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的贾雨村结局如何(红楼梦为啥写贾雨村)

网友提问:

红楼梦中的贾雨村最后结局会是什么样?

优质回答:

贾雨村,一个被评书人脂砚斋屡次大骂“奸雄”的人,一个出场最早而且最早接触黛玉的外姓男人。他因贾府势力而起,在贾家这座大厦倾塌时,将何去何从?红楼未完,但作者行书草蛇灰线,伏脉千里,我们且由前八十回的线索做个厘测罢。

关于贾雨村,很多读者对其印象最深的恐怕是他寄居破庙时,一时兴起吟出两句诗来:“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更因为此诗,令多少读者纷纷认为宝钗最后嫁与了贾雨村。在此我们浅谈下此诗的意思。

贾雨村做此诗用了两个典故,第一个是有人曾问孔子:“若你是块美玉,那你是收起来珍藏还是卖出去呢?”孔子答:“我会珍藏起来,等有了好价钱当然要卖出去”。

而第二个说的是汉朝武帝刘彻曾得一个仙女赠送金钗,便视若珍宝,将其置于奁内。直到过了两代,他的孙子有一天打开奁子,金钗便化作一只白燕飞向天外。贾雨村在此借两个典故将自己比作美玉和金钗,寓意自己在等待识货的买主和合适的时机。所以贾雨村不过在借诗言志,并不能看做是作者赐予他的谶语。更可况如果因为贾雨村奁时飞而怀疑他与宝钗有瓜葛,那“善价”又是谁呢?

贾雨村的一生,大多是在攀附权贵和落井下石中游离,我们看看他的经历。

贾雨村原是一介落魄书生,因住的破庙隔壁刚巧是乐善好施、爱才惜才的甄士隐,便得其五十两银子的路费资助,考取了一番功名。谁知贾雨村虽才华横溢,但为官却有贪酷之弊,一味的用酷刑徭役百姓,自己又有贪墨,加上不尊重上级,不多久便被参了一本,皇上看到奏本龙颜大怒,当下革职处理。

被革职后的贾雨村怎么表现的?“无一点怨色,嬉笑自若”,多么可怕的心理素质啊?脂批:此亦奸雄必有之态。贾雨村被革职后便游山玩水去了,可他真的心在山水间吗?没有,他要找一个可以东山再起的机会,到了淮扬地区时,正遇林如海刚任巡盐御史。贾雨村便托人谋了林家一个西宾的差事,主要教黛玉读书练字。

贾雨村真的仅仅是寄情山水,不问政途吗?非也,贾雨村不过是想利用林如海牵线贾府,卷土重来罢了。在贾雨村被人告知当今起复旧员之信后,忙回去看了邸报,邸报是古代的官方报纸,确认无误后便面谋林如海。

林如海和贾政都是礼贤下士之人。贾雨村就此重振旗鼓。

而贾雨村做了官后,第一件案子就遇到了薛蟠打死人的案子,面对当年雪中送炭恩人的女儿,贾雨村并没有伸出救援之手,而是判起了葫芦案。

而对于贾府,贾雨村是极尽谄媚之能事,贾赦因看上石呆子的扇子,贾雨村便逞官威将石呆子逼得家破人亡,最后成功将扇子献给了贾赦。元春省亲时,点了一出戏《一捧雪》,脂批:伏贾家之败。

《一捧雪》讲述的是嘉靖年间严世蕃为抢莫怀古的玉杯害其家破人亡的故事,最后莫怀古冒死上书为父亲沉冤昭雪。而莫怀古的悲剧皆由一个叫汤勤的人一手造成,这个汤勤原是受莫怀古救命之恩后又介绍至相府,谁知此人忘恩负义,利用熟悉莫怀古家里底细反咬恩人一口。

我们可以想象以贾雨村的忘恩负义之举,其又对贾家之事了如指掌,在贾府最后被政敌压制时,他是否会跟汤勤一样落井下石再求高升?我想会的!

当然,“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自古便是定律,贾雨村最后能得善终吗?不能够,看看汤勤,最后被莫家的婢女赐死,贾雨村在屡次倒戈、屡次背信弃义、卖主求荣后,他的那位“识货人”会信任他吗?所以,贾雨村的结局在第一回就已经写好,甄士隐注解《好了歌》时,有一句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甲戌侧批:贾赦、雨村一干人。】。可见到了最后,贾赦虽难逃其咎,但贾雨村也不能逃出生天。

