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教育部推行首席教师制度,能解决乡村中小学优秀教师缺乏问题吗?
优质回答:
教育部决定,启动实施中西部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岗位计划,为中西部乡村地区造就一批基础教育领军人才,2019年在河南、陕西、安徽、甘肃四个省份先行试点。
乡村教师在福利待遇、工作环境等方面与城市教师相差较大,乡村学校往往留不住教师,城区学校垄断了优质的教育资源,乡村的优秀年轻教师也纷纷离开农村,进入城里任教,导致农村学校优秀教师流失严重,阻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首席教师制度能更好的解决农村中小学优秀教师缺乏问题。
教育部在乡村中小学设立”首席教师”岗位,目的是将农村优秀教师培养成农村教育家,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稳定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逐步实现教育资源均衡化。
在农村中小学首席岗位设置过程中,应从农村教育教学第一线的老师中选拔,并给予适当的岗位津贴,让首席教师岗位的老师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引领农村教师向教育专家型方向发展,让农村中小学优秀年轻教师有一种职业归属感和荣誉感,便于更好的调动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推动农村教育水平迈上新台阶,为中西部教育的发展作出贡献。
其他网友回答
无论怎么说,能为农村学校引进优秀教师的政策肯定是好政策。
我查阅了一下相关通知,首席教师岗位条件挺高的,要求除了政治素质、师德师风、育人成绩、教研能力、组织能力过关外,还要求副高级职称以上,50周岁(含)以下,不含乡、镇中心校正职校领导。此外,获得过市级以上教学成果奖、优秀教师、教学名师、教书育人楷模及特级教师等的优先。
从岗位条件来说,我认为门槛太高了。能拿到副高以上职称的老师,一般不太年轻,家庭事业稳定,往往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有职位有地位,所以,他们到农村学校的愿望并不大。
据我所知,不少农村学校的老师努力的方向往往是争取获得市级以上的各种荣誉,作为进城的敲门砖,很少有反过来的。
其实,很多优秀老师并没有很多名衔,工作能力也很出色。当然,担任首席教师岗位的老师得有实力和影响力,但以副高以上职称为条件,恐怕会陷入这样的困境:职称符合的中年教师不一定愿意去;职称不符合的年轻优秀教师有意愿却去不了。
农村学校的工作,条件相对艰苦,政策向年轻的优秀老师倾斜,效果也许会更好一些。
其他网友回答
首席教师制度,未必能解决乡村教师缺乏问题。
作为一名农村教师,当看到教育部出台的首席教师制度。我看了一看评审条件,让人望而却步,望而生畏。我们全乡镇200多名教师中,符合条件的也就那一两个人。首席教师有一个硬性条件,必须副高以上职称。满足职称的人更少,而且我们乡镇只有一名校长是副高职称。绝大多数的普通教师,可能最多也是一个一级教师。
所以我觉得从根本上解决乡村教师缺乏问题。应该不仅仅是让首席教师以点带面。更重要的是面向社会招聘,择优录取,按照岗位定薪,把优秀的师范类毕业生招进教师队伍。因为我所在的地方,现在四、五十岁左右的老师占绝大多数,教师年龄偏大,青年教师衔接不上。
以现在的教师工资水平很难吸引大学毕业生前来报考教师岗位。有一项2018年网络调查显示: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期望值月薪在8000左右。所以我觉得应该考虑到农村从教得优秀毕业生,不但有这个乡村教师补贴还可以加大。补贴的力度,就是鼓励优秀毕业生去农村,拿到的工资是他在城市的两倍。
提高这个教师的人居环境。现在我们很多农村小学老师都是宿办合一,几个老师一个办公室,一间宿舍。 国家统筹安排,可以集中建设,中青年教师公寓楼或者是廉租房,来解决青年教师工作之后的住房等急需简单解决的问题,让人无后顾之忧,先安居后乐业。
解决农村,教师匮乏的问题,可能需要方方面面的合作,都说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问题是:连梧桐树都没有,凤凰怎么会来呢?
