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被害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漫画(岳飞被害的直接原因)

网友提问:

岳飞被害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优质回答:

岳飞精忠报国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国人。

可他为何偏偏不被南宋执政君臣所容呢?

岳飞墓前跪着的罪人秦桧、王氏、万俟卨、张俊和王俊,是杀害岳飞的真正凶手吗?

显然不是,杀害岳飞的主犯是宋高宗赵构,其他人只是他豢养的政治猎犬。

苟且偷安是宋太宗赵光义之后宋朝的主基调,“靖康之变”后,整个宋室听到北风吹来都会瑟瑟发抖,宋高宗赵构更上一层楼,直接吓得痿掉了男人最重要的器官。

一个痿掉的男人,心里的阴暗可想而知,这是一个不可能“仰天长啸,壮怀激烈”的男人。但他也决不允许有人在他的面前“壮志饥餐胡虏肉”。

岳飞的被害的真正原因其实就是一个苟且偷安的王朝,心理阴暗的君主容不下、驾驭不了自己王朝的大英雄,只能用卑劣的手段劣币驱逐了良币。

纵观整个宋朝,苟且偷安被披上了一层迷人的外衣—重文轻武。

重文就是厚养文人士大夫,从而塑造了宋朝官僚群体大部分人的价值观—读书就是为了做官,做官就是为了享乐。

这个看似天经地义的价值观彻底毁了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富裕的国家—宋。

南宋末年的权相贾似道也曾血染疆场、横刀襄阳,但成为权相后,立马变了一副嘴脸。享乐代替了激情、蟋蟀取代了战马。

宋高宗赵构的爷爷宋神宗是宋朝历史上少有的雄性荷尔蒙旺盛,想要富国强兵,一雪祖宗之耻的大宋官家。

满朝文人士大夫都知道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的根本目的就是对西夏用兵,收复失地。

可除了王安石,支持宋神宗的还有谁呢?

缺少了大多数文人士大夫支持的改革注定是失败的。

宋神宗是孤独的,面对满朝文武的享乐主义、不思进取,他又能怎么样呢?

况且文人士大夫们还为他们苟且偷安下的享乐主义竖起了一块正义的牌子—用兵西夏即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宋高宗赵构的老爸宋徽宗更是将享乐主义推向了时代的最高峰,以致禅位于儿子宋钦宗,也未能避免耻辱地亡国。

宋高宗赵构继承了这种享乐主义的文化基因,虽然他无法企及他老爸在享乐、在艺术上的高度,但苟且偷安下的享乐至上仍然是他人生的主基调。

公元一一二七年五月初一,金兵俘徽、钦二宗北去后,史称“靖康之变”。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即位。改元建炎,成为南宋第一位皇帝。

南宋政权初建,他无法也不可能享乐,只好迫于形势起用抗战派李纲为宰相,但不久赶走李纲,同宠臣汪伯彦、黄潜善等奸佞小人放弃中原,从南京应天府逃到了扬州。

扬州自古繁华,赵构享乐至上的人生观迅速抬头,他迫不及待地跌进了温柔乡,整日莺歌燕舞、欢饮达旦,竟然忘记了金人就在身旁虎视眈眈。

金人举着刀杀来了,他大惊失色,从女人的怀里滚落下床,吓得男性器官萎了,从此雄性荷尔蒙损失殆尽,从此享乐至上的人生观又蒙上了一层懦弱。

他不想要“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般的人生,他只想要苟且偷安下的享乐至上的人生。宋高宗在当了三十六年皇帝以后,以“倦勤”,想多休养为由,传位给养子赵昚,是为宋孝宗,自称太上皇帝。

所以谁挡了他的苟且偷安,谁挡了他的享乐至上,他就要定点清除谁。很不幸,充满无限雄性荷尔蒙的岳飞,杀金兵犹如砍瓜切菜的岳飞,运筹帷幄、每战必胜的岳飞就成了他定点清除的对象。

苟且偷安、享乐至上的宋高宗赵构,其实内心深处充满了无法消解的恐惧。他怕金国人,他怕岳家军,更怕岳飞本人。他只能用他残存的雄性荷尔蒙无比阴暗地揣度一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伟大英雄。

他怕岳飞即使收复了失地,江山就不再姓赵,而是姓岳。那么打下来的江山又和他有什么关系呢?

