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阎锡山是如何当上山西土皇帝的?
优质回答:
阎锡山主政山西38年,称之为山西皇帝也没多大问题,这在人事变动频繁的民国时期,堪称不倒翁。他成功的秘诀,在本人看来就俩字:倒戈。在最恰当的时候,用最恰当的方式,倒戈。
最早是倒戈满清加入同盟会。阎锡山字百川,山西五台人,出生于一个家道殷实的商人家庭,17岁时家道中落,在太原一家五金店做学徒。不甘心命运安排的阎锡山考入山西武备学堂,并幸运的被官费保送至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回国后在北洋新军第四十三协一路升至标统。辛亥革命爆发山西新军起义,阎锡山畏缩不前躲在大树后遥控指挥 待发现起义胜利在望时跳出来刷脸,被推为山西都督,成功窃取了山西革命党的胜利果实。
南北议和时,一直对袁大头暗送秋波的阎锡山关键时候支持袁世凯迁都北京,彻底获得袁世凯的信任,从而在袁世凯掌权时继续统治山西。
阎锡山就是这样,护法战争他就支持老段,直奉战争老段被打垮,他又投入直系怀抱,第二次直奉战争,直系战败,他投靠张作霖,北伐战争关键时候,他又瞅准时机投靠国民政府,从而能一直在山西高枕无忧。
但是过度的顺利也滋长了他的野心,1930年(民国十九年)9月9日9时,阎锡山在反蒋同盟支持下,被北京宣布就任“国民政府”主席,走上了人生巅峰。但随后就在中原大战中惨败,灰头土脸到大连吃海风去了。幸运的是随着对日关系的持续紧张,老蒋被迫再次起用阎锡山,抗日战争时老阎一度与日本眉来眼去,还好守住了底线没当汉奸,这样让他在抗战后地位继续固若金汤。
到解放战争时太原被攻破前,阎锡山做飞机逃跑投靠老蒋,做上了有名无实的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败退到台湾后辞去职务隐居,于1960年去世,结束了波澜壮阔的一生。
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
阎锡山在民国是个有趣的军阀,曾经被人亦损亦誉地称为“在三颗鸡蛋上跳舞”。
从1911年成为山西都督,直到1949年解放,阎锡山稳稳当当地掌控了山西38年。蒋介石年逾38方得登高位,李宗仁年34始称桂系人杰,冯玉祥年过39方入西北,张学良以27岁掌控东北,只因他爹是张作霖。但是,阎锡山28岁割地称阀,实实在在是个人物,没有背景没有后台却能在回国后短短两年时间成为山西“煤老板”,确实让人佩服。
1883年出生于山西五台县的阎锡山,1900年仍在躲债的阎锡山,我们且看他如何在1911年坐上山西土皇帝的宝座。
一
1900年阎锡山跟着父亲躲债逃到了太原,在大城市里他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出路,在1902年考入了太原武备学堂,1904年得公费留学日本,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后,阎锡山即参加了同盟会。
但是对于像阎锡山这种学习军事的同盟会成员,孙中山有别的要求,孙不允许他们参加公开的活动,让他们的同盟会成员身份不被清政府获知,从而使他们回国后可以顺利投入清政府的军队体系里掌控军权。所以孙中山在同盟会内部又组建了纯军事组织“铁血丈夫团”,只有28人,包括阎锡山在内有4个是山西人。
1909年阎锡山学成回国后先是被任命为山西陆军学校教官,随后又升为监督。从教练官到标统,阎锡山只用了1年时间,因为他刻意交好山西巡抚丁宝铨、新军协统姚鸿法以及咨议局局长梁善济,所以他的路走的很顺。阎锡山任标统后即开始扩招新军,到了第二年新军人数便远远超过了旧军。姚鸿法在升任山西督练公所总办后,甚至出面帮助阎锡山打点关系,只要阎拿出5000两便可以“买到”协统的官职,但是阎为了能够直接掌控新军所以没同意。从这件事里也可以看出,阎锡山在经营关系方面确实很有手段。
后来,阎锡山为了加强对新军的掌控以及更好地组织革命力量,成立了“山西军人俱乐部”,借此开始打造自己的班底。
二
阎锡山在日本时便已经与孙中山制定了“南响北应”的战略,山西负责的是在南方革命军到达河南的时候,晋军到石家庄接应革命军。但是,为什么在1911年10月10日武昌事发后的10月29日山西便发动了太原起义呢?
