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有华容道放曹操吗(是谁在华容道放的曹操)

网友提问:

为什么说华容道的“捉,放,曹”是艺术经典,历史上它真实存在吗?

优质回答:

有句歇后语是这样形容的,“曹操败走华容道—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从这个歇后语中有出二个关键字:“败”“意”“情”,败指的是赤壁之战被周瑜火烧战船,意指的是诸葛亮料到曹操战败后必须走华容道,派了关羽去截曹操。情指的是关羽在华容道放了曹操一马,否则三国就没有曹操什么事了。剧情之复杂,牵扯人物之多,情节之复杂,故成久了曹操败走华容道的典故。

百战百胜的曹操为何赤壁之战败了

1、赤壁之战的三大特点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

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

2、曹操为何赤壁之战败了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刘备驻军樊口,每天派巡逻的士兵在江边眺望孙权的军队。士兵看到周瑜的船队,就立即乘马回营报告刘备。刘备派人前去尉劳。周瑜对慰劳的人说:“我有军事任务在身,不能委派别人代理,如果刘备能屈尊前来会面,实在符合我的愿望。”刘备就乘一只船去见周瑜,说:“现在抵抗曹操,实在是很明智的决定。不知有多少战士?”周瑜说:“三万人。”刘备说:“可惜太少了。”周瑜说:“这已足够用,将军且看我击败曹军。”刘备想要召呼鲁肃等来共同谈话,周瑜说:“接受军令,不得随意委托人代理,如果您要见鲁肃,可以另去拜访他。”刘备既很惭愧,又很高兴,于是带领关羽、张飞两千人跟在周瑜的后面,不归周瑜统领。

曹操措施:当时曹操为了北士卒不习惯坐船,于是将舰船首尾连接起来。

赤壁结果:诈降的黄盖一把大火烧红了赤壁,烧得曹军哭爹喊娘,溃不成军。孙刘联军乘势追击,曹操见势不妙只好再加一把火,把所有的船都烧了。

整个赤壁之战,出现了火攻、连环计、苦肉计等等,只能说诸葛亮与周瑜技高一筹。战争了曹操。

为何诸葛亮派关羽去镇守华容道呢

诸葛亮算定曹操必败走华容,且夜观天象,曹操不当身亡,考虑到曹操与关羽有恩,于是派关云长把守华容道,留个人情与关羽做。小说又写曹操果然由乌林向华容道败退,并在途中三次大笑诸葛亮、周瑜智谋不足,未在险要处暗设伏兵。然而,一笑笑出赵子龙,多亏徐晃、张郃二人双敌赵云,才使曹操得以逃脱;二笑笑出张翼德,又是张辽、徐晃二将抵挡张飞,使曹操再次脱险;三笑非同小可,笑出了关云长,且又在有一夫当关之险的华容狭路上,加之曹军几经打击,此时已无力再战。

为何关羽放了曹操

原因一:那就是不让孙权一统天下。当时,刘备的势力还很不够强大,如果杀死曹操的话,孙权就会成为真正的霸主。

原因而:关羽念旧日恩情,义释曹操,使曹操得以回到江陵。关羽是个义重如山的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不觉动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心中越发不忍,于是勒回马头,命众军四散摆开。

【结语】

赤壁之战有关羽的仁义、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赤壁的以少胜多、曹军的大败,等等一系列的事件造就了赤壁之战成为了经典,也许是巧合,也许是虚构,但赤壁之战告诉我们骄兵必败、集体不论大小,团结才有力量、万事皆有可能,不应该轻易灰心丧气、要扬长避短 发挥自己的优势 而不能舍弃优势等等道理。这是赤壁之战带给我们最大的意义。

其他网友回答

存在

其他网友回答

为什么说华容道捉放曹是艺术经典?

故事回顾:曹操兵败赤壁,沿途狼狈逃跑,在华容道被关羽截住。按理曹操必死无疑。但曹操想了一个法子,去求关羽。经不过曹操的苦苦哀求,关羽心中犹豫,一边是军令,一边是恩情,最后他还是决定放走了这个恩人。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关羽也没有追杀。

在关羽看来,即使是唾手可得的胜利并不及自己的忠义来得重要,更有选择的价值。如果关羽不放走曹操,可能他这一辈子都不会安心,也许也不再是我们心目中那个完美的形象了。

所以关羽放曹操是必然的。因为罗贯中预先就把关羽的艺术形象设定在“忠”和“义”二字上了。况且曹操这时也不能死,否则跟史实严重不符了。就像司马懿上方谷被困,诸葛亮照样不能就这么烧死他,所以只能虚构下倾盆大雨。故事可以虚构,历史不能戏说。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时就已经设定好了三国鼎立局面,所有事件的发生必须按套路来。

华容道虚构了关羽捉放曹,使关羽的忠义形象更加丰满了,所以华容道情节成为了艺术经典。

历史上捉放曹真实存在吗?

答案是否定的。历史根本不是这回事。这只是演义作者为了抬高关羽形象而杜撰的一个故事。

在《三国志》和裴松之注《三国志》中,提到的是赤壁之战后,诸葛亮并没有派兵埋伏华容道,而是曹操引着残兵败将走到华容道时,遇上狂风暴雨,道路泥泞,难以通过。后来下令士兵以草填路,让骑兵通过,在这一过程中死了不少人。当刘备等人知道曹操从华容道逃跑时,急忙前去追赶,可惜太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这才是历史的真相。

从上述史书中来看并没有此事。但是曹操的确是从华容道逃走的。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