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元旦”是中国节日还是洋节?
优质回答:
“什么元旦,那都是西方的节日,不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我不过!”
元旦简介:
在当代,元旦指公元纪年的岁首第一天(即1月1日)。自西历传入我国以后,元旦一词便专用于新年,传统的旧历年则称春节。
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农历岁首第一天的。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我们身边有热衷于“过节”的人,同样也有排斥“洋节”的人。我们的传统节日,一般很容易与西方节日相区分。但关于元旦,由于和西方新年是同一天,便在我们生活中产生了这样的一些误解:“元旦既然是西方节日,那肯定不是中国传统节日啊!”
如果你说,元旦就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我们身边的很多人会“义正言辞”的告诉你,元旦不是中国传统节日,因为他们了解历史,我国在1912年以前没有公历,只有农历。然后你会反驳,说元旦肯定是中国传统节日啊,听名字就知道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节日,而且现在还是法定节日。但是说完这些话之后,是不是总感觉自己好像“心里没底”?
那现在的元旦是中国传统节日吗?
事实上, “元旦”一词是存在双意的,公元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民国元年决定使用公历(实际使用是1912年),并规定阳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因为“元旦”在此之前其实是农历的正月初一,现在我们称之为“春节”的那个年节,也就是“过新年”的意思。
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
准确地说,1949年以前的“元旦”是农历的正月初一,是农历新年,是中国传统节日,而1949年后的“元旦”是公历1月1日,是公历新年,所以它不是中国传统节日。
那中国古代的元旦是何时起源的?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从汉武帝起,才规定孟喜月(元月)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历的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亦即农历或阴历,还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
可见农历正月初一这个“元旦”从汉代算起至少有2000多年历史了。
元旦既然也是国外新年,那它是怎么来的?
现行公历的新年是罗马皇帝儒略·凯撒规定的。公元前46年,罗马皇帝儒略·凯撒制定儒略历,开始时他把冬至作为元旦。但是,人们坚持要把朔日作为元旦,因此就把元旦延到冬至后10天,但是以后就完全和朔日脱离了联系,成了太阳历。后来的格里历(现行公历)完全继承了儒略历的月份设置和儒略·凯撒的新年。
卷纸筒爆竹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第一款手工,Yoyo教大家做爆竹吧!
准备材料:
多个卷纸筒,颜料刷、红色丙烯聊、金色彩绳、热熔胶枪
制作步骤:
1.把卷纸筒刷成红色
2.用热熔胶枪(胶水)在卷纸筒上下两端涂上一圈胶水
3.绕上金色彩绳就可以啦
中国风灯笼
新年就要张灯结彩,红红火火
一个有年味的元旦,灯笼自然少不了
准备材料:
灯笼、中国结、不织布、绒球、墨汁、红绳
步骤教程:
1.取一个白色的灯笼,用墨汁在上画出树枝的轮廓。
2.用剪刀将不织布从外向内旋转剪开,再由内向外,卷出花的形状。
3.将做好的小花,错落有致地贴在树枝周围。也可以加上不同的花,会更丰富一些。
4.最后,搭配好穗和中国结就搞定了。
如果对白色的灯笼有忌讳
可以换成红色的,同样节日感十足
卡纸灯笼1
幼儿园的孩子需要简单点的教程
这也有,卡纸灯笼最经典的就是它了
步骤教程:
1.准备一张大小合适的红色长方形卡纸,用小刷子在纸上刷一些散光金粉
2.把长方形卡纸纵向对折,从卡纸对折中线处纵向画一些辅助线条,用剪刀裁剪,不要把纸条全剪开
3.展开纸条,把纸条左右两边粘在一起围成灯笼的形状
4.最后给灯笼加一个一个提手吧,我们选择了金色的塑料条。很漂亮吧~
卡纸灯笼2
步骤教程:
1.把红色卡纸剪成 8 个小纸条
2.用大头针把纸条一头钉在一起
3.把纸条另一头用大头钉一点点别在一起,纸条就变成球形啦!最后我们在纸条下面加了些金色缎带装饰,绑上了一条小绳子即可。
鸡蛋托龙
龙作为中国人的图腾,是中国的象征
在传统节日里,全国各地都会有舞龙的习俗
准备材料:
鸡蛋托、红色的丙烯酸漆 、扭扭棒、画笔、线、大眼睛、白色卡片、橙色和黄色纸。
做法:
将鸡蛋托剪成一个一个的,涂上红色的颜料,用线串在一起,黏上扭扭棒,贴片、手工眼睛和卡纸等装饰,简单的鸡蛋托龙就完成啦。
双人舞龙
做法比较简单,Yoyo在此附上模板
感兴趣的,可以打印出来试试
也可以做成纸杯手提式舞龙哦
金桔盆栽
过年的时候我们都喜欢买棵桔树
挂上红包,象征着大吉大利
今年不如自己动手做一个吧
准备材料:
桔色、绿色硬卡纸,小花盆、软铁丝、不织布,绒铁丝,红色纸
步骤教程:
1.剪出如图8片形状的桔色硬卡纸,叶子和叶柄则为绿色。
2.八片纸张粘在一起,绿卡纸卷成叶柄,叶子可用绿色的不织布。
3.重复8个相同的手工小金桔。
4.花盆中间用硬卡纸做个金桔树的树杆。
5.用软铁丝绕在树杆周围,热胶枪粘住金桔。
6.用几张红色纸写上吉祥的字帖,贴在花盆和橘子树上。
彩带派对烟花
这款新颖的玩法,适合表演或者Party
用多颜色的彩带模拟烟花绽放的效果
准备材料:卡纸、彩带、棍子
制作步骤:
1.把卡纸弄成雪糕筒状,并适当装饰
2、彩带缠绕棍子上固定好
3、把棍子插进雪糕筒内
4.轻轻挥动您的双手,让“烟花”绽放出来吧!
