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都堂是什么官职(明朝的都堂是现在的什么职务)

网友提问:

明朝的“都堂”是多大的官职?

优质回答:

唐宋朝时,尚书省下辖六部,其办公地被称之为“都堂”。皇帝直接管理尚书省就行,尚书省再负责下面的六部。等到明朝时,尚书省被取消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六部的侍郎和尚书们,被叫做“堂官”。清朝时,六部尚书被叫做“中堂”,其下面的人可叫堂官。和珅被称之为“和中堂”,就是因为他是六部尚书之一。

明朝除了六部之外,还有一个督察院。这个部门原来叫御史台,其和刑部、大理寺并称三法司。它是最高监察机关,纠察、弹劾百官,辩明冤枉,提督各级官吏,等等,可以说是“督察一切”。下设左右都御史(正二品) 、左右副都御史(正三品) 、左右佥都御史(正四品) 及十三道监察御史(正七品),这些都可被称为“都堂”。

六部的侍郎和尚书们叫“堂官”,而这个督察院的主官却叫“都堂”!你可以理解为,这是“督察各部堂官”的简称。可见,其职权很高。在京城的“都堂”就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院和检察院”的主官们。品级还不到一品,但是,权利太大。这也是古代“御史制度”的特性—–小官大权!

十三道监察御史一类的“都堂”,就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检察院检察员。官职不高,只有正七品,和知县平级,相当于县长一级。但是,权力很大。各道官吏和刑狱案件,都要受他监督。

后来,明朝为了方便各省巡抚和总督监督地方官吏,给他们也加了都御使、副都御使的官衔。清朝时,规定以“都察院右职”为督抚专用兼衔。什么右都御史,右副都御使,都是督抚的专用的兼职官衔。他们也被称之为“都堂”!这可就是省级干部了。

(文|勇战王聊历史)

其他网友回答

“都堂”在明代朝廷中,是指都察院长官都御史、副都御史、佥都御史。派遣到外省的总督、巡抚都带有都察院御史衔,也称都堂。都察院,主掌监察、弹劾及建议,是明朝改前代的御史台而来,长官为左、右都御史(正二品),下设副都御史(正三品)、佥都御史(正四品)。全国十三道,分设监察御史(正七品),巡按州县,专事官吏的考察、举劾。明代都察院不仅可以对审判机关监督,还拥有“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权利,为最高监察机关。

“都堂”的称谓源于隋唐时期,自隋朝开始不再沿用三公九卿制,而以三省六部制代替,并一直持续到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三省,改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在明代,以六部尚书与都察院都御史、大理寺卿、通政司使为大九卿。在唐朝的中央机构三省中,以尚书省署居中,东有吏、户、礼三部,西有兵、刑、工三部,尚书省的左右仆射、左右丞、左右司郎中、员外郎等官总辖各部,称为“都省”,其总办公处称为都堂。宋代、金代尚书省的办公处也沿用此称。明代,各衙署的长官因为要在衙署之大堂上处理重要公务,故称堂官;

十三道监察御史一类的“都堂”,就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检察院检察员。官职不高,只有正七品,和知县平级,相当于县长一级。但是,权力很大。各道官吏和刑狱案件,都要受他监督。

后来,明朝为了方便各省巡抚和总督监督地方官吏,给他们也加了都御使、副都御使的官衔。清朝时,规定以“都察院右职”为督抚专用兼衔。什么右都御史,右副都御使,都是督抚的专用的兼职官衔。他们也被称之为“都堂”!这可就是省级干部了。

明朝衙署长官称都堂。明朝称各衙长官为都堂,都察院的长官都御史、副都御史、佥都御史和带有这种官衔的总督、巡抚皆称都堂。见清人梁章钜《称谓录·都堂》。

其他网友回答

部堂是清朝对总督的称呼。部堂可视由都堂发展而来。都堂是对尚书省总办公处的称呼,都是总揽的意思。唐代尚书省的总办公处居中,东有吏、户、礼三部办公处,西有兵、刑、工三部办公处。尚书省的左右仆射、左右丞、左右司郎中、员外郎等官总辖各部,称为都省,故总办公处称为都堂。宋、金尚书省的办公处也沿用此称。明代各衙署之长官因在衙署之大堂上处理重要公务,故称堂官;都察院长官都御史、副都御史、佥都御史,以及被派遣到外省带有这些兼衔的总督、巡抚,均通称都堂。清代则称为部堂。

都堂一职,在明代指中央各部门长官及地方大吏,清初沿袭明之通称,而非定职也。

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合称为“三司”,皆为省级行政区最高机关,布政使是从二品,按察使正三品,都指挥使正二品。而直隶首都顺天府府尹为正三品。

以上类推,都堂大概是在正二品到正三品之间。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