当时山西巡抚陆钟琦知道阎锡山会响应武昌起义,所以特意让他的儿子陆亮臣去试探阎锡山。陆亮臣见到阎锡山后即开门见山地说,伯川兄,你准备怎么应对武昌事件?如果你有需要的话,我可以让我爸离开山西,配合你。
阎锡山当时没有意识到陆亮臣的真实目的,所以想了想说,武昌那边的事我现在也不清楚具体情况,你现在问我怎么应对是不是早了点?
陆亮臣听了阎锡山的话马上表示,那我们再好好观察几天,要是需要我爸离开的话你和我说。
当时陆亮臣准备走的时候,又撂了句,我们过两天是不是可以和姚鸿法谈谈?
阎锡山想了想,对于武昌事件,看看姚鸿法是什么态度还是有必要的,虽然姚不是革命党人,但是与他私交甚好,所以便答应了。但是很快阎锡山便发现了不对劲,因为山西当时有5000支德造新枪,清政府要将3000支借调给河南,并且已经开始运输了。同时,还要将85标和86标新军分别调往临汾和代州,然后由巡防部队接替太原的军事防务。这两件事让阎锡山终于意识到了陆亮臣来找自己的真正目的,陆氏父子正是想麻痹和拖延阎锡山以顺利将部队和武器运出太原,如此便可以架空阎锡山等人,然后观望局势。
但是,新军和武器是阎锡山响应革命的根本所在,所以他紧急召开了秘密会议,经商议决定在军队与武器被调走前抢先发动起义。
1911年10月29日,新军冲入巡抚衙门,因为当时革命军情绪过于紧张,所以在陆钟琦的随从开了枪后,革命军也随即开枪,陆钟琦与陆亮臣死于乱枪下。
三
造反成功了,自然要推选领头人。
于是召开了“选举大会”,但是当时阎锡山年轻,资历实在太浅了,所以很多人选了咨议局局长梁善济,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最后领头人肯定是梁善济。这咨议局是清政府为进行所谓的预备立宪设立的,属于立宪派,难道要让立宪派上位?好在阎锡山也不是按常理出牌的人,眼见倒向梁善济的人越来越多,阎锡山的得力助手张树帜推开梁善济,然后掏出手枪,盯着会议上的所有人,终于不再掩饰地说,我推选阎锡山当都督,同意的举手!看着张树帜手里的枪,又想到山西军权全在这场从日本回来的人手里,会上所有人惊恐之下,只好捏着鼻子将票投给了阎锡山。
阎锡山说了番客套话,然后开开心心地当上了山西军政府的都督,这年是1911年,这年阎锡山只有28岁,却已经成为执掌山西的土皇帝。
从1911年到1949年,在这38年的时间里,阎锡山又是如何稳坐山西土皇帝的宝座的呢?
一
骑墙是门艺术。
在民国或者说在任何时代,骑墙对于许多人而言都是家常便饭。冯玉祥骑墙,最后墙塌了,人也栽了,和女儿不明不白地死在了黑海上。石友三也学冯玉祥骑墙,最后墙也塌了,人也栽了,被昔日好友高树勋给活埋了。这说明冯派骑墙的套路是错误的,那么阎派骑墙比冯派骑墙如何呢?
