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左宗棠只是举人出身,为什么会与进士出身的曾国藩并列?
优质回答:
左宗棠只是举人出身,曾国藩是进士,这两者有本质的区别,中了进士马上就当官,而中举人是有了当官的资格,但能不能当上两回事,这二人年龄只相差1岁,应该算同龄人,曾国藩中了进士后从翰林一步步做起,到1851年太平起义爆发时,已经做到了二品兵部侍郎,而此时的左宗棠还赋闲在家“治学”,说得好听点是在家里研究学问,说得难听点是一事无成。
图为左宗棠。
两人的飞黄腾达都源于镇压太平军起义,曾国藩组建湘军,挽救清朝于水火,随后剿捻军,兴办洋务,历任直隶总督、两江总督,大学士,正一品,封毅勇侯,死后清廷上谥号文正;而左宗棠虽起步晚,但也镇压太平军、捻军和回民起义,收复新疆保卫国土,兴办洋务,历任陕甘总督、两江总督,大学士,正一品,封恪靖侯,死后清廷上谥号文襄。
图为左公柳,当年左宗棠领兵收复新疆路上种植的道柳。
虽然左宗棠谥号文襄比曾国藩文正低了一些,左宗棠的恪靖侯也只是二等,曾国藩的毅勇侯可是一等,曾国藩担任过直隶总督,左宗棠未署理过此职务,左宗棠要比曾国藩要差一些。但左宗棠和曾国藩一样,都是晚清的股肱之臣,在近代中国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以后世统称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曾国藩被慈禧誉为再造玄黄。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顺序排列殿后的张之洞没带过兵,没有爵位,主要在地方和洋务上有贡献,要低于左宗棠,如果从封建统治来思考,左宗棠与曾国藩和李鸿章有所不同,他不倾向于西方列强,在洋务运动也是本着富国强兵的态度,排除万难进军新疆,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热情,他又是一位民族英雄。
其他网友回答
晚清四大名臣中,只有左宗棠是举人出身。但他这个举人实际上含金量很高,虽然后来他三次进京,屡试不第,但并不代表他的水平不如进士出身的曾李张。左宗棠没有考中进士,一来与他的读书兴趣有关,二来是他自己不想把时间耗费在科举上。三来也与左宗棠的家世窘迫有关。
左宗棠1832年(道光十二年)与哥哥一起应湖南乡试,他的哥哥左宗植高中解元,而他则是“搜遗”中式,就是全部录取完毕后,主考官在落卷中把他找了出来,名次不是很高。
哥俩中举时,左家家境不好,父母兄弟均已谢世,此前为了维持生计和赶考,仅有的薄产也都变卖了,连回乡摆酒答谢贺客、竖旗杆(惯例,中举后要在乡间竖旗杆以示荣耀)的钱都要族人帮衬。左宗植认为弟弟的才华远胜于己,所以鼓励弟弟进京赶考,保重点,反正自己今后可以凭解元的身份混饭吃。而左宗棠的妻子周筠心家里是湘阴的大户人家,左宗棠是入赘,所以他后来三次进京赶考的费用都是岳家赞助。后来左宗棠不第,决定不再参加会试,不想再花岳父的钱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左宗棠读书其实很有成就,虽然比不上张之洞,但却远胜于曾国藩和李鸿章师徒。曾国藩的强项是经学,他有毅力,用拙劲,短处是才华不济。而左宗棠则完全相反,才华横溢,兴趣广泛,长于经世致用之学,而恰恰讨厌经学。经学不足是左宗棠屡试不第的主要原因。清代的科举,乡试是一个分水岭。乡试以前的重点是才情,重诗词歌赋和文字表达的形式;乡试以后的会试、殿试,特别重经学和策论,此外还要在书法上狠下功夫。会试三年一次,湘阴离北京几千里,往返一次要两三个月。所以赴京会试是一件很花钱也很费功夫的事情。
