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唐代李商隐的唯美古诗《牡丹》怎么赏析?
优质回答:
问题:唐代李商隐的唯美古诗《牡丹》怎么赏析?
前言
李商隐写牡丹的诗不少,以《牡丹》为题的诗有一首五律:
压径复缘沟,当窗又映楼。终销一国破,不啻万金求。鸾凤戏三岛,神仙居十洲。应怜萱草淡,却得号忘忧。
也有一首七律: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这里讲一下这首七律的特点。
一、被人笑话獭祭鱼的李商隐
宋·吴炯 《五总志》:”
唐 李商隐 为文,多检阅书史,鳞次堆集左右,时谓为獭祭鱼。”
古人作诗文,喜欢罗列典故,特别是在对仗的时候,上联用典,下联也必须用典故,脑子不够用,就必须翻书。唐朝有专门的类书,供读书人查阅。李商隐作诗的时候眼前摆满了书籍备查,所以被人笑话獭祭鱼。
通过这件事,可以知道,并不一定古人就那么博学聪敏,为了对对子也是要借助工具的。
二、獭祭鱼的目的是—对仗
刚才说了,上联用典,下联也必须用典故,所以獭祭鱼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对仗。李商隐曾经有一首诗记录自己年轻学习诗赋的情景:
沈宋裁辞矜变律,王杨落笔得良朋。当时自谓宗师妙,今日惟观对属能。
后面两句是自谦,说自己年轻时跟随令狐楚学习骈文,今所得者不过属对之能而已。 属对,就是诗文中的对仗。唐朝进士科考诗赋,诗是五言排律,赋是骈文律赋,都讲究对仗。五言律诗除了首尾二联,中间所有联必须对仗。
这首七律一共八句,前面六句都是对仗的。我们分别解读一下。
三、四联简析
1、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卫夫人对越鄂君,两个人名,令孔子蒙羞的南子和美男子越鄂君。仄平仄对仄仄平。半拗体,没有救拗。
破题就对仗起,这一联写得意象重叠,有合掌之嫌。但是诗人是为了把牡丹比喻为不同姿态的美男和美女。从这一方面看,非常巧妙。
2、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大垂手、小垂手都是舞蹈,所以玉佩会上下乱翻。折腰也是一种舞蹈,《西京杂记》:
戚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
这一联看表面意思也合掌。但是上联说的是杜丹的白,下联说的是牡丹的金。比喻很形象。
3、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西晋富豪石崇用蜡烛当作柴烧,这里用不需要剪烛火,表示牡丹如火焰一样灵动有生气。荀令香炉,这的是杜丹的香气自然具有,不需要像荀彧那样还要熏香。《襄阳记》载“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
4、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尾联不再对仗了,不过还是用了两个典故,江郎才尽中的彩笔, 宋玉《高唐赋》中的神女。意思是我有江淹之才,写这首绚丽无比的诗给我心中的“朝云”,至于朝云是谁,可能和《锦瑟》一样是个迷了。
结束语
宋朝有人,隐括这首诗做了一首《鹧鸪天》可以比较一下李商隐的二《牡丹》
甲帐春风肯见分。夜陪清梦当炉熏。寻香若傍阑干晓,定见堆红越鄂君。雕玉佩,郁金裙。凭谁书叶寄朝云。兰芽九畹虽清绝,也要芳心伴小醺。
@老街味道
其他网友回答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石家蜡烛何曾卷,荀令香炉待可熏。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呵呵,李义山的诗作,大多数充满了忧郁哀愁的气氛,而这一首牡丹,却一反常态的欢快活泼,真的是极其的罕见。李义山的这首《牡丹》,应该是他青年时期的作品。那时的他,还在是一个“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有志青年,对自己的前途充满了希望,渴望建功立业。诗人的前六句赞美牡丹的诗句,孤独的人在这里就不多说了,而他的最后两句诗,才是全诗的重点、点睛之笔。“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自信和自负的诗人,觉得自己的才能与南朝时的江淹不相上下,必定能夠建立一番事业而青史留名。既然有了不亚于江淹的才能,那么,自己肯定能夠在人生的道路上,顺风顺水。所以,信心满满的诗人自信的说:“我想写下美丽的诗篇,把它们寄给早上灿烂的云霞(欲书花叶寄朝云)。”然而,严酷的社会现实,把诗人的热切希望和远大抱负打得粉碎。在宦官专政、朋党相争的中晚唐时期,诗人不幸的成为了朋党相争的牺牲品,一生抑郁而不得志、壮志未酬。最后,在年未及五十岁时,抱憾离世。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图片创作者及始发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