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曹操心腹大臣荀彧晚年为何反对曹操称晚王?
优质回答:
荀彧向来被看成曹操的心腹,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荀彧忠诚的从来不是某位割据豪强,而是汉室。他对汉室赤胆忠心,刘备远远不及。
荀彧出自名门望族,乃是荀子之后,自幼聪慧不凡,被南阳名士何颙称为王佐之才。
反对曹操称王,并不是荀彧忠于汉室的唯一体现,早在董卓专权时期,他就因不愿奉承董卓而辞官回乡。后来投了袁绍,看出袁绍志大才疏,不是收拾江山的人物,便弃之而去,投了曹操。
(电视剧里的荀彧)
曹操大喜,称其为“吾之子房”。子房是张良的字,曹操以子房来比喻荀彧,表现出了想当刘邦的野心,荀彧也许听出来了,但当时他没有更好的选择。和董卓、袁绍等人比起来,曹操已经是上上之选了。
公元196年,汉献帝刘协在杨奉、董承等人的护卫下,逃出长安回到洛阳,一路危险重重,到了洛阳也不安稳,起义军四起。刘协急召各路将领勤王护驾,大家置之不理,自保实力。
曹操本来也不想管刘协,后在荀彧的劝说下才奉迎天子迁都许昌。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是曹操最正确的政治举措,天子在手,大义我有。从此他的意思就是天子的意思,做什么都师出有名,和其他势力打交道容易多了,实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
(汉之忠臣荀彧)
但荀彧的本意,绝不是让天子被挟制。他只是想尽一尽忠臣的本分,保护汉献帝的安全。而且他对曹操还怀有一丝希望,也许曹操并不会篡位?也许曹操只是像霍光那样,虽然权倾天下却不越底线?
但当曹操欲进爵国公、赐九锡的时候,荀彧终于看清了,曹操想当的不是霍光而是王莽,于是极力阻止。
九锡是皇帝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礼器,分别是车马、衣服、乐县、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秬鬯。加赐九锡是皇帝对大臣的最高礼遇,再往上,封无所封,赐无所赐,只能禅让皇位了。
以曹操的功绩,其实当得起九锡。但荀彧从中看出了危险的苗头,对曹操说:“(您)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意思是您起兵是为了匡扶汉室、安定天下,应该秉持忠贞之性,以德示人,安守臣子本分,在天子面前恭谦退让,推却九锡之赐。
(荀彧和曹操)
曹操勃然大怒,到今天才知道原来你是这样的荀彧!
他起兵真是为了匡扶汉室吗?名义上是的,各位豪强都是,但实际上无不抱着割据一方的念头。曹操想得更远,他想要的是整个天下。
但在荀彧心里,天下是姓刘的。
这是大方向上的志不同道不合,两人由此产生隔阂。据《三国志》记载,没过几个月荀彧就忧愤而死。
但关于他的死亡还有另一种说法,《魏氏春秋》中记载:“太祖馈彧食,发之乃空器也,於是饮药而卒。”
意思是曹操给荀彧赠送食物,荀彧收到的却是空食盒,他便明白了曹操的意思,自行服毒药而死。
(选择自尽的荀彧)
是真是假,已经没有办法去验证了。但也不无可能,毕竟曹操深知荀彧的才能,眼下又知道了荀彧和自己不是一条心,为了防止荀彧投向别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死。
荀彧自尽,应该可以保住家小及身后名声。若等到曹操出手,那可就不一定了。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其他网友回答
据《曹瞒传》及《世语》记载,桓阶劝曹操称帝,夏侯惇认为应先灭蜀,蜀地平定了则江东自会归服,二方既定,然后遵循舜、禹的道路,登基称帝,曹操听从这个意见。
怎么不问为什么夏侯惇反对曹操称王?不是一个道理吗?
朱升对朱元璋说,在军阀混战的年代,首先要壮大自己的实力,所以要广积粮,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为后勤保障做准备;高筑墙,就是加强军事防御建设,为军事力量打基础;缓称王,可说是很要紧的,朱升告诫朱元璋,不要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在这个时候,各个军阀都想称霸天下,谁先称帝,必先成为其他军阀,共诛之的对象。只有等各方面实力,时机成熟时,才可以称帝。
此之谓:广积粮,筑高墙,缓称王。这就是荀彧反对曹操称王的最重要原因。没有之一。
其他网友回答
荀彧是曹操的心腹智囊。然荀彧却是有忠君思想的老夫子。前期曹操没做大做强,挟天子以令诸侯。荀彧可以出谋划策以实现荀彧心中依靠曹操的中兴汉室。然曹操一代枭雄,雄才大略。有实力后岂能久居人下。故有称王之心,不臣之心。与荀彧的中兴汉室天然产生矛盾。故此荀彧极力反对。也造就了荀彧的悲剧结局。如有不同,请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