今天我们翻阅左宗棠留下的文稿,首先让人惊叹的是他的文思才情。我们今天都知道纪晓岚的对联很有名,但左宗棠的对联直追纪晓岚而不遑相让。纪晓岚有捷才,做的对子水平很高,但油滑轻佻,多是游戏之作。左宗棠的对子则宽宏大气,高山流水,境界比纪晓岚高的太多。
比如道光十年,湖南安化人、时任两江总督的陶澍回乡省亲,左宗棠奉湖南布政史之命给陶澍临时下榻之处提的楹联:
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
这副联极其精彩。“春殿语从容”是指陶澍进京时道光皇帝三次单独召见,每一次都长达三四个小时,温语蜷缱,圣眷优渥。陶澍是嘉庆七年的一甲进士,授庶吉士进翰林院,嘉庆十一年离京,辗转山西、四川、福建、安徽,从御史做起,历府道、藩臬司、巡抚、总督,到道光十年,整整二十四年没有回京,道光皇帝从来就没有见过他,所以才有“廿载家山”。印心石屋是陶澍在安化的祖产,实际上就是一间茅草屋。陶澍是陶渊明的嫡系后裔,幼时家贫,父母双亡。父亲当年给他定的娃娃亲未婚妻到及笄之年时已经长成安化第一美人,因嫌弃陶澍家穷而悔婚另嫁,成为陶澍的终身之痛。这一段经历知道的人很少,但道光皇帝却听说了。此时衣锦还乡,道光皇帝亲笔题写“印心石屋”牌匾,为他一疏心翳。
还有以诸葛自况,成为天下经典的名联,豪情万丈: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曾国藩死时,左宗棠亲撰挽联:
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这副联气势恢宏,是挽曾国藩联中最好的一副。上联是夫子自道,自省而不失傲气,传神而准确。下联向世人解释俩人不合的原因,所有的矛盾都是同心为公,不管别人怎么说,自己问心无愧。整副联语气阔达,十分大气,为天下苍生惜斯人,占尽了宰相身份。
除了文采之外,左宗棠读书十分看重经世致用之学。他对经学的兴趣不大,崇尚务实精神,主要的精力都花在实用的理论上了。他涉猎广泛,举凡政治、军事、理财、堪舆、历史、农学、气象、水利等都下过很多功夫。甚至有堪舆、水利和农学方面的著述传世。
他与陶澍是儿女亲家,陶澍的独生子陶桄是左宗棠的女婿。道光十九年,陶澍去世,左宗棠搬到陶澍家里住了整整七年,一方面亲自教导陶澍,另一方面把陶澍家里的藏书仔细翻阅一遍。他的一些重要研究,诸如农学、气象、堪舆和历史,都是这个时期做的学问。左宗棠与陶澍的女婿胡林翼是乡试时的同窗好友,与陶澍不是一辈的人,但陶澍十分赏识左宗棠,二人成为忘年之交,临死时更是向左宗棠托孤。
左宗棠没有沿着进士及第那样的正统路径入仕,但一点也不比正途出身的人晚多少。他以白丁入张亮基、骆秉章幕府,第一次以军功受赏就是四品同知;又因樊燮案受咸丰皇帝特达之知,以四品京堂候补;接着又因军功被曾国藩保荐任浙江巡抚;继而陕甘总督、两江总督、闽浙总督;军机大臣,东阁大学士,直至位极人臣。
左宗棠平定西域归来,慈禧太后为了给左宗棠升官,特赐同进士出身。因为按清制,文官如果不是进士出身不能担任大学士,死后谥号的第一个字也不能用“文”字。左宗棠官至东阁大学士,死后谥文襄,而这些无疑是左宗棠特别看重的。
所以,论学问、论才情、论个人能力,曾国藩远不如左宗棠。不像曾国藩屡战屡败,左宗棠从来没有打过败仗,一生中所向披靡,只要他想干的事,没有干不成的。但他性格偏激刚烈,嫉恶如仇,得罪的人很多。所以,在格局、境界、心胸和驭人之道上,曾国藩完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