他根本不相信什么“精忠报国”,他只记得当他刚刚逃到临安不久,苗傅和刘正彦就利用军士对朝政的不满,发动兵变,杀了他信任的同签书枢密院事王渊和一批宦官,他被迫退位,史称苗刘兵变。

同样是手握重兵的大将,在宋高宗赵构的心里,岳飞和苗傅、刘正彦没什么不同,如果有机会岳飞也同样会赶他下台。

他宁可苟且着活着,因为他要享乐,可活着是享乐的前提,活着才能享乐,岳飞就是宋高宗赵构苟且地享乐的最大敌人。

虽然他重新建立了宋,但他并非开国之君,他没有开国君主们的雄心壮志,他没有开国君主们纵横疆场的魄力,他更没有开国君主们驾驭英雄的能力。

他只能苟且,他也只能苟且。因为对他而言,享乐才是最重要的。哪怕苟且地活着。

那么岳飞就是他最大的障碍,他只有杀了岳飞,他的心才能安。他才能假装战胜了恐惧。

让这个懦弱的、心理阴暗的人躲在历史的尘埃里吧!

还是让我们听听岳飞的呐喊“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这才是我们民族应该永远记住的高音。

其他网友回答

岳飞被害有人说是皇帝赵构所为,历史上让秦桧夫妇背着黑锅,岳飞被害一方面是岳飞自己的无知不识时务,一方面是死于敌人的调拨离间计。

南宋的皇帝赵佶和赵恒被金国虏去,宋高宗赵构继位当了皇帝,成了既定事实,岳飞应该尊重事实,不该再节外生枝,喊出“直捣黄龙·迎回二帝”的口号,本来老话讲一山难容二虎,你把皇帝的父亲和皇帝的哥哥迎回来了,当今的皇帝往那,岳飞的政治口号最终直接导致了岳飞被害。

岳家军的战斗力超强,敌人喊出了“撼山易·撼岳军难”,敌方的这句话才是岳飞被害的主要原因,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时,敌人赞扬岳飞才是岳飞真正被害的原因,这句话是敌人的反间计,使皇帝赵构起了疑心最终杀害了岳飞 ,岳飞的死敌人的离间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其他网友回答

感谢头条邀请答题:

我知道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一直以来都在想板倒民族英雄岳飞,为奸贼秦桧翻案洗白,只要岳飞不倒,奸贼秦桧就永无翻身之日。但是,历史是不容篡改的,岳飞的的确确是被奸贼秦桧害死的,是奸贼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亲手害死了岳飞,这是铁的事实,历史早已盖棺定论,这是抹不去洗不掉的,所以奉劝这些别有用心的人,还是死了这条心吧!

其他网友回答

要搞清楚岳飞被害的原因,我们只需要弄明白一个吊诡的现象:害死他的主要推手宋高宗、秦桧,曾经都是主战派。理清楚这俩人转变的动机,就能明白岳飞为啥被害。

宋高宗赵构,曾经像一位大无畏的少年英雄。

赵构是宋徽宗的庶子,排行第九,十四岁时被封为康王;由于生母韦氏不受宠,赵构也被“恨屋及乌”、在宋徽宗面前不招待见。

按照常理,赵构继承大统的机会是很渺茫的,但纵然如此,他并没有破罐子破摔,而是加倍勤奋、闻鸡起舞。史载他“资性朗悟,博学强记”,每天严格完成背诵1000多字文章的任务;同时,他的武艺也相当了得,据称天生神力、可拉动强弓。年少时,他就这样勤修不怠,在文武两方面提升自己的修为。

