问柔娘:岭南的生活应当很难过吧?可她淡定地回答道:此心安处,即是吾乡!东坡闻此言大为感动,遂提笔当场写出《定风波》一词相赠!特别是词中一句”此心安处即吾乡”更是流传千古,感动和激励了不知多少在外漂泊的异乡客……
其他网友回答
苏轼写的《定风波》中,有极为达观豁达的“此心安处是吾乡”一句,历来为漂泊天涯的游子和仕途被贬失意的人所欣赏。无他,是因为苏东坡的这句话,反映了道家哲学的一种心态,世界是那么大,其实决定你个人的喜怒哀乐的,还是自己的心情。只要你的心安了,那么世界到处都是快乐之地,要是你的心不安,那就是琼楼玉宇,你也会感到”高处不胜寒”。是快乐还是忧愁,存乎一心也。
这首词是苏东坡写给自己的朋友王巩的,其实也是写给自己的。
苏东坡其实最为倒霉,本来在宋朝很少有文字狱的出现,而极少有的一场文字狱,却被苏东坡给碰上了。在乌台诗案中,苏东坡作为首犯,差点被杀,最终被贬往黄州。而平时与苏东坡交往颇深的朋友王巩,受到牵连,被贬往更远的广西宾阳地区。苏东坡对此很遗憾,一直担心自己的朋友无法承受那样的打击,担心他在那个穷乡僻壤活不下去,所以经常书信来往,关心朋友的生活。
但能和苏东坡成为莫逆之交的王巩,显然也不是一般人。他是北宋著名的诗人,画家,也是个性情豁达的人。他本来过着豪奢的生活,家里有不少歌妓侍女。王巩被贬之后,家里的歌妓侍女大部分都跑了,只有一个叫柔娘的姑娘,一直跟着他,照顾他的生活,给他以生活安慰。柔娘长得天生丽质,而且有温柔善解人意的性情,还有婉转的歌喉。在广西,王巩甚至比在黄州的苏东坡还要豁达乐观,小日子过得很滋润。
后来,王巩奉旨北归,得以与苏东坡见面。苏东坡发现王巩竟然是越活越年轻,越活越精神,苏东坡大惑不解,王巩就叫柔娘出来为苏东坡唱歌。王巩告诉苏轼,这几年来多亏柔奴陪伴他在南疆僻岭的宾州度过了寂寞艰苦的岁月。苏轼就问柔奴:”岭南应是不好?”柔奴则顺口回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这句充满道家和禅宗精神的话,充满了玄机与哲理。这给同样被贬在黄州,并且经历过一段极为郁闷和艰苦生活的苏东坡,以深刻的启示。苏东坡根本就没有想到,一个歌女,竟然能说出这么深刻的哲理,竟然也能如此地把逆境当成是安身立命之地。苏东坡马上写下了这首词:《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苏东坡一上来就夸王定国,说他很帅很玉树临风,更为幸福的是,王定国竟然还能拥有一位天资聪颖貌美如仙人的柔娘。柔娘的歌声轻妙,笑容柔美,风起时,那歌声如雪片飞过炎热的夏日使世界变得清凉。
下阙,苏东坡说王定国虽然被贬到蛮荒之地,但是身体和精神状态却更好了。柔娘的笑容依旧,笑颜里好像还带着岭南梅花的清香;我问你:“岭南的风土应该不是很好吧?”你却坦然答道:“心安定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本来这就是一首应酬之作,但为何能大受欢迎?这里面是有深刻的哲理的。
中国人历来是农业立国,而农业立国就带来了中国人浓重的家园意识,这就是中国人的安土重迁的传统。所以我们看到,在中国的诗歌中有为数众多的描写离家流浪、羁绊宦千里的悲伤。所以一旦离开了家园,大家就很悲伤。更别说在官场失意被贬远方有家却无法回乡了。但苏东坡却不一样。苏东坡一辈子被贬的地方很多,但他能随遇而安,到一处就爱上一处。活的很开心。在黄州,他大大地提升了自己的文学艺术水平,在惠州,他发现岭南的荔枝很好吃,在海南的天涯海角,他发明了各种各样的美酒美食。无论在哪里,苏东坡都能把自己搞的很快活。
之所以如此,其实就是吾心安处是吾乡这种思想,在影响他,在滋润他。也许苏东坡没有想到,自己这种乐观豁达的精神从何而来,而柔娘的一句话,彻底点醒了他,原来,苏东坡与王定国一样,与柔娘一样,与那些被迫流落异乡的游子一样,只要你能抱着“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达观的心态,你到哪里,都是快乐的。
其他网友回答
“”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意思是心安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这句话是出自宋代,大词人苏轼的作品,《定风波.南海赠王定国侍人寓娘》中的词语。原文是: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冷。
