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12道金牌召回岳飞(为什么要十二道金牌召回岳飞)

网友提问:

如果岳飞拒绝12道金牌的朝廷召令,他的后来活法会有几种?

优质回答:

大家好,我是古今事皆付笑谈中,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其实在封建社会的时代,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正所谓“君要成死,臣不得不死。”臣子是没有拒绝的选择。若不遵从就是谋反,还会被天下人唾骂。岳飞若拒绝了金牌,即等同于谋反,不仅高宗会派兵去打他,还会被天下百姓唾骂。

这里既然说假设,那我们也不妨天马星空的想象一下。

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

这时岳飞被连下十二道金牌召回,若岳飞不接受,会有怎样的后续发生呢?

第一种:秦桧以各种手段阻碍岳家军的后勤补给,没有粮草供给的岳家军只能陷入死战,最终力战而亡。

这是最大可能的。

第二种:没有粮草等后勤补给的岳家军一鼓作气,直捣黄龙,成功迎回高宗最不想见到的徽宗钦宗二帝。由于得罪了现任皇帝,被奸臣设计陷害杀死。

第三种:直接反了,自立为主。由于正统皇帝犹在,岳飞不会得到很多的支持,故很快会被镇压,死于谋反。

第四种:投降敌人。一心报国的岳飞估计怎么也做不出。

第五种:对时局感到心灰意冷,带着心腹归隐山林,从此不问世事。

综上所诉,无论哪一种,岳飞下场都不会太好,只能说,岳飞虽能打,岳家军虽强,却依然不幸的成为了政局的牺牲品。

其他网友回答

岳飞之死,源于奸臣秦桧挑唆宋高宗在一日之内连发了十二道金牌,令岳飞速速班师回朝,抗金大业就此毁于一旦,岳飞也在不久之后被绞死在了风波亭,南宋也快马加鞭的走在了亡国的道路上。那么,如果岳飞拒绝这12道金牌的诏令,他的后来,又会有几种可能呢?

直捣黄龙,收复失地,宋朝中兴

首先肯定是大家最喜闻乐见的一种。如果岳飞抗旨不遵,他就没了上头的束缚,可以无拘无束的发挥自己领兵作战的天赋。不管是汴京,还是燕云十六州,还是别的失地,只要还有岳飞的一口气在,打,都给我打,整个中原版图再次被拼凑成功,大一统王朝由此建立,新的历史就这样被书写。

自立为王兴基业?班师回朝做忠臣?

岳飞抗旨不尊,跟金人掐架还掐应了,把金兵又都赶回了老家。这时候的岳飞,可能会面临着第二个选择,要么班师回朝,要么在北地再做打算。如果岳飞固执的留在北方,此时又有了两个选择,第一:自立为王。自己兵马在手,军功赫赫,哪一个开国皇帝不是从兵马堆里杀出来的,刘备可以、李渊可以,岳飞怎么不可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岳飞自此开创自己的岳氏王朝。如果不想自立为王,那就从被迎回的徽、钦二帝中挑一个,他当自己的傀儡,自己当这大宋王朝的幕后掌权人,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招,三国时期的曹丞相已经为后来者树立了一个极好的榜样。

如果是战胜后班师回朝,岳飞自己虽然没有把那12道金牌放在眼里,下了宋高宗的脸子,让一国的皇帝很没有面子。但岳飞仍旧是收复天下的大英雄,宋高宗怎么也得封给岳飞一个异姓王,才算对得起岳飞这么一个忠臣良将。然后岳飞享尽荣华,终老一生。

封建思想的束缚注定了岳飞悲惨的结局

可惜的是,上述的几种猜想,可能只会存在于后人想象中的网络小说里。将岳飞放在封建王朝的大背景下,从岳飞抗旨的那一刻起,就是宋朝人眼中的乱臣贼子,岳飞也就进了一个必死的死局里。

首先,岳飞虽然是三军统帅,可在军队里,可不是岳飞一个人的天下。韩世忠、吴璘兄弟这些将领,难道其中所有的人都会义无反顾的跟着岳飞造反吗?还是当他们得知岳飞有了不臣之心后,会第一个跳出来清君侧呢?虽然韩世忠在岳飞死后,曾经为岳飞鸣不平,这并不代表他可以跟着我们假想中的岳飞一起,做出违背儒家礼法、不君不臣的反叛之事来。所以,在岳飞拒绝12道令牌后,他肯能死在当时的军中哗变中。就算是所有人都开了上帝视角,愿意跟着“抗旨不遵”但仍对宋高宗“绝无二心”的岳飞夺回汴京城,但如此大逆不道的岳飞,真的不会秘密处死这个挑战君王权威的人吗?