除了个人素质优秀,赵构在那时的胆色、责任感也远超常人。公元1126年(即靖康元年),金军兵临城下,要求宋朝派出亲王、宰臣前去谈判、当人质。这种吃力不讨好、甚至有生命危险的苦差,自然是没人愿意干的;也就只有在这种尴尬局面下,宋钦宗找来了赵构。

赵构的反应出人意料,他“慷慨请行”,毫不推辞地接下前去金军大营的重任。对于他的这种表现,也许只有一种合理解释:富贵险中求,与其庸庸碌碌、毫无作为,不如勇闯虎穴、成就一番壮举。

在金军大营,即使对方发怒、同行的少宰张邦昌被吓得痛哭流涕时,赵构仍神情淡定,让完颜宗望感觉到他不好对付,主动要求替换肃王赵枢当人质,赵构得以返回;又过了几个月,完颜宗翰再次攻宋,指名道姓要求派赵构前去谈判。

赵构得令后立即动身。在途中,得知金军大举渡河,朝廷随即任命他为河北兵马大元帅,沿途募兵勤王、抗敌。

在下一年5月,金军攻破开封,徽、钦二帝被俘、掳走,在外掌兵的赵构顺理成章地在应天府即位,成了大宋王朝的合法继承人。

即位后,为了收拢人心、稳固位置,赵构一度体现出了英主的作为:

他顺应民心,颁布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比如罢除劳民伤财的神霄宫、停止散派青苗钱、犒劳为国捐躯的将士家属、供养被扣留在金国的使者的家人、安顿官员、鼓励溃兵/群盗归顺朝廷、免除百姓对朝廷的欠款……通过这些大度的举措,赵氏皇室迅速聚拢了民心、军心,朝野精神为之一振;

清算祸国殃民的蔡京、童贯等“六贼”,让那些常年被花石纲折磨得痛不欲生的江南百姓大呼解气;

他重用李纲、宗泽等主战派大臣,利用“收复失地、迎回二圣”的口号,把那些一心为国的文武紧紧团结在自己周围;

……

由此可见,那时的赵构并不是个胆小怕死、临阵退缩的小人。但咱们别高兴太早,没多久他就迅速变了个样:

面对金军入侵,虽然自己手下有李纲、宗泽、韩世忠、岳飞等敢于抗敌的军事骨干,有同仇敌忾的军民,有善于水战的天然优势,天时、地利、人和几乎样样全占,赵构却压根没有抵抗的心思,迅速往南逃窜;甚至还一边跑一边向金军求和,不惜低声下气。

接下来,赵构就一门心思的于金国媾和,虽然任命岳飞、韩世忠、吴玠、刘光世等将领与金军交战,但也只是把这一动作当成议和的筹码而已。

赵构为什么有如此巨大的变化?所处的位置不同,选择自然随之改变。当初当康王时,他可谓一无所有,自然敢打敢拼;此时既然已身居帝王之位,一方面开始患得患失,另一方面发自肺腑的不愿意真的击败金国、迎回二圣;即使不能光复中原,只是逼得金国人送回徽、钦二帝,自己的宝座也将会变得很尴尬。

于是,为了打压主战派,赵构开始在朝廷里寻找志同道合的主和派协助自己。很快的,秦桧就脱颖而出,成了他的得力干将。戏剧的是,秦桧这位主和派的代言人,曾经也是位坚决的主战派。

公元1126年,当金军南下、赵构北上时,北宋朝廷委曲求和的意见不绝于耳;而彼时的秦桧还是位主战派的代表,他三上章辞、慷慨陈词、言辞恳切,极力反对割地求和;下一年,百官提出顺应金人要求、拥立张邦昌为帝,秦桧力主保存赵氏,因此开罪了金国人,随后被一同俘虏。

