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为何诸葛亮要求死后葬在定军山,而不是成都?
优质回答:
公元234年,在病重之际,诸葛亮留下遗命,要求把自己葬在定军山,并且“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可以说是非常的简朴。
在古代,身后事意义重大,诸葛亮为什么选定定军山?这其实与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臣之道密不可分。
定军山对蜀汉政权意义非常
我们都知道,《定军山》是一出经典京剧曲目,表现的是老将黄忠在汉中定军山击杀夏侯渊的英勇事迹。在正史中,定军山则更具特殊意义。
公元218年,再拿下蜀地后,刘备亲自率军,与曹魏大将夏侯渊、张郃、徐晃等在汉中相持。这场战役对刘备多重要?从蜀郡太守杨洪的一番话就可见一斑:
相持初期,由于作战不利,身在前线的刘备急忙下令留守成都的诸葛亮往前线补充兵力。由于安抚益州的压力也不小,颇有疑惑的诸葛亮就此询问杨洪的意见。作为本地
人,杨洪对局势显然看得更清楚:
汉中,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发兵何疑。
汉中是蜀地的屏障,所谓唇亡齿寒,若无汉中,蜀地则永无宁日。所以诸葛亮再无丝毫迟疑,他当即任命杨洪为蜀郡太守,刘备所需的人员、物资源源不断的运上前。
此时,双方仍难分胜负。9月,曹操抵达长安,准备亲自前往汉中与老对手一决雌雄。
公元219年春,双方对峙已超过一年,由于屡占上风,夏侯渊骄傲的老毛病又犯了。此时,刘备从阳平关移师至定军山,夏侯渊率军来抢夺山头,被黄忠居高临下冲击打败,夏侯渊及曹魏的益州刺史赵颙被杀。
定军山一战,刘备方势头大盛。3月,曹操到达汉中,刘备采取“敛众拒险”的战略,两军继续相持。过了两个月,由于战局毫无进展、后勤吃力,曹军中不断有人逃亡,曹操无奈率军撤回长安。刘备全面占据汉中,七月份,他自称汉中王,事业达到了顶峰。
因此,定军山,无论是象征意义与战略地位,对先主刘备乃至整个蜀汉政权而言都非同一般。诸葛亮之所以选择葬在此处,即是对自己掌权十余年来孜孜不倦继承刘备遗志的工作总结,也是激励刘禅及蜀汉将士继续坚守汉中、往北逐鹿中原。
葬在前线,有助于维护蜀汉政权稳定
由于“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政权合法性要求,以及蜀汉小国寡民的现实压力,白帝托孤之后,有鉴于蜀、魏实力差距不断拉大,诸葛亮一直不断与时间赛跑,希望以自己的持续北伐,为蜀汉政权争夺一线生机。
但在成都内部,对于诸葛亮的质疑从来未停止,如在第二次北伐前,史书称:
诸葛亮闻曹休败,魏兵东下,观众虚弱,欲出兵击魏,群臣多以为疑。
他们在疑惑什么?书中虽没有明说,但我们可猜测一二:可能是质疑小国寡民为何穷兵黩武,何不休养生息?更有甚者,不排除有人怀疑诸葛亮是为了借寇自重,趁势大权独揽。
无论何种理由,诸葛亮的反对者是一直存在的,不然他为何煞费苦心的递交前后《出师表》,以表达自己的忠心与决心。其实这也可以理解,为刘家或为曹家卖命,一样是打工仔。
因此,诸葛亮执意葬在定军山,有如下含义:
生前,自己在汉中奋不顾身的与曹魏作战,为了匡扶汉室殚精竭虑;
死后,放弃回成都风光大葬的荣耀,简朴的埋在先帝及自己奋战过的土地上,激励着后来者继续为蜀汉前仆后继。
只有如此,才能体现自己十余年来大权独揽,只是为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对于个人荣耀,并无一丝的眷念。正如出师表中所言: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所谓人走茶凉,再加上刘禅实质上被架空十余年,若经近臣添油加醋,保不准朝廷会有一番动荡。诸葛亮此举,很好的堵住了反对派之口,有助于蜀汉政权政策的一贯性。
得知诸葛亮死后简单的安葬在定军山,刘禅发表诏书,文中情真意切:
惟君体资文武……受遗托孤,匡扶朕躬……参伊、周之巨勋……
刘禅把诸葛亮比为伊尹、周公,完全超过了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的期待。诏书中丝毫没有一丝对大臣擅权的愤恨,只有无尽的感激与表彰。
刘禅与诸葛亮,称得上是君臣和谐的典范,这既体现出阿斗并非传说中的一无是处,也透露出诸葛亮虽然大权在握,但一直坚守臣节。葬在定军山,就是这一风格的延续。
其他网友回答
趣谈答案:因为蜀汉没钱了,这几乎是最主要也是一个最大的原因。
蜀汉的困局
在之前的时候见到过一本资料,在这本资料当中详细的解说了蜀汉后期老百姓们的生存现状,简单讲的话,每天也就是仅仅能够吃饱饭。