辛亥革命成功后,袁世凯当上了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阎锡山知道袁手里掌控着当时中国最强大的军队,所以立刻向袁表示了拥护。
阎锡山对袁世凯的拥护虽说不是死忠,但是也算是出于真心了。为了向袁世凯表忠心,阎锡山退出了国民党,在袁世凯即将称帝时又向筹安会捐了2万的所谓活动经费。即使在袁世凯这道墙即将倒塌的时候,阎锡山仍然在援护袁世凯,甚至痛斥蔡锷、唐继尧等人“不忠不义不仁不智”。这事换成冯派的话,估计早在背后架枪扫射袁世凯了。
在段祺瑞上台后,阎锡山倒向了段祺瑞,毕竟段祺瑞继承了袁世凯大部分的权力,实力很强大。所以即使在南方革命军发起了护法运动的时候,阎锡山仍然坚定地站在段祺瑞这边,甚至出兵相助,结果派出的军队全军覆没,阎锡山实力大受折损。所以,阎锡山只好龟缩在山西老巢,埋头发展自己的实力。
经过几年的埋头苦干,山西的实力上涨了,阎锡山又恢复了信心和雄心,所以出来抢肉吃了。但是,很快便遇到了蒋介石组织的北伐。阎锡山先是加入了国民革命军,然而在蒋介石试图借助编遣会议剥夺他的军权的时候,他又竖起了反蒋旗帜,最后打了场中原大战。在中原战败后,阎锡山跑到了大连,不过很快他给蒋介石抛了个媚眼,顺利回归,此后几乎没有再公开反对过蒋介石。
冯玉祥傍谁则倒谁,骑谁家的墙,最后便推倒谁家的墙。但是,阎锡山则不同,在墙快要塌的时候,他不仅没在背后捅刀子,甚至还想着自己出把力稳住这堵墙,这是很有意思的。所以到最后,冯玉祥也被自己的手下给倒了,阎锡山的手下却在等待他的回归。
二
经营也是门艺术。
在中原战败之后,为什么冯玉祥从此一蹶不振,但是阎锡山仍然当着自己的山西土皇帝?这是“经营”这两个字里所蕴含着的能量。
阎锡山在山西算是很得民心的,否则的话在中原战败之后山西就已经脱离他的手掌心了。他会玩军事,会玩政治,也会玩经济,所以才成为了民国为数不多的成功军阀。在经济方面,他用短短几年的时间花费了无数的努力将山西这个“贫困户”发展成为了让人瞩目的“模范省”,这本事几人能有?在教育方面,阎锡山更是不遗余力,在那个到处都是文盲的年代里,又有几个军阀舍得将钱投在教育上?恐怕都是想着怎么从老百姓身上捞钱,然后招兵买马,买枪买炮!所以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对阎锡山给予了极大的赞誉,称“山西是中国义务教育的策源地”。正是因为阎锡山舍得花钱花功夫去经营山西,所以才让他在山西的威望无人可以取代。
反观冯玉祥,手里的实力曾经强过阎锡山,可就是因为不舍得花钱花功夫经营地盘,或者说他从来没有过真正属于自己的地盘,总想着通过不停的倒戈去吸收别人的势力,最终遭到了反噬。
三
1949年山西解放,阎锡山的土皇帝生涯到此宣告结束。
阎锡山到台湾后,知道自己肯定不见容于蒋介石,所以干脆辞职隐退,只领着蒋介石碍于情面送给他的两个虚衔。
1960年5月23日,阎锡山在台北病逝,民国“不倒翁”成为历史云烟。
其他网友回答
阎锡山,字百川,1883年生,山西五台人。村子在滹沱河边,遂名河边村,土地肥沃,交通便利。阎家开粮店,有良田50亩。
阎锡山五岁丧母,住到外公外婆家,有时机灵无比,有时沉默寡言,读书倒是很用功,私塾先生说他“亦不多与诸儿童相嬉”。14岁时跟父亲学习珠算、记账,数学是极好的。
1901年,山西武备学堂招生。阎锡山顺利考中,阎兼通文理,国文、算术、绘图、体能,各科优异。3年后,21岁的阎锡山被官派日本留学,入陆军士官学校,为第六期,1909年学成回国。
山西省在编练新军,正缺人才,百川科班出身,受到重用。到1910年,已经做到标统(团长)。当时山西新军有两标,85标黄国梁,86标正是阎百川。27岁当团长,阎氏志得意满,在士官学校同学中,首屈一指。
阎百川在1905年10月加入同盟会,并见过孙中山。当时官派留学生,因拿清廷俸禄,管制较严,而且前程大好,对革命一事多不太热心。阎在山西新军,为隐蔽起见,另起名号“山西军人俱乐部”。原同盟会员一并加入,有赵戴文、温寿泉、张瑜、乔熙、常樾、南桂馨等人。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湖南新军、陕西新军起而响应。至10月25日,山西巡抚陆钟琦(高晓松外婆的爷爷)惶惶不可终日,要调新军出太原,定于10月29日,85标首先开拔。阎百川找同伴商议对策。最后决定85标开拔之时,就是起义之时!
