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美国心理学家、行为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最高级需要是什么?
优质回答: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被心理学家和企业管理者奉为圭臬。
目前市面教科书流行的尤其是其初级的理论,即“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的五层次需求理论,多年来,“自我实现”也被很多人认为是这一理论的最高层次需求,而真相并非如此!
晚年的马斯洛在反思这一需求层次理论,他感觉并不完美,如果人人都去追求“自我实现”岂不是陷入欲壑难填的境地,会不会导致每个人的自私自利和破坏社会的和谐?临去世前他甚至推翻了这一理论,究竟是为何呢?
1959年以后,对东方文化,比如《易经》的研究促使马斯洛反思他自己已经创建的人性观,他发现五层需求的层次架构不够完整,自我实现,并不能成为人的终极目标。他愈来愈意识到,一味强调自我实现的层次,会导向不健康的个人主义,甚至于自我中心的倾向。结合他对自我实现的人的精神生活与行为方式的深入研究,他认为东方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易经》六爻的思想是超越科学认知的,人类天性中还有一种固有的精神维度,即在“自我实现”的上面,还有超越自我,称为“超人本心理学”(trans-humanistic psychology)。
《易经》第5卦:水天需卦。
卦辞是: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你会发现,这个需卦正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原型。
饮食——生理需求
利涉大川——安全
宴乐——社交、尊重
需的错卦又是“火地晋”,晋升、自我实现
虽然笔者尚未找到马斯洛是否读懂《易经》乾卦用九“见群龙无首,吉”的卦辞,但应该受《易经》每个卦都是六爻的启发,他对在“五大需求层次”的基础上又增加一个层次,形成六大需求层次理论。
马斯洛解释说,“缺乏个人超越的层面,我们会生病……我们需要‘比我们更大的’东西……人们需要超越自我实现,人们需要超越自我”。
15年后,马斯洛在他去世前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文章《Z理论》(Theory Z),他在文中重新反省他多年来发展出来的需求理论,并增加了第六个需求层次,进而归纳为三个次理论,即「X理论」「Y理论」及「Z理论」,构成了下面的体系:
马斯洛说“超个人心理学是以宇宙为中心,而不只注意人性需求或兴趣而已,它超越人性、自我及自我实现等观念……这一新的发展趋势很可能为日渐消沉的人们,尤其是年轻的一代“受挫的理想主义者”提供一具体有用又有效的答复……缺乏超越的及超个人的层面,我们会生病、会变得残暴、空虚,或无望,或冷漠。我们需要“比我们更大的”东西。
马斯洛在晚年认识到,以他需求理论中的‘自我实现’为人的终极目标,很容易导致“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大量涌现,这是非常危险的,甚至会打破世界和宇宙的平衡而收到惩罚,人类只有超越自我,拥有更大视野和忘我无私的心境,才可以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否则就是灾难。这与东方国学,“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以及我们今天提出的“世界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是多么的神似!
其他网友回答
题主您好,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人只有满足了低层次需要,才会追求更高层次需要。 马斯洛认为,只有最基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假如一个人同时缺乏食物、安全、爱和尊重,通常对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强烈的,其它需要则显得不那么重要。此时人的意识几乎全被饥饿所占据,所有能量都被用来获取食物。在这种极端情况下,人生的全部意义就是吃,其它什么都不重要。只有当人从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来时,才可能出现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 五种需要可以分为两级,其中生理上的需要、安全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需要都属于低一级的需要,这些需要通过外部条件就可以满足;而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高级需要,他们是通过内部因素才能满足的,而且一个人对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无止境的。同一时期,一个人可能有几种需要,但每一时期总有一种需要占支配地位,对行为起决定作用。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 自我实现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求,包括对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获得的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得不到满足时,自己会感到空虚。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时,会感觉自己的生活更充实、拥有深刻的体验,感觉到自己没有白活在世上。 非常感谢题主提的这个问题,通过一个问题,其实是帮助我们比较系统了解了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答者:暖心理咨询师李菊红
快来关注暖心理头条号,温暖你的世界 让我们一起温暖世界 ~
其他网友回答
自我实现的需要。即成为自己所期望的“我”,有能力做出自己期望做的事情,并且获得了社会的认可,认为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有获得感。个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