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私的宝宝该怎么教育?(孩子太自私了怎么引导)

网友提问:

宝宝有一点小自私,我该怎么教育他?

优质回答:

多谢邀答。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范本”,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学校、就是最好的表率。其身正,不令而行,身教什么时候都胜于言传——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小孩子就像一棵幼苗,小时弯曲变了形,大了再想尽办法矫正,难行得通,也没这么顺利。而幼苗小时,只要稍稍注意一下就可以纠正,那时干吗不立即行动呢?!

一般地,孩子到了两岁半(甚至更早)至三岁左右,自我意识萌发,开始有了物权意识,且动不动喜欢说“不(或不可以、我不嘛等)”。孩子口中的第一个“不”说不定还是从父母那儿学来的呢。

面对这么开始有点小自私或说“叛逆”的孩子,家长暂不宜喝斥更不能放纵,最好先接纳,稍后见机而作,寻找个好情切巧妙引导——今天有四个菜,如果咱们四个人一人分一样:最好的给你、这是你的,这是姐姐的,这是我的,这是爸爸的。宝贝,我的菜分点你、你的也分点给我们可以吗?结果是肯定的,孩子自然愿与爹妈分享,顺便点化、教育他:这样大家都吃到好四样菜,独占得不到什么好处!

饭后,拿出玩具开始玩乐时,趋势跟他讲道理:你有一个好玩具、姐姐也有一个好玩具,你们俩是一起玩或互相交换着玩好?还是各玩各玩的好?

再把带领孩子把家里的所有鞋子都摆放整齐:这么整齐的鞋子更好看还是凌乱的更好看?一好一坏,二选一。既以身示范了,又不是单纯地命令他不仅要把自己的鞋子放好来、顺带把大家的鞋子都放好。

这时段的孩子,往往还对大部分东西或事物“打破沙锅问到底”。这个时候家长更要长点心并有意识有往“私心杂念”上批评,一方面用心引导和解答孩子的问题,另一方面告诉他如此分享则能“互惠双赢”——有一则小故事“用长勺子吃饭的寓意”。如果孩子没看这个故事,就考考他;看过就讲类似小故事教育他。

合作可以把胜利无穷地放大,自私狭隘只会毁掉前途。一定要学会善于与人分享、关心并爱护他人。如果你家老人,一定要做出这方面的表率,让他吸收正能量!

还要注意他身边的发小,多与优秀的为伍,能分辨是非……如此教育与引导,特别是以身示范,这时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道德素养等或将迎来质的提升。

(插图来自网络)

其他网友回答

孩子的教育来自家庭,父母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决定孩子的性格,孩子就是父母影子,如果孩子在性格上存在着问题,父母要把反思自己的管教方式了.孩子自私,父母怎样去教育和引导孩子,让他成为大方的孩子呢?

1.父母不以孩子为中心,在家里取消孩子的特殊待遇,不溺爱孩子.

2.鼓励孩子学会分享,让孩子知道分享不是失去,分享让别人得到快乐,同时分享给别人的时候,别人也会给你分享.

3.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注意在孩子面前的言行,待人大方,对孩子能够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4.教育孩子要尊重长辈,比如吃饭的时候,让老人先上桌,从小的细节教育好孩子。

5.多让孩子参加集体活动,了解集体的力量,当自己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首先要帮助别人。

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好孩子,培养优秀孩子.我是侯妈,从事教育十几年,大家可以关注我,每天给你们分享教育知识,有问题可以给我私信,我们一起讨论.

其他网友回答

“宝宝有些小自私”,这句话本身应该是对宝宝的一种误解。

因为既然称之为宝宝,就说明孩子还小,一般来说,宝宝会在两岁左右产生明显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只关心自己的需要,往往是从“我”出发,而不知道有“你”,“他”,因而会有独占行为,但是这与“自私”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自私的意思是:基于个人利益做出的行为及反应,这代表的是成人的行为。而宝宝在两岁左右的时候,产生自我意识,中心是“我”,不愿意分享,只知道这是“我的”,还不能区分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私,是孩子对东西有了“物权意识”,但是他们还分不清楚什么是你的,什么是我的,觉得只要是自己想要的都是“我的”。

这种行为思想是宝宝成长发育过程中都会有的一种现象,也是很普遍的行为。当宝宝有这种行为的时候,家长切不可给宝宝贴上“自私”的标签。宝宝出现了这种行为,代表这宝宝的心理发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需要家长根据宝宝的情况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宝宝逐渐的明白和分清楚:什么是我的,什么是你的。该怎么办。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首先要接受宝宝的这种无意识的“自私”行为,要站在宝宝的角度去想问题,宝宝为什么要独占或者不愿意分享呢?

