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幼儿园的孩子到底该不该学习一年级的知识?为什么?
优质回答:
这个问题实在是见仁见智,没有定论。但是作为一个二年级同学的家长,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还是有话要说。
我的孩子在幼儿园也学习了一些幼小衔接的东西,但是他在幼儿园比较贪玩,不够专心,学的并不好。在幼儿园毕业典礼上,通过和别的家长聊天,才知道自家的孩子和别的孩子差距有点大。但是由于工作忙碌,并没有太多时间去关注他的学习,在即将升小学的暑假里,扔给了他几本儿童注音读物,他很喜欢看。就这样,在升入一年级的第一次单元测试时,他考了83分,很多孩子考了100分,当得知这个成绩基本处于倒数时,我有点恐慌了,但是感觉又使不上劲,他学习习惯看起来还不错,到了小学学习变得专心认真起来,对待作业也比较用心。但是接下来的几次单元测试都不是太好,出乎意料的是,期中考试考到了100分。从那以后,算是跟上队伍了,每次考试都还不错。
幼儿园的孩子提前学点小学的知识,在刚入小学的时候,是很有优势的。这种优势也有可能变成劣势,他觉得老师讲的全会,不会那么专心听讲,养成不专心的习惯,可不是好事。零基础入学的孩子,刚开始跟其他孩子比起来,会有点吃力,但是半学期或者到一个学期的时间以后,孩子就能跟上来了。
到底要不要提前学,建议提前学点常识性的东西。例如数学中的比较大小、轻重,书写数字之类的,语文可以接触一下拼音,听听儿歌,看看相关的拼读视频。
其他网友回答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呢接下来就从语文这个角度来聊一聊。
语文,是一门独特的语言学科,其与数学不同,基本上从孩子开始学说话起,就已经开始和语文打交道了。
然尔,很多时候,我们作为过来人,作为教育者,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孩子幼儿园时背了大量古诗词,可是到了一年级还能够记一些,然尔到了三四年级,基本上都忘记了,直接导致我们当年的苦功白费了,有的还是花了钱报的班学的。
这可怎么办?
这个疑问,很多家长跟我聊过。
其实这一切都是正常的。每个人都会遗忘,如何做到不遗忘呢,就要隔断时间进行复习。问题来了,幼儿园阶段,孩子到底应不应该多背古诗词呢?
背多背少,个人觉得没有什么硬性规定。但是,既然功夫已经下了,就不要让孩子,让自己的功夫白费。所以,一定要隔段时间,跟孩子再重新背诵下。特别是到了二三年级,更要时常复习巩固,因为这个时候有量大新知识涌入大脑,若不及时复习巩固,就会直接忘记。
又有家长说,生字要不要多学呢?
我个人建议,不要多学!
为什么这么说呢?
每到考试时,总有学生生字词出错。如果把错字错词拿出来,让孩子再重新写一次,却发现孩子能够准确写对。然尔,为什么考试时写错了呢?
当然,除了其它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第一次接触这个生字词,孩子就写错了,只是不知道而矣。
后来,老师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发再也。给勾了出来。孩子进行了改正,后面也改过几次。如果口头上问,这个生字书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孩子也能够准确答出。
但是,一让孩子写,特别是在一个特定场所写,基本上写一次错一次。这也是为什么,一个错字,往往会伴随一生。
这都是第一印象搞的鬼。如我们和人相处一样,对对方的第一印象,会保留很多年,即便后面发生很多相反的事情,也无法改变我们对其的第一印象。
所以,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尽管不要让孩子写生字,因为,一写就很容易出错。毕竟咱们的汉字,很多笔画多,面且笔顺也有讲究,勾点撇捺都不能出错。
当然,识记还是可以的!
您觉得呢?应该如何呢?一起聊聊吧!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
幼儿园的孩子是不应该学习一年级的知识的,这是因为
根据孩子身心发展规律,这个年龄段无论从孩子的认知水平还是孩子身心发展来看,都不适合学习一年级的知识,因为他们的思维能力身心发育情况不利于学习知识,孩子这个阶段应该以活动为主,过早学习会加重孩子的身心负担,不利于孩子成长和发育,甚至会扼杀孩子学习的兴趣,所以,根据孩子心身发展规律这一特点,国家教育部多次发文,严禁幼儿园过早学习一年级知识,这是根据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做出的正确决策,是有科学道理的。至于个别幼儿园违规学习一年级的知识,这是错误的做法。我们还是不让孩子过早地学习一年级的知识为好。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
其他网友回答
看完题主的问题描述,可以肯定的是题主自己的问题自己已经有了答案了。那就坚持自己人为对的就行了,至于别人怎么做,也自有别人的道理不是吗?
我这里不谈有没有必要提前学的问题,只谈谈如何学,可能就不会出现题主认为的“不快乐”了。
在介绍我的经验之前我必须强调一句话:学习未必不快乐,不学也未必是真快乐!