万里归来年俞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乡。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这首词是有个故事的,当年苏轼的好朋友王巩(字定国),受到使苏轼有杀身之祸的“乌台诗案”的牵连和影响,王定国被贬到岭南荒凉偏僻的地方宾州,王定国被贬时,他的歌妓柔奴毅然决定跟随王定国南下到宾州一起。在元丰六年,王定国回到了北方,一次苏轼和王定国一起喝酒吃饭,王定国叫来他的歌妓柔奴为苏轼劝酒,席间,苏轼便问歌妓柔奴,到了广南之后那边的风土人情如何,是否生活习惯好不好?柔奴回答道“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苏轼听后,大受感动,便写下了这首词来称赞柔奴。(注柔奴到了南方之后改名为寓娘)
其他网友回答
出自《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其背后,牵系到乌台诗案。都被朝庭贬谪到岭南。
其他网友回答
“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出处:
因受“乌台诗案”牵连,苏东坡的朋友王巩被贬岭南,王巩的侍妾宇文柔奴对王巩不离不弃始终跟随。此事后来被苏东坡知晓,感动于宇文柔奴对王巩的爱情,提笔写下了:
《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序: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京师。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因为缀词云。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原词大意:
本来人间那些英俊的男子(调侃王定国)就已经令人羡慕了,上天还赐予美丽的女子与他作伴。美丽的女子轻启皓齿,清脆透亮的歌声响起,似清风徐来,飞起白雪将炎炎火海变得清凉。 你们从岭南回来,看起来似乎未经风霜反而更加年少,笑的时候,犹如带着岭南之梅的清香。疑问道:岭南这个地方应该不好吧?她却说:能令我心安的地方,便是我的故乡。
“此心安处是吾乡”字面意思:
只要是令我内心坦然、安宁的地方,就是我的故乡。
个人评析:
寓娘富有才情,化用唐代类似的诗词“身心安处是吾土,岂限长安与洛阳”,“我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白居易)作答:“此心安处是吾乡”,这个答案对于潇洒旷达的苏轼,可谓“深得我心”,在他的其他作品中多次抒发过类似随缘自适的情怀,如“安土忘怀,一如本是黄州人,元不出仕而已”(被贬黄州时期《与赵晦之》),“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被贬海南时期《别海南黎民表》),更还有“故山空复梦松楸。此心安处是菟裘(《浣溪沙·自适》)”。
对于寓娘,是什么使她心安呢,从故事里面我们知道,就是和她心爱的人在一起。此心安处是吾乡,这是一句平常的大白话,可又那么令人心动,这句话引起了多少人心灵的共鸣!你爱着父母,远离时你牵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过年回到家,看到父母身体康健,你心安了;你爱着儿女,但是外出打拼无法陪伴,时常想念,开个视频看一看,孩子在爷爷奶奶的照顾下很快乐,很健康,你心安了;你爱着丈夫,他去支援疫区,过年都无法在家,还要承担巨大的感染风险,你无比担心,直到他打回电话,告诉你,他安全,你心安了;甚至你爱着工作,即使在家里也始终想着如何解决客户的问题,等真正做到时,你心安了……
当然,一千个观众心中有着一千个哈姆雷特,这样一句话,你可以有万千的解读。这样一个直击人心的千古名句,放在不同的情境里面,就像一位面貌清秀的女子,穿上不同的衣服,化上不同的妆容,可清纯,可妩媚,可妖媚,而古诗词,也将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活学活用中,不断焕发新的光彩,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