事实上战死是最好的归宿

最后,也是最坏的结局,抗旨不遵的岳飞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直捣黄龙,而是在金人最后的反扑中兵败,被俘是死,回临安依旧是死。

这么多不同的结局,可惜的是,岳飞是忠君爱国的化身。儒家的纲常礼教给他的教导是,忠君,君为臣纲。尽管他所忠于的君主,不是那么的英明。所以,就算他明知自己这一回,十年的心血就会付之东流,他所能做的,也只能是在供状上留下八个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其他网友回答

在我们国家,最不缺少的就是英雄,他们为了国家,为了人民都无私的奉献了自己。在古代历史之中,这样的英雄比比皆是,这些英雄被历代人民传扬和歌颂,也是我们历代人民所学习的榜样。在我国历史之中,涌现出来的民族英雄数不胜数,但他们之中,有一位是我非常喜爱和敬佩的英雄,他就是岳飞。

我们都知道,岳飞是我国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一生都在收复失地和正兴国家而努力的奋斗着,为当时的南宋朝廷做出了不少的贡献,让南宋在当时的社会里有一定的地位。可是,对于这样的一位民族英雄,南宋朝廷最后用12道金牌把他从战场给召回,以“莫须有”罪名害死了岳飞。

对于岳飞这样的结局,是我们所不希望的,希望他们永远的活下去。假如岳飞拒绝了12道金牌,那岳飞的结局是否会有什么不同呢?会不会有什么更好的结果,我们可以大胆的猜想一下。

拒绝12道金牌,最终取得胜利收复失地

如果说岳飞拒绝了南宋朝廷的12道金牌,继续和敌人战斗,并且最终取得了胜利,那曾经被关押的两位皇帝宋徽宗和宋钦宗也就能够回归。那么,这时岳飞的结局也会有好几种状态。

1、赵构继续当权,分封岳飞

岳飞收复失地后,宋徽宗和宋钦宗回归南宋朝廷,赵构继续当权做皇帝,他的父亲和哥哥退到幕后安享晚年,南宋的朝廷的政权没有什么改变一如往常。

对于岳飞收复失地,光复了大宋山河,这样一来,大宋在当时的社会里,它的地位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大宋会比以前更加的强大,在邻国之间更加有地位,赵构的名声也会在百姓和邻国中更具威望,这一切功劳都是岳飞给他带来的。

在大宋安定的情况下,赵构肯定会分封有功之臣,这时的岳飞肯定功不可没,说不定岳飞会分封个王侯将相什么的,岳飞也会从此位高权重。

2、赵构继续当权,猜忌岳飞

在收复失地后,赵构继续当权的情况下,南宋朝廷的局面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改变,朝廷之中秦桧等人还存在,秦桧等人还是像以前一样排挤岳飞,那岳飞的结局也不会太好。

对于岳飞,他收复失地立下功劳不假,但是,在这个前提下,岳飞确实违抗了皇命,拒绝了12道金牌。在古代,违抗皇命的罪名也是个不小的罪名。在这种情况下,赵构难免不会猜疑岳飞的忠心,在再秦桧等人的耳边风下,岳飞的结局肯定是悲惨的。

如果赵构最后不记岳飞的功劳,猜忌岳飞,那岳飞最后也难免一个死罪,毕竟赵构的初衷是不希望岳飞继续战斗的。

3、二帝当权,岳飞功成名就

收复失地后,宋徽宗和宋钦宗回归,南宋朝廷的局面发生了变化,赵构退位,皇位从新回到赵构父亲的手里,这时赵构和秦桧等人也没有了权利,南宋朝堂大换血。

宋徽宗能从新当权,这其中功劳最大的莫过于岳飞,对于这样一位解救了自己和正兴了自己国家的人,宋徽宗肯定是感激不尽的。宋徽宗肯定会对岳飞进行封赏,分封个王爷和元帅的肯定不成问题,赏赐个免死金牌和打王鞭什么的也是有的,岳飞以后也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拒绝12道金牌,最终收复失地失败