生活处处皆学问
很多人把“学习”定义为“书本学习”,认为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才叫学习。所以他们因为并没有学习书本,就认为自己“不学习”,这是不准确的。
生活中的字、词、数量(长短、大小、多少、高矮、胖瘦、左右、上下、里外、时间……)、数量之间的关系(算术)……“学习”内容无处不在!你敢说这些东西你从来都不会给孩子讲?小学数学为例,事实上书本学习不过就是把这些生活中的东西抽象成数字、图形等让孩认识并理解而已!
再有那些品德、习惯、三观等问题,学习书本课文实际上也是在传递这种思想和理念,而并非只是为了考察你几个字词掌握的情况。而这些事儿,生活中也是处处存在不是吗?你会给孩子讲道理吧?你会给孩子分析很多事物的吧?你会谈一些感受感想的吧?……所有这些实际上它的本质也是“学习”!
你会帮助孩子把一句话说的更加通顺吗?你会引导孩子更准确的表达自己想表达的意思吗?……这些东西实际上不就是上学后的“习作”内容吗?只不过上学后会落实到笔头、会有老师批改、会有规范约束而已。
所以生活中不存在绝对的“不学习”!只不过有的人能做到,系统学,而有的做不到罢了。
如何利用好“黄金期”入门和培养习惯
但是在上学之前,我们就会发现他们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的意识里,任何东西并不是“学习”,而都是新鲜、好玩、神奇的东西!
都说孩子的语言敏感期是3到6岁。如果这个事情你让孩子在接触一些英语方面的学习(方式很多听说读为主即可),那么你会发现,等到孩子大了之后,还是学习英语,并没有我们当年学习那么费劲。
亲子阅读是越来越被重视的一项活动。而聪明的家长,无论是在选择书籍上,内容上还是在亲子阅读过程中的分享讨论等等这些具体细节性的活动都会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通过这个活动,既能让孩子认识很多的字词(比如指读法),还能让孩子明白,懂得很多的道理(大人讲),更能让孩子锻炼自己的表达表述能力(孩子讲)。而国学方面的孩子完全不需要去理解,只需要一起去读即可,而这本身也是亲子阅读的一部分。
以上的“学习”是不是学习?它们都是学习。27上,你给孩子报个班也好,或者是拿本教材给他来讲也好,那本习题集给她来做也好,实际上都是把以上我所说的这些内容进行具体的量化而已。它们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让孩子通过某种活动,某种方式来获取一定的知识。显而易见,并不是只有通过看课本,你才能了解这些问题。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小学里面最早容易困扰孩子的一个问题是人民币的问题,另外一个问题是时间的问题。而这两个问题在孩子上学之前,完全是可以在生活体验里让孩子理解,并且掌握到了。可是你会发现有多少家长根本无视这些问题,反而等到他们孩子上学之后,再这种问题反复出错的时候才会意识到:啊,我应该用食物来让孩子感受一下。那么在上学之前,我不相信你从来没有带过孩子去买过东西,哪怕你是用微信支付呢,口头上仍然可以给孩子做一些简单运算的练习不是吗?而时间是每个人几乎天天都会关注的问题,给孩子在时间上去认识、计算这个不需要依赖课本的!
……
这种例子非常多,我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我想说的是:上不上各种各样的班,要不要超前,提前学,这问题不单纯取决于孩子的年龄。最重要的是取决于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你家理解不了,和接受不了,这并不意味着别人家做不到。你家认为做这个事情是有害的,这并不意味着别人家做这个事情时解决不了你认为存在的问题……想在多没有用,只有你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的去实践,才能发现更多的问题,也才更可能更好的解决问题!总是坐在那里去想问题,而不去实践,也不去解决,那么这些问题永远都在那里,还是会因为这个能力就得到提升吗?
孩子就因为没“学习”就会变得更快乐吗?有本事你让他永远永远不会遇到学习,生活,交友等等各个方面的困难,这个谁能保证?遇到困难从来都不是问题,遇到了,就跟孩子一起去解决就是了!多大点事儿呢?你们不要只盯着那些孩子在学习,你们也要看到那些孩子背后的父母们也在同样的学习!
其他网友回答
不应该!小学才是真正学习文化知识的开始,也是形成学习习惯的阶段,如果提前学习了小学的内容,在刚进入小学时的确会轻松许多,但这也极有可能让孩子以为学习内容很简单,不用认真听课就能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养成不好的学习习惯。
另外小学和幼儿园的老师本身所学的知识就不一样,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也不一样,工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也不一样,所谓“术业有专攻”嘛。那她们在教学中的方式方法就会存在差异,对小学阶段的教学从内容、目标、方式方法等方面全不一样的情况下,孩子也会得到完全不一样的结果,从一定程度上会对后面的学习造成困扰。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该干嘛就干嘛,不要随意越位。只要你没确定自己的孩子是“笨鸟”,就不必让他“先飞”,毕竟脱离群体还是有相当大的风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