而当时不但老百姓生活的很困难,甚至连朝中的官员生活的也很困难,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是因为诸葛亮一直北伐。
也正因为如此,诸葛亮每一次北伐都会让整个朝中大臣反对自己,可是反对归反对,诸葛亮从来没有改变自己的思想。
因为只有诸葛亮明白,以一个弱小的前提去对抗强大的敌人,如果不主动出击的话,下场只会更惨。所以诸葛亮通过主动出击来达到被动防御的状态,也只有通过主动出击来为蜀汉营造若干年的安稳现状。
但是这样打着打着就没有钱了,大家都知道任何一次战争都是烧钱的,古代的战役是,现在的战役也是。
迫不得已的决策
首先如果诸葛亮真的要固守在成都的话,就会有很多的问题,第1个问题是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朝中大臣必然会去祭祀。
第2个问题则是把诸葛亮的尸体从前线一直搬到成都的话,所需要花费的钱财是极多的,所需要花费的人力物力也是巨大的。
换句话来说,但凡要把诸葛亮的尸体安葬在成都,那就意味着整个蜀汉将会再拿出一大笔花销来,而这一大笔花销诸葛亮于心不忍。不但诸葛亮于心不忍,刘禅也是这个意思。
因为大家发现:在诸葛亮去世的时候,刘禅已经明令禁止,所有的官员都不能去奔丧。为什么所有的官员都不能去奔丧呢?因为奔丧是很需要花费钱财的。
诸葛亮的二层寓意
除此之外诸葛亮还有两点考虑,这两点考量,第一点是为了国家考虑,第二点是为了个人考虑。
定军山是前线,而且是大前线,诸葛亮把自己的尸体安放在这,就已经表明了自己的决心,即便自己死了,死了也要看着蜀汉的大军把曹魏击溃。与此同时,他还在暗示刘禅,所有的地方都可以丢,唯独定军山不能丢,因为定军山几乎是蜀汉的最后一层屏障了。
至于那一点私人原因在于:如果诸葛亮明目张胆的去埋葬在成都,那么诸葛亮很大可能被刨坟。因为诸葛亮数次北伐,惹恼了整个东吴和曹魏的绝大多数贵族,除此之外蜀汉对于诸葛亮也有那么一点点不满意的声音,一旦刘禅去世,整个蜀汉不稳定的话,自己的坟墓可就危险了。
欢迎大家关注@趣谈唐宋元明清 ,历史研究者,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每日分享新鲜历史冷知识,解决历史趣问题,爱你们!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 根据古书的记载,孔明在遗言中表明要葬在定军山,所以呢,在这个地方有武侯墓,对于诸葛亮本人,他是徐州人,在当时,徐州是曹魏的天下了,所以,诸葛亮就不能够下葬在他自己的家乡了,对于诸葛亮的家人,当时都在成都,所以这个地方应该成为他的首选下葬地址。可是,大家都没想到,诸葛亮的要求并不是成都,而是定军山。细想一下他这样的选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诸葛亮之所以想要葬在定军山,和他驻守的原因有关,这个位置处于汉中的位置,属于战争的前线,这里是蜀汉讨伐曹魏的前线位置,所以诸葛亮要求葬在这个位置也会死想要表明自己一直铭记着自己北伐中原的事情,要匡扶汉室,不惜因为这个事情而失去自己的生命,也就是后人常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除了这一点之外,他想让自己的这种行为成为激励后人的一个举动,并且起到警示的作用,让后人不要忘记复兴汉,继续北伐曹魏,更不能忘记诸葛亮自己的宏伟大志。如果,诸葛亮要求葬在成都的话,那么就没有了这些含义了。同样,也起不到警示的作用。
其次,定军山的位置比较特殊,它属于大巴山脉,有着12连峰的称号,这样的特殊的地理位置,对于兵家来说,是一个值得占领的领地,对于诸葛亮把位置选在这里,相传说他当时留言给刘禅,他的要求就是要四个人抬着他的棺一直朝南走去,等到绳子断掉的地方就是他要安葬的位置,不过,这四个人并没有坚持到最后,因为还没等到绳子断掉的时候他们已经体力不支了,所以,在定军山随意挑选了一个位置安葬了诸葛亮,所以,对于诸葛亮的遗言还有定军山的复杂的山形,所以他的安葬地一直到现在还是个谜团。
所以,他如果当时选择了葬在成都的话,想必他的墓地就很容易被发现了,并且,因为诸葛亮多次北伐,墓地也很容易遭到破坏,所以在这个复杂地形的掩盖下,他的墓地便不易被找到,避免了被盗墓的风险。与此同时,也可以体现出诸葛亮也不希望别人找到他的埋葬之处。
所以,以上几点原因就说明了为什么诸葛亮要求葬在定军山而不是成都了,大家对于这样的分析有什么看法?欢迎一起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