会后,阎锡山找到黄国梁。他说,目前部队不稳,不如我们咱不出面,静观其变,如何?黄国梁略一思考,便说好。
军人俱乐部已分派各人串联,策略是先运动士兵、班长和排长,再逼迫营长。85标二营长姚以价得知起义计划,深以为然。当日二营行至太原新南门,姚以价令部队停止前进!进城向巡抚衙门进攻!
阎锡山听闻枪声,立即集合86标,说要保护巡抚。他把军队布防在抚衙东侧,此地位于抚衙和巡防营之间。然后命令部队向东警戒,静观风云。姚以价快速攻入抚衙,击毙巡抚陆钟琦、协统(旅长)谭振德。阎锡山得知后分兵两路,一路迎接姚以价,一路进攻巡防营。巡防营不堪一击。又转攻满营,使用大炮轰击,满营溃散,混入市民中,革命军也不追赶,任其逃走。
战事结束,各方代表齐聚咨议局。讨论都督人选。黄国梁因不是同盟会员,也没有带兵参与起义,所以失去话语权。姚以价官职为营长,在进攻巡防营时已接受阎锡山领导。所以提议当阎锡山当大都督,军人俱乐部及86标纷纷举手,首义功臣姚以价也举手赞同。28岁的阎锡山当上了山西大都督。
此时城外85标三营长熊国斌,带队进城来见,声称保卫阎大都督。阎百川小心谨慎,命其集合队伍,收枪列队,给以训话。忽见熊国斌掏出手枪,阎百川闪身躲开,护兵立即开枪击毙熊国斌。
太原光复之日,正是袁世凯复出之时。北洋军士气大振,准备对武汉大举增兵。而山西正处于京汉路西侧,若山西出兵,截断京汉铁路,就可以将汉口的北洋军的后勤补给切断。
阎锡山彻夜不眠,扩编军队,升姚以价为团长,沿正太铁路东进,攻则切断京汉路,守则防住娘子关。又升张瑜、刘汉卿为团长,向北向南,分别进击,光复全山西。
袁世凯急派北洋六镇(师)之精锐曹锟第三镇,进攻山西。姚以价镇守娘子关,曹锟驻扎井陉,二军对峙。曹锟调炮标(团)助战。阎氏不忧反喜,因为炮标刘标统(团长)为革命党人。当下计划,炮标坐火车过井陉不停,直进娘子关,然后姚以价派兵将其缴械接收。谁知炮标管带(营长)吴佩孚在火车上一路注视窗外,眼看火车经过井陉未停,立即带护兵控制火车司机,而刘标统因防范不及,亦被执。火车原路退回井陉,曹锟得炮兵助战,很快攻下娘子关。
阎锡山、姚以价一路后退,虽然只有招架之力,但是死死拖住曹锟,使之不能增援武汉。
阎锡山有力的支援了武昌起义,有大功。28岁干到省一把手,既有因缘际会,也有个人能力。
其他网友回答
谈到阎老西儿,他的发迹史颇具传奇色彩。从一个刚刚毕业的军官生到一省的都督,他只花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几乎与拿破仑相似,实在是令人瞠目结舌。
宣统元年,阎锡山刚刚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国,担任任山西陆军小学堂教官、监督。此时全国正在大练新军,像阎锡山这样的有留日背景的青年军官自然很受重视。很快他就被赏予陆军科举人、少尉军衔。不久又被提拔为标统(团长),可谓平步青云。
而早在1905年就加入同盟会并且深受孙中山器重的阎锡山,已经在暗自筹备山西驻军的同盟会化工作。很快,一批同盟会员进入了山西境内的新军。
辛亥革命爆发后,阎锡山部被派去平叛。阎锡山接到命令后拒绝奉命,率部起义,打响了山西起义的第一枪并攻克了太原。阎锡山被推举为山西都督,并且击退了清军的几次进攻。
