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最后找到建文帝了吗(朱棣到底见没见过建文帝)

网友提问:

朱棣到死之前找到建文帝了吗?

优质回答:

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我们分几种情况来分析。

1,朱允炆死于大火。

这种概率是非常大的,因为朱允炆知道和自己爷爷最像的四叔同样心狠手辣。与其活着受屈,不如投火而死。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朱棣就没有必要找他了。而朱棣大张旗鼓地寻找朱允炆,也可能只是为了给自己开脱没有逼死自己的侄子。

2,朱允炆成为流民。

成为流民的概率不大,明朝的户籍制度是非常完善的。一个流民到处跑,是非常容易被发现的。谁用愿意去收留一个烫手山芋在家里呢。如果朱允炆成为流民,那么很容易被朱棣逮到,那么也逃不了被灭口的命运。

3,朱允炆成为和尚

明朝当和尚可没那么容易,朱允炆跑出来当和尚的话也逃不了要查户口。朱允炆执证期间也没培养过多的死忠,势力没渗透太远,要当和尚隐藏自己身份,需要一群人,一个庞大的势力去维护。

4,流亡海外

相比于前两种,流亡海外相对安全一点,也是除葬身火海最有可能的一种情况。毕竟出了海,朱棣想找到他就没有那么容易了,茫茫海外各洲各国,到哪找去呢?

所以我的观点是,要么葬身火海,要么流亡海外。前者概率更大,都被人抢了帝位了,如果想活,禅让给叔叔,求个安定的一生也不是不可以。流亡海外也是无法复国的。

其他网友回答

朱棣找没找到建文帝朱允文是个千古谜案。朱棣夺取了朱允文的江山,不成功叫篡逆,成功了叫承运天命。但朱允文是他父亲立下的正统皇帝,虽然失败了,但还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对于这一点他害怕极了。而且象方孝儒这样至死都骂着不认可他当皇帝的人,如果还有,他们还可以制造舆论,一有风吹草动都威胁着自己的江山。一定要找着朱允文,杀了他才能永绝后患。

在中国境内他靠层层地方政权要赶得朱允文无藏身之地。但还是没有找到,于是派郑和七下海洋,下决心找着朱允文。为什么要下海洋呢?南京临着长江,朱允文若驾一叶轻舟从水路跑了,大陆上藏不住,到海外什么地方建立一个逃亡政府与朱棣分庭抗礼,这还了得。

世间总是一分为二的,首先朱棣这个篡逆皇帝成了一代明君,把国家治理得很强盛,历史评价上对于的篡逆罪名可以别作论处了。就说郑和七次下海洋,肯定没有找到朱允文,要找到了朱棣可以大诏天下,杀了朱允文以绝天下对朱允文存在的影响。单从为找朱允文这一目的,让郑和七次出洋,耗费了巨大国力,也没找着朱允文,这得不偿失。然而正是郑和七下海洋发现了南海诸岛开拓我国的领海面积,这对我国立下了千秋功业。

还有一点,教人十分费解的事。按说在大陆上朱允文应无藏身之地,但我们这里有一个村庄好几千口人都姓建。据说他们是朱允文的后代,因为怕追杀不敢姓朱明白自已的真实身份。但他们又不肯忘掉祖先朱允文而全都姓建,这是朱允文的帝号。真也如此,宋人编纂的《百家姓》里没有姓建的。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的前提首先是要建文帝是活着的,然而很可惜,建文帝在朱棣攻入金陵之后必然已经身陨……

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始于朱允炆的削藩之举,

彼时朱允炆新君临朝,颇想有一份作为,手下亦有方孝孺,齐泰,黄子澄之流出谋划策,一个想做明君,一个想当能臣,双方一拍即合。

而始于朱元璋的太祖分封被认为是威胁中央集权同治的最大弊病,所以老朱尸骨未寒,孙子就开始大刀破斧的削藩了!

只是想法是好的,手下人办事能力太差,不想反的最终都被逼反了!

朱棣何许人也,那也是一路战场杀伐过来的狠角色,怎会坐以待毙,而朱元璋封藩王,建藩镇的初衷也被朱棣拿来做了起兵的借口!

明太祖朱元璋不仅分封诸子为藩王,而且在其成法中有一条是关于“靖难”的。朱元璋当国时,恐权臣篡权,规定藩王有移文中央索取奸臣和举兵清君侧的权利,他在《皇明祖训》 中说:“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后来的朱棣即以此为理由,指齐泰、黄子澄为奸臣,须加诛讨,并称自己的举动为“靖难”,即靖祸难之意。故而靖难之役中朱棣的口号是“清君侧,靖国难”。

到靖难之役真正打起来的时候,燕王这边是有惊无险,屡屡逆境翻盘,而朱允炆却是一手好牌打的稀烂!

