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包拯真的公正廉明吗?
优质回答: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的清官,可是有几个能做到包拯这种程度?千年来人们都在称赞他,如果他不是真的公正廉明,是不会有这样的名声的。在古时候,官场上互相帮忙,你吹我捧的事情常常发生,包拯作为一个绝对的清官,他连朋友都没有,甚至于其亲友都选择了远离他。
包拯的清正廉明,在那段历史的官场里可谓是个另类,史书中记载了许多包拯的故事,先给大家讲一个包拯没做官之前的小故事,史书记载包拯在合肥读书的时候,他和同学认识了一个当地比较有钱之人,他经常的请包拯几人吃东西,包拯都拒绝了,有一次这个有钱人要请包拯和他的同学们去家里吃饭,包拯一口回绝,同学问其为何,包拯的回答是:现在我们就吃人家的,万一到时候咱们真的考取功名,做了官这些都是要还的。
从这可以看出,包拯的公正廉明是他的志向,他做了官之后,坚决杜绝以权谋私,谁的面子都不给,无论对方是权贵还是百姓,他都一视同仁。宋仁宗跟前的大红人张方平,此人没人敢惹,可是包拯偏偏不管,就是要弹劾对方,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一直到对方罢官。包拯任职的时候,皇亲国戚都不敢犯事,生怕落到包拯的手里,包拯可不管你和皇帝是啥关系,只要犯罪他就要办。
包拯死的时候,宋仁宗亲自去他的家中最后一别,追封他为礼部尚书,包拯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如此大名,除了他的公正廉明,还有他经常为百姓谋福利,通过各种政策来减轻百姓的压力,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他才名声远扬。
包拯因为太过清正廉明,即使他的亲戚找他帮个小忙,他都不同意,因此亲戚远离他,朋友更是远离,所以说包拯的一生都献给了朝廷,令人佩服,同样他也赢得了世人永远的尊重以及历史的铭记。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其他网友回答
当然是公正廉明,我好想有这样的一位清官为我老公主持公道,我最崇拜包拯,人民的好官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古代百姓对于“好官”的需求,经过戏曲、影视形象的“包装”,包拯几乎成为了百姓心中最理想的“官”。
在戏曲中,包拯长的黑,脑门上有一个月牙;但是真实的包拯并不黑,脑门上也没有月牙。在戏曲中,包拯是集智慧、公正 、清廉为一体的好官。那么历史上的包拯真的是一个公正廉明的官嘛,他和戏曲中的形象又有多大的差距呢?
因为宋朝的以钱养廉政策,再加上包拯家境殷实,他是真的清廉
包拯的事迹其实在宋朝并不出名,直到元朝戏剧的出现,包青天的形象才开始在人们的心中广泛流传。
正如包拯长的黑是戏曲中的形象一样,真实的包拯家境殷实,身世也并不凄惨。
在公元1027年,28岁的包拯考中进士,在现在的江西永修任职,但他的父母并不愿包拯离家太远,包拯换到家附近的和州就任没多久,就决定辞官回家奉养父母。直到1037年,包拯三年守丧期满,他才再次出来做官。
包拯在任期间的表现,可以让人信服他并不是一个贪官。
在包拯42岁时,他成为了端州的知府。根据《宋史》记载,端州的砚台是贡品,前任知府就常用端州砚台做礼物去讨好上级的官员;但是在包拯就任期间,他却始终没有将砚台作私用,。也没有往家里拿过一块。一块砚台就可以看出包拯的为人,也可以看出包拯的清廉和人们想象的一样。
因为皇帝想要以钱养廉,宋朝的官员工资是最高的;按照现在的物价来算,清朝的九品官员一年拿到的俸禄折现是1万8千元;而宋朝最末等的官员一个月俸禄折现也有6.4万。因为这样一个政策,宋朝官员贪污的情况真的很少。
即使是宋朝的官员工资高,也并不影响宋朝的官员利用权力谋一点福利。但是包拯始终没有拿端州的砚台,这足以证明包拯的品格,并不是通过影视剧中夸张而来的。
包拯真的公正吗?这一点他和影视剧中的形象有一点出入
在《宋史》中记载,包拯在做官期间真的做到了嫉恶如仇,尽管他的身边并没有展昭和四大护卫的帮助,但是这并不影响他在朝堂中仗义直言;尽管他在就任开封之时没有御赐的三把铡刀,但是包拯一直在上书奏不平事的前沿,为此他得罪了不少的人。但是在包拯当官的后期,他的初心就有些变了。
为了能够出任三司使,包拯将前任三司使张方平弹劾;随后这一职位由宋祁接任,包拯再次将宋祁弹劾,直到包拯接任了三司使这一职位。
但在包拯就任三司使期间,他的确通过自己的手段将改变了原来的官吏乱政的情况,直接还给百姓一个清明的环境。
根据《宋史》记载,在包拯就任三司使期间,使得百姓不再受到官府的困扰;“拯特为置场和市,民得无扰。吏负钱帛多缧系,间辄逃去,并械其妻子者,类皆释之”。
尽管包拯在历史上的断案就“牛舌案”一桩,但历史上的包拯是真的做到了公正廉明,不然历史上也不会给他塑造那么多的形象。在公元1062年,包拯去世之前,他留下家训,告诫自己的后代要做一个好官,千万不能贪财。
其他网友回答
历史上包拯被老百姓为包清天。
其他网友回答
有人专门推算过,包拯在宋朝就算只用工资生活,也真不穷。
一般印象里,我们所知道的包拯就是坐在开封府里。但是包拯不仅仅是一个开封府的大老爷,他还有其他的帽子在。
除了权知开封府事,包拯同时还兼任着龙图阁直学士,尚书省右司郎中。
有人推算过包拯作为龙图阁直学士,每年能有1656贯的收入,还能获得10匹绫,34匹绢,2匹罗和100两棉。有点儿像现在过节发上几斤大米,几桶油的感觉。
同时作为开封府的一把手包拯每个月还能获得30石粮食,其中包括15石米和15石麦子。除了粮食之外,每月还有20捆柴火,40捆干草和1500贯的“公使签”。
另外作为高级官员,宋代政府还划分给包拯了一些田地,大概是2000亩左右,包拯作为地主,每年只收这些地上的桌子,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具体每年收入是多少,这还真不太好算,因为购买力确实不太能,等价计算。
不过还是有人尝试着算过,计算的过程不再详说,只说结果包拯的年薪,包括那些钱和实物,折合下来一年大概和人民币1300多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