①因为宝宝没有物权意识的区分,认为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是自己的,自己的东西就要自己玩。

②家里环境的影响。因为家里只有一个孩子,父母难免对宝宝溺爱,什么好东西都是宝宝一个人的,时间长了,就会让宝宝产生“好东西都是我的”的心理。

③父母对宝宝关爱过少。物欲较重,一般被称为自私,幼儿时期的宝宝有“自私”的行为并不少见。这种宝宝往往被认为小气。但是很多的时候,宝宝所谓的自私行为,只是为了利用对物品的占有,而弥补某种东西的缺失。如果父母对宝宝关爱较少,宝宝不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就会通过霸占物品等来吸引父母的目光和注意力。

那么我们父母该如何对宝宝进行引导,让宝宝变得不再“小气、自私”呢?

一、给宝宝强调物品所有权。

当宝宝抢别人的东西的时候,要告诉宝宝“这个玩具是小哥哥的,你想玩的话,要小哥哥同意”,“这个玩具不是你的,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哦”。“这是你的玩具,要保管好哦”。家长经常给宝宝强调物权,这样慢慢的宝宝就会明白,不是所有自己喜欢的东西都是“我的”,想要玩别人的东西,要经过别人的同意;别人想要玩我的东西,也要经过我的同意。这样就会逐渐改变宝宝抢夺别人东西的“坏毛病”了,而形成正确的物权观念。

二、父母给宝宝做个好榜样。

家庭的环境因素对宝宝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父母的言行又是宝宝直接模仿的内容。所以父母要给宝宝做好榜样,让宝宝学会分享和乐于助人。

①分享。平时家里有什么好吃的,一定要让宝宝先给家里的老人,又或者是给爸爸妈妈。而老人或者爸爸妈妈一定要接受,并对宝宝说“谢谢,真乖!”这样,宝宝既得到了表扬,又学会了好东西要分享的道理。

②帮助。当遇到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父母要热情的给予帮助。又或者让宝宝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东西掉了,让宝宝帮忙捡起来;让宝宝帮忙拿东西等。宝宝做完了,要对宝宝说一声“谢谢!”这样宝宝就会知道帮助别人是快乐的事。

三、对宝宝多关爱。

很多的时候,宝宝自表现出自私,小气,独占的行为,并不是因为宝宝真的是个“自私小气”的孩子,而是因为宝宝想获得更多的关注。平时爸爸妈妈要多陪宝宝,和宝宝说话,做游戏,陪宝宝看看外面的世界,了解宝宝想要什么。良好的亲子关系能给宝宝安全感,实际上,宝宝自私是一种需要母爱,害怕失去的物化表现。

妹妹家的小宝刚刚一岁5个月,每次回老家,有好吃的东西,妹妹都会对小宝说:“小宝,先给姥姥吃。”小宝就会举着好吃的,走到姥姥面前,放到姥姥手里,说“吃”。姥姥开心的接着,夸一句:“小宝真乖!”

所以说,孩子什么样子,关键看家长怎么引导和教育。切不可随便给孩子贴上任何不良的标签,以免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感谢阅文,我是小风车妈咪,阳光宝妈一枚,有一个可爱的小子。我坚信陪伴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欢迎大家和我一起探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

其他网友回答

第一,孩子很多时候并非是我们认为的自私表现。而是他自我意识的形成。是成长的标志,比如:这个东西是我的。

第二,角度的不同。在孩子认为,他的玩具、零食等等这些在我们看来很普通的东西,在他们眼里都是宝贝。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宝贝,就好比让你把钻石戒指给好朋友一样不舍得。

家长强迫孩子分享是很不妥的,分享是双方快乐的体验。要引导孩子感受到分享是快乐的!

其他网友回答

不知道你说的孩子是指几岁,无论从几岁开始教育孩子,首先一定不要让孩子从小就抓手机玩,家长图孩子不哭不闹就给手机,会害了孩子的。孩子可以从一岁多一点点开始培养教育。可以拿2个玩具,同时给一个孩子,让这个孩子给另一个孩子一个玩具,看看给不给?只要给了,无论是爸还是妈就摸摸孩子的头,给他一个吻,抱一抱。奖励一下表示他做对了,假如不给,爸妈可以给另一个孩子一个吻和摸一下头,抱一抱,让孩子知道谁对谁错,这样可以反复练习,自私一点的孩子就会明白自己做的不好,妈妈爸爸不喜欢。从小培养的好习惯,长大了也不会忘。家长千万不要打孩子,孩子小不懂事,你打了他,他就认为他也可以打别人,再说了从小不给孩子好的教育,大了慢慢的养成坏习惯了,到那时也会顶撞大人了。会打人骂人了。那时候再教育已经晚了。所以告诫家长从小不要惯孩子。惯子如杀子,不要等到真正管不了了,麻烦就来了。另外:孩子的爸爸妈妈教育孩子一定要口径一致,不要妈说这个做得对,爸说那个做的不对,使孩子迷茫,不知道该听谁的?那样教育不出好孩子!现在俩孩的多,男孩女孩一样教育,不要重男轻女,因为都是你的孩子,教育好孩子也是你的责任! 谢邀请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