其他网友回答
一、中国的元旦自古有之。是中华民族最重重的盛大节日。则农历每年的正月初一称之为元旦。即意味着新一年的开始,周而复始,年年如此。元旦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盛大的节日!二、中国现在所称的“元旦”显然’是个洋节日,即新历的每年1月1月称为元旦。是与西方同欢共乐。这个元旦应该属于西方而非中国。 三、新中国成立后,原来的“元旦”被改称为春节,春节就是我们过去的元旦。牢牢记住,不可混淆。
其他网友回答
元旦是个尴尬的节日。从名字上讲,它是中国自己的节日,但从立法上讲,它却又是个从西方引来的洋节。它既不像西方宗教节日那样有文化内涵,也没有中国自己的传统民俗。
民国前中国普遍使用农历,那时的元旦是农历的一月一日。而辛亥革命后改用公历纪年,强行将元旦改为公历的一月一日,也就是现在的元旦日期。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俗专家萧放教授接受时讯记者采访时说:“元旦作为一个节日,缺少文化内容。”
萧放教授说:“一个节日的成立,除了时间有一个特定的选择外,它还应该有一个基本的文化内容。但元旦现在只是个符号,没有任何的民俗内容,没有在老百姓中形成习惯性的生活方式,所以很多人感到元旦空洞,和星期天没太大差别。”
《辞海》中写道:“元”有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时间,也通指白天。元旦,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这说明中国自古就有元旦这个词,而有关史书也记载中国古代有元旦这个节日。
按照中国传统,每一个节日都会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和风俗,例如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可为何唯独元旦缺少这些元素?
“这是因为现在的元旦并不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萧教授解释说,“民国前中国普遍使用农历,那时的元旦是农历的一月一日。而辛亥革命后改用公历纪年,强行将元旦改为公历的一月一日,也就是现在的元旦日期。”
1911年,推翻清帝统治后,孙中山为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文化,加强国际联系,遂取消农历纪年,改为国际通行的公历纪年。同时,民国政府也想将中国的传统节日改为公历日期庆祝。“当时的国民政府为了推行公历纪年做了很多极端的做法,他们甚至禁止民间过农历新年,强迫老百姓按照公历过年。”萧教授说。萧教授是研究中国民俗的专家,他在这一领域已研究了长达十年,对中国民俗颇为精通。“这样的做法在近代化背景下来看没有错,但关键是节日文化与民族传统是紧密相连的,这是不可以随意改变的。”萧教授说。“当时的政府希望老百姓按照新历法过节日,但事实上,老百姓不买你的帐,依旧按照农历初一过年。”
据史书记载,农历初一被称为元旦,春节被称为立春。“政府看到公历过年在民间得不到推行,为了弥补农历和阳历的差异,就将元旦移植到公历的一月一日,而将农历初一叫作春节,春节本是立春之节,不是新年。”萧教授说。
节日的名称移过去了,但风俗却还在原地。很多老北京人依旧在春节串亲访友,放鞭炮,吃团圆饭,可在元旦却过的像星期天。“小时候我特别喜欢正月元宵节时的庙会,能吃到糖葫芦、绵绵塘、还能看到杂技表演。”张大妈回想春节时一脸兴奋。
“元旦是个尴尬的节日。从名字上讲,它是中国自己的节日,但从立法上讲,它却又是个从西方引来的洋节。”萧教授说。“它既不像西方宗教节日那样有文化内涵,也没有中国自己的传统东西,所以老百姓不会重视它。它存在着先天的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