靖难之役以朱棣的胜利而告终,战争虽结束,与此相关的历史却在发展。燕王进京后,宫中起火,建文帝下落不明。有的说建文帝于宫中自焚而死,或云建文帝由地道出亡,落发为僧,云游天下,传说他于正统朝入居宫中,寿年而终;又有一说建文帝逃至东南亚,郑和下西洋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寻找建文帝。

燕军进入南京后,朱允炆在皇宫放火,朱允炆本人不知所终;此后其下落成为谜团。朱棣入城后,派人指认一具烧的面目全非的尸体为朱允炆,并执其手哭“傻小子,何苦如此!”。随后六月二十日,以天子礼葬朱允炆,造成建文帝已死的假象。

以上所述,也就是题主所问的由来,朱允炆假死脱身,朱棣暗中追查,为此建立了赫赫有名的锦衣卫……

然而事实真是这样吗?

个人觉的这种说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我更倾向于朱允炆在朱棣攻入皇宫以后,或自杀,或被杀,就已经死掉了!

但是朱棣不能说人被他杀了啊,朱棣起兵以后,自始至终都打着清君侧的名号,可没说自己是为了谋权传位的!真打到眼前了,人要是就不死。就杵在你面前,那多尴尬啊!难道还真能清完君侧,打道回府不成?

所以,朱允炆必须死,但又不能让别人知道朱允炆死了,即便不是朱棣动的手,也会有人说是被朱棣逼死的。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失踪,人间蒸发了!结果人人都能接受!

其他网友回答

以下内容不代表个人观点。

关于朱棣找没找得到建文帝朱允炆,正史中没有记载。【大明内经】中有一段文字【1402年,朱棣登上大位,建文帝生死未卜。1413年,朱棣在三征蒙古途中,微服私游混元寺,唯有数人随从。玄悲禅师闭目禅堂,身后十八棍僧怒目而视朱棣,朱棣细观玄悲,目瞪口呆,转身欲走。玄悲道,施主留步。朱棣回首,玄悲说,冤冤相报何时了,如今天下安定,乃朱家兴旺之势,望心系江山,善待万民……。朱棣低首无语,羞愧而去】。

大明内经虽不是正史,记载了朱棣登位十年后,在征伐蒙古途中偶遇出家的建文帝。传说中建文帝逃亡南方。可在【大明内经】中还记载了一段建文帝逃出皇宫时的文字【建文帝带着16名宫女和十三位太监从皇宫密道逃出,这也是朱元璋留给孙子的最后护身符,建文帝即将走出密道的瞬间,看到一丝光亮,五百壮士身着便装,徐达的小儿子徐通在此等候。建文帝以为难逃此劫,徐通下马跪迎建文帝,拿出一个锦囊,建文帝认得是刘伯温手笔,打开锦囊,十五年前刘伯温就已经为他选好出逃路线,想着这些忠心耿耿的大臣都已撒手人寰,建文帝仰天痛哭。

建文帝按照刘伯温的路线图一路向北,在赤峰的贺伽山停了下来。混元寺位居贺伽山下,为了隐藏身份,建文帝法号玄悲。为什么建文帝能顺利入住混元寺?也是15年前刘伯温让常遇春的儿子常平带800童男童女隐居贺伽山,建混元寺。而常平当年带来的八百童男童女此刻正是青春年华。锦囊上写着,帝与朱棣还有一面之缘。

混元寺内,朱棣怎么会认不得建文帝,看到建文帝身后的十八棍僧,朱棣知道自己在劫难逃,也甘心情愿死于建文帝之手,毕竟是自己造孽先。他没想到建文帝如此胸怀地放过他,朱棣良心发现,把承德以北的区域暗暗封给了建文帝,默认朱允炆为隐帝。刘伯温给朱允炆留下的锦囊,恰恰与隆中对背道而驰,锦囊希望朱允炆联合北方各民族,历经三世,卧薪尝胆,而后入关,这样可使大明五百年江山与朱棣平分秋色。

朱允炆出逃后,根据诸史记载一直在北方发展,被朱棣打压的旧臣也陆续回到朱允炆身边,明教把总坛秘密迁入贺伽山红松崖,朱允炆生六子,分别与北方部落首领连姻,星星之火终于燎原。

其他网友回答

我觉得应该会找到的,但是正史上并不会记载。但是要记住胡瀛这个人,就是被朱棣派出去寻找建文帝的,朱棣赐他何时进宫都可直接面圣,在一天午夜,此人就急匆匆的进宫面圣,两人深夜有所交谈,却没有记载对话的相关内容,从此朱棣就没有再去寻找过建文帝的踪迹,有野史记载建文帝出家当了和尚,与胡瀛见面并谈过话,内容就是自己愿意让出帝位,不会再与朱棣争皇位,希望朱棣不要再打扰他的生活。但是真正的历史我们也无法得知,只能从这种小细节上抽丝剥茧,推断一下当时的情况。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