其他网友回答
首席教师岗位设置
1、首席教师岗位侧重于语文、数学、英语学科;
2、实行竞选、聘任制,三年为一任期;
3、100人以下学区分别设一个中学和一个小学首席教师岗位;100人至200人学区,分别在中小学设两个首席教师岗位;两百人以上分别设3个首席教师岗位。
首席教师待遇
1、优先安排骨干教师提升培训,并作为各级名师重点培养对象 2、在评优,评职称时予以倾斜和优先考虑
竞选硬性条件
1、副高级职称以上,50周岁(含)以下,不含乡、镇中心校正职校领导 2、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高尚、育人成绩显著、教研、组织能力强、获得教学成果相关奖项者优先。
以上是教育部推行首席教师制度的相关政策,给人一种可望不可即的感觉,但是这种制度真的能改变目前农村优秀教师缺乏的现状吗?我觉得不大可能。
就从我们学校来看,那么大的一个九年制学校,幼儿园,小学,初中所有老师加起来就只有一个副级高教师,这个可是硬性条件,其他同志就只能远远的望着了,真的是待遇很优越,条件很高远。
从另一方面来看,达到那种程度的教师基本上已经快50岁或者已经50了,这部分老师再优秀,但是到这个年龄已经有了职业倦怠,像我们学校优秀的语文高级教师都不想代课了,上个学期只带一门历史,培养的再优秀有何用处。而年轻的同志,想达到高级职称那可是难上加难,各种明争暗斗,得些许年份去爬。所以对于一些年轻同志,他们对职称看得很淡。
所以说教育部的一些制度是好的,但是实行起来不见得很顺利,只希望我们的教育能越来越好。
其他网友回答
我认为,能解决乡村优秀教师短缺的问题。
这是因为:
首先,优秀教师或许仅仅是缺个头衔
乡村教师中其实并不缺乏优秀教师,他们只是缺乏施展的平台以及公众的认可。我们学校是全县最好的初中,近几年来由于学校规模扩大,由下面的中学调入不少老师来,这些老师原来并不显山露水,到了我们学校后,很快就成长为名师了。乡村学校曾经一度是碾压城镇学校的,除了语文基础稍微差一点外,其他学科都不会差于城镇学校。只是近些年来,由于一些超级中小学和私立学校违规掐尖,加上农村人外出务工等原因,造成优质生源大量流失,教育生态严重破坏,农村中小学逐渐向边缘化发展。没有了教学成绩,优秀教师也就不存在了。
第二,首席教师的确立,可以留得住一些优秀的乡村教师留在乡村任教
农村学校条件艰苦,个人的发展空间相对狭小。走出去,成为很多教师的奋斗目标。在乡村待上几年,业务熟悉了,能力上来了,就寻思着离开了。乡村学校成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了,学校还是那个学校,但是,老师却是走了一茬又一茬。
如果设立一定数量的首席教师,享受优厚待遇,规定服务年限。那么就能留住这些优秀教师继续从事农村教育教学工作,而不是一心想着如何跳槽。
第三,会形成一种激励机制,老师们有了努力成长的动力
首席教师的确立,这是鼓励老师们重视自身的成长。要由“教书匠”向专家型教师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教会”上,还要“会教”,还要进一步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要当,就当一个好老师,要做出名堂来。
有了奋斗目标,就有了动力,所以,一定会有很多老师成为优秀教师的。
第四,首席教师的引领作用不可小觑
首席教师本身就是优秀教师,有了这个头衔之后,他必然会更注意提升自身的水平,会不断学习提高,他个人的成长一定会比成为首席教师之前速度更快,效果更好。
首席教师通过作课,通过教研活动,自身先进的东西,也并将影响到该学科的其他老师,对教师的成长是极为有利的。
当然,首席教师的设立也不是全是优点,首席教师与其他教师的收入差距一定会拉大的,这样就会造成新的矛盾。原本因为职称问题造成收入差距就令很多老师心生不满,现在又多了个首席教师,必然会加剧此类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