如果说岳飞拒绝了12道金牌后,继续和敌人做斗争,最后没有取得胜利的情况下,岳飞最后只能还是要回去的,也不用什么金牌了。

在岳飞失败后,岳飞回到了南宋朝廷,他那时的罪名已经不仅仅是违抗皇命了,在秦桧等人的谋害下,岳飞再不会是什么“莫须有”的罪名了,而是会给岳飞定下一个确切的罪名。这样,岳飞最后还是会被谋害,而且还会有一个确切的罪名给他定罪。

历史的结局已经成为定局,是我们怎么也改变不了的,我们对英雄多少美好结局的想象也终归是想象,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弘扬和歌颂他们。

其他网友回答

这是一个伪命题,因为大前提错了,导致后边所有推论全错。第一,“迎还二圣”不是岳飞的主张,而是宋高宗的号召。这种大气恢宏的国家战略口号只有皇帝才有地位和身份发出,其他任何人均不具备该身份和地位,只是响应者。二,这个口号不是岳飞的战略目标。因为在岳飞北进时该口号即已停止使用了,因为宋徽宗已死,岳飞用的口号是符合他身份的“迎回天眷”,而“天眷”是指皇室成员,包括高宗生母,这个口号是宋高宗高兴都来不及的,不可能对岳飞有反感。三,岳飞假如不遵照高宗的命令撤军,并能打败金国,迎回宋钦宗(实际是不可能的,只是假设),他能够凭一己之力而尊宋钦宗为皇帝,而导致南宋政权因法理不足而失去统治地位吗,答案是不可能。因为南宋政权此时已根基非常稳定,国家各种制度也十分完善,而岳飞如违皇命北进,即使取胜,也是叛逆之罪,其所立的宋钦宗政权也将被广泛视为不合法,这同当时南宋政权初建,被金人追打无处安身时情况完全不同。另外,宋钦宗身上背负着亡国之君的罪名,臭名昭著,即使出于忌讳,也没人愿意他继续当皇帝,毕竟谁也不想再来一次“靖康之耻”吧。四,岳飞凭一己之力不可能把南宋政权推翻。因为岳飞手中的军队不是岳飞的私人武装,而是南宋朝廷的军队,这支军队的主要将领(包括岳飞本人)的亲属家小均在朝廷控制之下,这些将领可以听从岳飞的战斗命令,但绝对不会执行岳飞造反的命令,这个代价太大,承受不了。五,只要岳飞敢另立中央,就会立即被宣布定性为叛乱,全国的所有政治和军事力量会联合起来对其进行围攻,宋高宗会动用国家法令,宣布宋钦宗为“伪政权”,而宋钦宗因为是前朝亡国之君,已无法得到广泛拥戴,失去大旗的岳飞只能是在孤立无援的形势下被全国各路军一一击破,没有第二条路可走。所以,岳飞根本不可能以复立宋钦宗的形式来与南宋分庭抗礼,宋钦宗在金人手中对南宋有威胁,因为是一个国家的政权在身后支持,南宋又弱,而现在只是一个叛乱的个人在支持,面对的是强大的南宋政权,结果可想而知。

其他网友回答

岳飞如果拒绝朝廷诏令,只有一个下场就是满门抄斩、遗臭万年。南宋的建立过程中,军队的确出现了私人化。但是即使朝廷财政困难重重,高宗赵构始终将军需供给抓在手中。如果岳飞拒绝朝廷诏令,做为拒诏的军阀,高宗必须要从严处置,以防止其他将领效仿。高宗只需不在提供粮草,岳家军粮草不继就会人心大乱。而岳家军是在岳飞精忠报国的前提下聚集的,在岳飞拒诏、粮草不继之时肯定会有人借机逃离或反正。即使岳飞能力强,暂时稳定了局面。他还要面临南宋众多优秀将领的讨伐,如韩世忠、刘琦等。在这种情况下岳飞败亡是必然的,而此时他的罪名铁证如山就是谋反,此乃诛九族之罪。即使南宋对岳飞拒诏不做反应,岳飞缺少友军支援,独木难支,也面临被金军剿灭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败亡,岳飞在历史中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桀骜不驯的武人自食恶果。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