其他网友回答

贾雨村最后也是出了家,成了妙玉(妙喻,庙遇)中人的一分子。贾雨村出场与甄士隐有关系,后来甄士隐女儿丢家没有了,生计不济,灰心失望出了家。而受其接济的贾雨村进京考中当官,失职被参。再度逢新政启用又循私枉法,枉断案,放了打死人命的薛蟠,已经渎职。又勾连贾府打石呆子,以枉法定罪石呆子,令其入官,抢人扇,与贾家膏梁子弟来往,坏事没少做。靠了连宗贾家,王子滕保本进京。

贾家被抄,四大家族落败,贾雨村与贾家关系跑不了干系。他也不会得逃脱,企图落井下石贾家被查有枉法再身,被查而入监。因嫌纱帽小,致使枷锁扛。一系列违法乱纪行为不会被放过。但罪不致死。从监狱出来的贾雨村与娇杏生的儿子,训有方,保不定日后做强梁。做了小偷,娇杏死。贾雨村家产没收无处可去做了乞丐,在乞丐到处流浪。到了曾经教林黛玉的扬州,又见了那个破袖庙。眼前有余望缩手,身后无路想回头,这幅对联,见一老僧,想前世今生,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家破人亡,遂也出了家。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展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梁,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首好了歌的注解,是甄士隐解,恰好说明了贾雨村的一生。

其他网友回答

遭唾骂的贾雨村,实际上一个地方,曹雪芹让他和王熙凤、贾探春一样。

要评《红楼梦》小说哪一个人物挨骂最多,贾雨村估计要名列前茅,因为这个家伙简直可以用罄竹难书来形容,无需多讲,只一个“乱判葫芦案”就够了,明明得知恩人甄家女儿英莲的下落,不但不思回报予以施救,反而助纣为虐帮助凶犯逃脱,任由英莲(香菱)为仆为奴,读了多年圣贤书的贾雨村不知午夜梦回,想起当年阊门甄家粉雕玉琢的英莲小姐,良心会不会痛。后来贾雨村攀上了林家,继而又攀上了贾家、王家,贾雨村升职之路开了挂,直做到大司马。人生的前半程,贾雨村是很成功,这个不容置疑。

其实谈论贾雨村如何坏,如何该遭天打雷劈,这样的愤怒大家看的不少了,就别重复了,今天屏山想带领大家思考一个问题,曹雪芹为什么要设置这样一个人物,其实把贾雨村这个人完全删了,似乎并不影响小说结构和主题表达。所以,终极之问来了:曹雪芹对贾雨村,到底持何态度?他想表达什么?

小说第一回在介绍贾雨村时有一句话:“因他生于末世”,这是一句极重要的话。曹雪芹著《红楼梦》有一个大的主题,就是用一个神话来阐释的“补天”之说。整部小说有“补天”理想抱负并付诸行动的共有三人:贾雨村、王熙凤、贾探春。这三个人无一例外,曹公给了他们一个共同的遗憾,就是生于末世,作者写王熙凤“凡鸟偏从末世来”,写贾探春“生于末世运偏消”。所以,他们有能力、有才干,可是他们得不到正常的施展,他们想要的路走不通,所以曹公写这三人首先给了一个基调,就是首先表达对他们生不逢时的痛惜。那么针对贾雨村,他是生来就是个坏蛋呢?还是被情势所逼呢?小说里对贾雨村的人生轨迹给出了答案。

贾雨村祖上本是仕宦人家,到他这里,人口凋零,家业破败,全家就剩他一丁一口,贾雨村学问好,可是穷到连进京的路费都没有,得益于甄士隐的爱才和资助,贾雨村才得以成行和实现个人政治抱负,这时的贾雨村,激情、昂扬、有迫切的展才欲望。有人常拿贾雨村为何不对甄家千恩万谢甚至不辞而别说事,说他不像话,其实,这是用今之规量古人,贾雨村是读书人,清高的很,他也留下一句话:“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这一行为恰恰证明这时的他有风骨、很务实。

初入官场的贾雨村,应该是想大施拳脚干一番事业的,这是读书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理想,可没二年工夫,他的上司就都对他看不顺眼了,寻了个借口参他一本,贾雨村于是被罢了官。啥理由呢?说他是“才干优长、恃才侮上”之类,其实还有贪酷呢,但上司参他可没说他贪,而是说别的,就是说他沽名钓誉、擅纂礼仪之类,说白了,上司比他还贪,还有贾雨村干实事施展报负,很可能应该干的和上司指令冲突时,贾雨村“总以事理为要”了,也可能阿谀奉承那一套贾雨村没开窍,就是一个官场另类,没根基没后台的贾雨村被收拾那是必然。我们认真读贾雨村被罢官这一段文字,会发现,曹雪芹是把皇帝和那个官场生态骂了个遍。“一轮明月才捧出”,想“鹏飞高举”的贾雨村黯然退出官场,这次他真没大错,错的是那个黑暗的“末世”。