但是随着袁世凯重新归位,阎锡山意识到自己根本不是这个军事强人的对手,在南北对峙的时候,他暗自找到袁世凯,提出和他媾和。而袁世凯也乐于见到山西中立甚至是倒向自己,自然也就很痛快的同意了他的条件。
就这样,从中华民国建立到覆亡,整个山西一直就被控制在老阎家手里。阎锡山,也成了地地道道的山西王。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其他网友回答
史论纵横对阎锡山和冯玉祥这两个人都特别感兴趣,尤其是阎锡山,早在以前的电视剧中就有多方面了解,当然,电视剧里面的历史人物都不能相信,了解历史的人不会去拍电视剧,拍电视剧的人不会拍真正的历史。
阎锡山主政山西长达三十八年之久,时至今日,依然褒贬不一,今天,史论纵横就来讲一讲阎锡山。
五台少年,同盟会员
五台山作为中国一个出名的地名,人杰地灵,阎锡山就是出生在山西五台县的一个半商半农的小地主家庭,也算是那种标准的晋商家庭,地主不是地主,商人不是商人。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阎锡山九岁入私塾,14岁就辍学,随父在五台县城内开设的钱铺学商,结果投机失败,负债累累,二人被迫逃往太原躲债。
这种投资的文化,深刻影响了阎锡山,所谓危机就是有危也有机,在太原期间,阎锡山考上了山西武备学堂学军,1903年被官费报送到日本士官学校学习,在那个年代能够出国留学,后来都是一飞冲天的存在,阎锡山也一样,而且是展翅翱翔的存在。
在日本留学期间,阎锡山受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的影响,加入了孙中山组织的中国同盟会。
在此期间,阎锡山曾与孙中山商议并制定了“南响北应”的战略决策,即中国同盟会在”南部各省起义时,须在晋省遥应”。
投机倒把,两面三刀
1909年年仅26岁的阎锡山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回国,任山西陆军小学堂教官,在心成立的陆军部举办的留日归国士官生会试中,阎锡山考列上等,阎锡山在接下来几个月里就升任山西新军的团长。
并且借助同盟会会员的力量,将山西新军的领导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武昌起义后,阎锡山和同盟会准备在太原起义。
但是阎锡山害怕革命失败,自己受到牵连,就带着部队尾随起义军,如果起义军胜利,则阎锡山带领队伍抢夺革命果实,如果起义军失败,则会帮助清军打击起义军。
太原起义成功后,果然如阎锡山所料,自己成为革命成功后的最大受益者,阎锡山被推选为都督,当时,阎锡山只有二十九岁。
成为山西都督并不一定就能成为山西的土皇帝,但是从后来阎锡山所表现出来的政治投机能力,使其逐渐掌控整个山西。在袁世凯主政时,就投靠袁世凯,后来依附段祺瑞,不到北京去争权夺利,也不让外人进入山西。
在北伐胜利后,阎锡山和冯玉祥曾经共同反对蒋介石,然而,在被蒋介石打败后,就唯蒋介石马首是瞻,一直到抗日战争结束,阎锡山始终掌管着山西政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