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读史是看文言的好还是看白话文的好?
优质回答:
还是,文言好,有些意思现代词语表达不出来,在翻译成白话的过程中,可能会曲解原来意思。
其他网友回答
个人见解哈,我对文言文的理解不够透彻,还是比较喜欢白话文,特别喜欢的书会看几个版本,结合理解也挺不错
其他网友回答
个人建议要选带译文的原著,我自己现在在看《史记》,先看文言文,不明白的再对照译文去看。
不要纠结看哪种好,如果你文言功底很深,能直接看文言文也能明白,那毫无疑问看文言原著就好了,但是我们大部分人都没有那个水平的,所以选好的带译本的就可以了。
我们的目的是得到知识,不要拘泥于形式,之所以推荐文言文和译本兼顾也是为了防止有一家之言,所以要对照。
其他网友回答
2、读正史的白话文,可快速了解事情梗概;读文言文,可以培养历史语感。
3、怎么建立对历史文言文的兴趣?先从史书中骂人、抒情的话学起吧。
一、文言文vs白话文,第一手文献vs第二手文献
中文是一门叙事、会意并重的语言。白话文体现了叙事优势,古人书面写作用古文言文,口头说话用古白话,典型白话就是四大名著;而文言文体现了会意优势,如唐诗、宋词皆是格律严整的文言文,而非韩愈倡导的古文,状物、抒情有现代诗歌不可以比的简洁。
另外,读文言文可以培养历史语感。比如《资治通鉴·卷二百七十》有这么一段话,“(此)婢子不足与成大事”。说的南方一员大将(朱瑾)骂懦弱的傀儡君王(杨隆演),不足以成事;直译成白话就是,“这个受奴役的女人不足与共成大事。”
(资治通鉴)
婢子指受奴役的女人,或是古代女性的谦称,对方是男的,为什么要用“婢子”?
原来是大将对傀儡君王不反抗失望,用来“婢子”痛骂君王软弱,表达心中愤怒;而且,从“婢子”这词可看出,南唐前身的杨吴,存在普遍的圈养女婢的现象,大将骂人、史书修史首先想起这个词;这是2020年的今天,所没有的语感语境。
所以我写史有个恶癖好,愿意把骂人话原封不动地“照抄”,而不用白话文,为的就是传神。
【涛说乱世史原创,您喜欢要点赞关注哦】
二、文言文VS英语
文言文词汇丰富,不同单字在不同语境的意思往往比白话文灵活。这让我想起了英语,觉得从翻译角度看,二者相似。如“contribute a paper”,翻译成“投稿”,最好不是“贡献稿件”。“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翻译成“宰相”,最好不翻译成“像中书门下官员一样处理诸事的人,”这是人类语言简化的共性。
(二十四史)
【涛说乱世史原创,您喜欢要点赞关注哦】
三、结论:
说了这么多,是希望爱读史、爱学习的您能找到合适方法,研究我们祖先宝贵文献;最后我们的目标研究第一手文献,而非后人翻译的二手白话文文献。
其他网友回答
如果初级水平,建议先结合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