吃了大亏的贾雨村反思了,当他巧遇张如圭和冷子兴,欲谋求起复重返官场时,他和自已的以前就进行了切割,他对林如海态度上卑躬屈膝,语言上谢不释口,到了京城,对贾家以宗侄自称,连仪容仪表也都格外注意,也可以说,他开窍了,他放弃了读书人的准则,他做人一步步没了底线,此时的贾雨村一是要紧抱四大家族大腿,二是要削尖脑袋向上爬,他这个策略太正确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生存,只有这样,才能升官发财。果然贾雨村应天府任上没干几年,王子腾就亲自保举他进京做官了。

在“正确”道路上不断升迁的贾雨村算是弄懂了官场套路,权力就是他的信仰,你怎么还能指望一个没了人味儿的人干出人事儿来?所以,英莲(香菱)算什么?甄家又算什么?再往后,当了大司马的贾雨村视角又一次不一样了,这时他看四大家族,腐朽又没落,就连钻营,贾府的男人们都拎不起来,贾雨村必定会找新的大腿抱,这一次择主,极可能就成为了四大家族的对立面。比如傍上忠顺亲王这样的实权派。

地位权力越来越高的贾雨村,一路走来,连甄家、贾家这样对他有再造之恩的恩人,他都能恩将仇报,更别说其它了,比如说那个葫芦庙的门子被他利用完,捏了个错就把人发配了,他为了巴结贾赦,把石呆子治罪,害得人家家破人亡,话说走多了夜路,遇到鬼是迟早的事,仇家也要找他算帐,也不排除人家也开窍了,也飞黄腾达,总之,他贾雨村一面风光无两,一面也不知结了多少仇。“因嫌乌纱小,致便枷锁枉。”这是贾雨村结局,“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这是贾雨村们逃不脱的宿命,“登高跌重”的贾雨村落幕了。

作者笔下的贾雨村,就是一个十年寒窗、一心要实现个人价值而委身仕途经济的读书人的缩影,坚持自己和随波逐流在他一个人身上都展现了,都不会有好结局。正因为此,曹雪芹才对这后来变成魔鬼的贾雨村发出“生于末世”之叹,因为悲剧是注定了的。

小说还有三个人物分别从不同角度与贾雨村形成反差对比。第一个就是自始自终不愿变通、屈服和不失读书人风骨的石呆子,在抵抗权力中家破人亡;第二个是起点极高的蒋玉菡,拼命也要摆脱忠顺王府,因为他要追求精神上的自由;第三个是同样受人恩惠的刘姥姥,这个大字不识一个的穷苦老妪,用自己朴素的言行,告诉世人“人”字该怎样写。这三个人物分别从气节、精神、做人三个方面为贾雨村们上了一课,也使读者在阅读《红楼梦》凄哀一片里,终还能找到温暖和希望。

(我是屏山,欢迎点评、关注,为您探究红楼一梦。图片来源:清孙温《绘全本<红楼梦>》图)

其他网友回答

“葫芦案”就是贾雨村最后的结局,前八十回的事件都没有结束,绣春囊的真凶没有查处,滴翠亭的隐患还没产生,国孝家孝停妻再娶只是给贾琏留了案底……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葫芦案”就是绊倒贾雨村的关键

其他网友回答

贾雨村得到甄士隐的资助,有了盘缠才进京赶考,金榜题名,成为一方父母官。

甄士隐是贾雨村的恩人,没有甄士隐就没有贾雨村的飞黄腾达。当贾雨村高官得作,骏马得骑之时,正是甄士隐一家落难之时。贾雨村不仅没有解救甄家,反而把甄家娘子的丫头娇杏买走了。后来知道香菱的下落也没有解救香菱。

从贾雨村对甄士隐一家的态度可以推测贾家败落后他也不会相救。

贾雨村是靠贾家起家的,他与贾府人交往密切。当贾府出现危机时,贾雨村也会被牵连。贾雨村为了自保,他会出卖贾家。

贾府的政治对手给贾雨村升官了,贾雨村官场得意,一心一意地帮助忠顺王等人对付贾府。

九足之虫死而不僵,贾府自国家定鼎以来已历百年,功勋传世,故旧门生不少,总有一些死心塌地支持贾府的人。贾雨村成为铲除,消灭贾家及其附属势力的急先锋。贾家及其羽翼全部被连根拔起,彻底消灭。

俗话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忠顺王一伙利用完贾雨村后找一个贪酷的罪名给贾雨村带上枷锁,发配边疆。

作者:润杨阆苑 专注于红楼梦话题,欢迎关注!欢迎留言探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