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有科学依据吗(8月十五云遮月和正月十五雪打灯各是什么意思)

网友提问:

俗语“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有没有科学依据?为什么?

优质回答:

今年中秋节刚过,我所在的地区(河北)八月十五这一天没看到十五的月亮。

原来在此前一天下起了连绵不断的小雨,到八月十五这一天云彩遮住了月亮,到十六依然看不到月亮。吃了月饼,但没有赏月,不得不说是个遗憾。

村里上年纪的老人说“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意思是说:今年八月十五云彩遮住了月亮,明年正月十五时会下雪或者阴天。这说法靠谱吗?

对于这个问题,我特意查了一下气象资料,发现还挺准的。

比如2006年我们这里就是“八月十五云遮月”,等到来年正月十五早上就飘起了雪花,到中午才逐渐停了下来,天气依然是寒风呼啸、阴沉沉的。

所有资料显示,这种说法几乎是百分之九十的预测成功率。气象学家解释说这是天气韵律形成的结果。

什么叫“天气韵律”呢?

打个比方,女人每逢特定日子来月事,历史有时惊人的相似……,这就是规律。

天气也有规律,咱们打个比方,天空的雷、雨、闪、雪、风好似音符,有规律排列组合,这才奏出和谐之音。

当天气和音符一样有规律出现时,气象学家称这种现象为“天气韵律”。一般情况是30天、60天、90天、120天或150天甚至240天循环出现。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正好是150天这个天气韵律。也就是五个月。

当然,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有所不同,天气韵律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这种规律性也不是每个地方,每个年份都应该对应得上。

气象学家都以天气韵律作为参考来预测明年的天气情况,这种韵律在其他季节同样存在,只不过人们没有留意罢了。

今年的到底灵验与否,来年正月十五见分晓,到时留言评论,不见不散。

文/秉烛读春秋

其他网友回答

确切的来讲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应该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中国的国土幅员辽阔,东、西、南、北差异极大,俗话说得好,天有不测风雨。八月十五与正月十五是举国欢庆的节日,在人们的心里都盼望有一个灿烂的大晴天。可偏偏有时候却下雨了、下雪了!一个极度渴望晴天的心理瞬间被打击到了,一种仇恨、嫉妒的心理由此而产生了。

俗话说得好,十里不同天。今年八月十五的雨下到这个村子里来,而明年正月十五的雪又赶巧下到另一个城市里去。这样反反复复的,给人们心里留下了一个又一个阴影,俗语也就应运而生了。

这样看起来有些俗语的产生,纯粹是人们心理存在的落差造成的,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是农言,虽然没有科学依据,但这个是几千年来的言语。我相信是准确的,有人不信,也有道理。因为现在的自然环境跟过去的大不一样了,人们破坏了大自然的平衡条件。首先说就是大气污染,森林面积减少了,规律改变了。再者就是中国这么大,不一定阴天下雨全国都是一个天相。谢谢邀请!

其他网友回答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意思是说:”在头年的八月十五——中秋节这天的晚上,如果月亮呈现出浮云遮挡着的情景,那么到来年的正月十五这天,必有大雪要下。”这句农谚反映了节日和天气之间的“呼应关系”,多少也有些科学依据呢。

比如说:2018年中秋节是9月24日,据中央气象台预报,9月下旬,我国北方大部地区气温偏低1-2℃,江淮、江南东部部分地区也将偏低1-2℃;西南地区东部、江汉、江南等地累积降雨量有20-50毫米,部分地区60-80毫米;此外西北地区东部、东北地区、黄淮东部降雨量有5-15毫米;主要天气过程出现在10月初前后。

这也就是说,2018年的中秋节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阴雨连绵的天气,也就应了“八月十五云遮月“这句俗语,那么2019年的正月十五会不会”雪打灯“呢?

就眼下这两三天来看,我国大部分地区都降了不同程度的雨雪,而到2月18日(正月十四):2月19日(正月十五),这两天的大部分地区也是阴天与小雪天气呢。所以,俗语一些民间俗语也多少有些科学依据呢。

其实,关于这种节日和天气之间的“对应现象”,也不难解释,因为入侵在我国的冷空气,本身就存在着5个月左右的“韵律活动”的规律。所在,才应了“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这句农谚。

那么,“八月十五”和“正月十五”,这两个相距了一百五十天的节日天气之间,一下子将近半年的时间,为什么会有相互关联的关系呢?

原来,早有科学研究与一些经验学家发现,这是“大气韵律活动”的一种表现:

因为所谓的“云遮月”和“雪打灯”,实质上是两次冷空气活动的呼应关系呢。

也就是说,上一年的中秋节——“八月十五”前后,如果有一场冷空气活动,从而造成了“云遮月”;那么,到了来年的元宵节——“正月十五”前后,往往就会有冷空气入侵,从而形成“雪打灯”的现象。

不过,中秋节和元宵节这两个传统节日天气之间的呼应关系,果真如此如此的准确吗?

其实,这两者未必每年都能很好的对应。出现偏差,或对应不准的情况,也是常有的。那为什么会这样呢?

据专家介绍说,“云遮月”和“雪打灯”,都反映了冷空气的活动现象。而按通常的规律来说,冷空气有着一个“准周期”,而每逢下雪的天气,只要水汽、暖湿气流等天气情况配合,就有可能降雪。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是我国民间流传已久的一句农谚。虽然“八月十五云遮月”的天气预兆,未必就能换来“正月十五雪打灯”的气象对应,但也有一定的应验概率,所以这句俗语也是国人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与不断观察之中,总结出来的天气预报的经验。

其他网友回答

八月十五月儿明,举家幸福庆团圆,中秋佳节是欢聚的日子,亲人在一起其乐融融。但是遇到十五晚上阴天,云彩遮住月亮,这时候老人们就会说,看来正月十五又要下雪了,来年一定是个丰收年,的确到了正月十五,一场大雪如期而至,有人说了这是俗语没有根据,只是碰巧罢了,那这种现象真的没有一点科学依据吗?

针对这种现象,其实是老百姓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而得出来的经验之谈,也是一种天气出现以后,和它所对应的天气变化关系,这中间有一个韵律问题,也说在对应的天气当中,有30天,60天,90天等的天气,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相对应的天气是恰恰150天,所以各个天气节日之间韵律也是长短不一了。

当然这种复杂的天气因为气候、表现等原因,并不是都可以出现的。这种大自然的神奇之处,就是根据风雨雷电的变化特点,受到物理现象的干扰或者推动,共同酝酿出的一场宏观乐章。就像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唱会,人们弹奏乐器不尽相同,却又相得益彰,大自然也是如此,他们或哭或笑或阴郁,给人们呈现的是五彩缤纷的神奇世界。

十五的月亮云遮月,元宵节大雪白如玉,丰收带来吉祥,总之大自然回报给我们希望,而我们也要报以桃李,爱护大自然,所以说云遮月雪打灯,还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可寻呢,你觉得呢,欢迎一起留言探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