公元1130年,秦桧趁机南逃,在宰相好友范宗尹的推荐下,担任了南宋朝廷的礼部尚书,并得到了宋高宗赵构的赏识,成了打击主战派的头号干将。

鉴于秦桧不合逻辑的南逃过程、前后180度的戏剧转变,让人不得不怀疑他是金国派出的奸细,《宋史》中的表述貌似也坐实了这一点。但无论这一猜测是否属实,他从始至终得到了宋高宗赵构的信任,不仅被视为心腹、忠臣,还在宰相之位一待就是18年。

主张保家卫国、报仇雪耻的岳飞被迫害,苟且求和、残害忠良的秦桧成了“忠臣”,为什么会出现这一让人匪夷所思的奇葩现象?

秦桧确实是忠臣,不过只是对宋高宗个人而言。

赵构既然铁了心要偏安一隅,那么对他政治地位的首要威胁,就不是金国人了,而是那些力主北伐中原、迎回二圣的主战派;但打压主战派这种事情是见不得光的,他迫切需要一些有能力、对自己忠心、迎合自己理念的大臣出面,来替自己干这些脏活、累活。

但纵观朝廷,黄潜善、汪伯彦赞成自己的主张,但这俩人胆识差劲,承担不起重任;然而秦桧就不一样了,此人有能力、有手段,而且对于跟金国“和谐共存”的主张举双手赞成,这简直是上天派给宋高宗的得力助手啊!

理清楚这一层关系后,对于秦桧的所作所为就不难理解了。客观而言,他与岳飞并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为什么却要冒天下之大不韪、担着遗臭万年的风险,去陷害这位民族英雄呢?只有两种解释:要么他真的是金国的奸细,要么纯粹是为自己的领导宋高宗洗地、干脏活。

综合来看,后一种可能性更大,不然为什么赵构时常絮絮叨叨、大赞秦桧是自己的“忠臣”?但对于国家而言,这种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不惜颠倒黑白、迫害忠良、为虎作伥、毫无良知的人,就是标准的奸臣。

可惜了岳飞,作为一名纯粹的爱国者,终其一生,他都以不屈不挠的意志、直面强敌的勇气浴血奋战在沙场上。但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恢复中原故土的诉求,却让当权者深恶痛绝;最狠的刀子不是出自敌人,而是来自身后被自己竭力保护的朝廷;最终,这位忠贞爱国、战功赫赫的名将,未能战死疆场,却讽刺地死在了自己君主、同事的手里。专制王朝的黑暗,由此可见一斑。相对于那些贪生怕死、猥琐苟且的帝王、士大夫,岳飞这种英雄才是民族的脊梁。

其他网友回答

岳飞被害的真正原因简而言之有三:

其一:赵宋的建国国策与国运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当时宋太祖赵匡胤于“陈桥兵变”而黄袍加身后即位为帝。

宋太祖赵匡胤总结了前期“五代十国”时,都是权臣武将乱政的教训,而后以“杯酒释兵权”的方式巩固了赵氏皇权。

因此而宋朝历来就以“重文轻武”而立国,所以,宋朝自始至终都没有权臣武将篡位的事发生过。

但也因为如此的国策,而使得宋朝廷的国防非常的疲软,积习难返,到了宋徽宗,宋钦宗的时候,也就发生了“靖康之变”。

于赵构建立南宋后,也是以媾和为主要国策,即使有宗泽,韩世忠,岳飞等主战派名将的存在,但无可奈何南宋皇帝赵构的退避国策而媾和。

其二:木秀于林,风必催之。

岳飞所率领的抗金军队,被大家冠于“岳家军”的名号,并且是: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而岳飞提出的战斗口号亦是:迎回二帝,还我河山。

试想,这种情况在宋帝赵构的心里,会是什么滋味。

其三:再加上当时宋金议和的时候,金国提出的前提条件是:首先岳飞必须被除掉。

这是多么无耻的条件。

但宋朝廷的主和派代表人物——赵构,秦桧等人竟然也全盘接受了这种议和条件。

所以,在此暗箱操作下,岳飞不被害都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