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传位给赵匡胤子孙了吗(宋太祖赵匡胤把皇位传给了谁)

网友提问:

宋高宗为何要把皇位传给赵匡胤的子孙?在赵匡义一脉没人了吗?

优质回答:

宋高宗时,他已然是宋太宗帝统的最后一人。

宋太宗这一脉自然还是有后人的,一百多年的开枝散叶,宋太宗还是有不少后人的,但是这些已经远离帝统,属于小宗旁系了。

靖康之变后,宋高宗时幸运的极少数逃出来皇室成员,宋高宗称帝后南逃,在北方他还有一位兄弟也逃了出来,这便是信王赵榛,他在五马山拉了一批人抗金。

宋高宗曾担心信王威胁自己的地位,急忙表示会大驾北返,防止北方军民拥立信王。不过信王的人马很快被金军击败,信王不知所终,这样宋高宗变成为唯一的帝位合法人选了。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宋高宗在逃亡的过程中受了惊吓,丧失了生育能力。

他本来是有太子的。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苗傅和刘正彦发动政变,逼迫宋高宗将皇位禅让给三岁的皇太子赵旉。

苗刘之变很快被镇压,宋高宗复位。然而这样政变带来的影响却成为宋高宗难以愈合的伤疤。

叛变平息不久,三岁的赵旉便去世了。

赵旉是他唯一的儿子,加之他丧失了生育能力,从此宋高宗绝后了。

帝脉断绝。

宋高宗如何解决问题呢?

昭慈圣献皇后亦自江西还行在,后尝感异梦,密为高宗言之,高宗大寤。会右仆射范宗尹亦造膝以请,高宗曰:“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孙不得享之,遭时多艰,零落可悯。朕若不法仁宗,为天下计,何以慰在天之灵!”于是诏选太祖之后。同知枢密院事李回曰:“艺祖不以大位私其子,发于至诚。陛下为天下远虑,合于艺祖,可以昭格天命。”参知政事张守曰:“艺祖诸子,不闻失德,而传位太宗,过尧、舜远甚。”高宗曰:“此事不难行,朕于伯字行中选择,庶几昭穆顺序。”而上虞丞娄寅亮亦上书言:“昌陵之后,寂寥无闻,仅同民庶。艺祖在上,莫肯顾歆,此金人所以未悔祸也。望陛下于伯字行内选太祖诸孙有贤德者。”高宗读之,大感叹。

从《宋史》的这段记载来看,宋高宗从宋太祖的后裔中选择继承人,有太后的原因,有大臣的劝谏,也有宋高宗自己的。

民间对此的解读就更有意思。

据《异迹略》记载,宋高宗曾做过一个梦,遇到宋太祖托梦给他说:汝祖自摄谋,据我位久,至于天下寥落,是当还我位。

其实原因还在于显示天命,就如同知枢密院事李回说的那样“昭格天命”。

太祖传位与太宗,现在国家遭变,政权南渡,再还位于太祖一脉,正是天命。

其他网友回答

宋高宗赵构把皇位重新传回到了赵匡胤一脉后人手里,也算是使得宋朝统治权拨乱反正重新回归“正统”了。一直以来赵匡胤和赵光义一脉的正统争夺都是宋朝时期一团剪不断理还乱的麻烦事。最初的源头还要从烛影斧声说起。历史上宋太祖赵匡胤继位之后一直都没有立太子储位。宋开宝九年,赵匡胤病重招晋王赵光义议事。当时室内只有兄弟两人独处,没有任何外人在旁。具体赵匡胤两兄弟谈了什么事不得而至。但旁人从屋外看到室内烛影闪动,又有刀斧之声不绝于耳。结果当天晚上赵匡胤就去世了。而赵匡胤死后,赵光义又提出一个所谓的“金匮之盟”意思就是赵匡胤立下遗嘱,他百年之后传位于赵光义。所以皇位在赵匡胤死后传到了赵光义一脉手中。

历史上一直对于赵光义是否弑君都存在争议。首先一点赵匡胤是有后人的。而且如赵德芳之辈还是很有能力,也很被赵匡胤看好的。赵匡胤平白无故的立弟弟赵光义有点说不过去。而且赵光义所谓的“金匮之盟”也并没有足够的证人去证明这件事情。究竟是赵光义杜撰还是确实其实不得而知。还有很关键的一点原因那就是,赵光义继位不久后,赵匡胤的四子赵德芳就突然病死了。享年二十三岁。虽然历史没有明证是赵光义害死的赵德芳。但《宋史·宗室传》上对赵德芳死因的记载为“寝疾薨”。这一点也充满了巧合。从没有任何病史的赵德芳突然病逝。相比任何一个人都不会简单的认为他只是一个巧合吧。

到了宋高宗赵构这个时期,赵构之所以把皇位传给养子也是无奈。早年间赵构是有亲生儿子的。而且赵构也对自己的儿子给予了厚望。但赵构的亲生儿子并不长寿。因为宋高宗时期发生了一起苗刘兵变,苗傅和刘正彦发动变法囚禁了宋高宗并且扶持赵构两岁的儿子继位称帝。但后来苗刘兵变被平息,赵构重新夺回皇位,而赵构年仅两岁的儿子赵旉却因为受到惊吓而早夭了。之后赵构又意外的失去了生育能力。所以没有后代的赵构就寻思在宗室内挑选一个聪明伶俐的宗室子弟为养子,在自己之后继承自己的皇位。当时年仅六岁的赵伯琮幸运的被赵构选中。

而赵构挑选赵伯琮的原因传言也有很多。有说赵匡胤托梦的。有说赵构想要弥补赵匡胤一脉的原因。但赵构立赵伯琮真正的原因至今也没有一个准确说法。但个人认为,赵构弥补赵匡胤一脉的可能性更大。因为赵构数次表示过自己一脉也就是赵光义一脉亏欠赵匡胤良多。而且赵构无后,没有后人的赵构自然也就不介意皇后最后落到谁手里。与其把皇位流落到分支手里。还不如拨乱反正,把皇位重新归还给赵匡胤一脉。六岁的赵伯琮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选中的。

虽然皇帝对于皇位的归属十分在意。但在自己无后的情况下也就不那么重要了。历史上晋武帝司马炎明知道自己的儿子司马衷是一个蠢货。但为了皇位不流入到支脉手中。所以司马炎依旧强硬的把原本就有痴呆的司马衷立为太子。最后导致外戚专权,宗室夺权,引发了八王之乱的混乱局面。如果赵构有后代的话,毫无疑问不论他如何,那么皇位肯定会落到他头上。但赵构无后,这直接就导致了赵构的野心和欲望并没有其他皇帝那么强。所以在这中情况下,赵构也自然做做顺水推舟的好事扶赵匡胤后代上位。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其他网友回答

“靖康之难”后,康王赵构逃至江南,虽然向金人称臣,但是再次竖起了宋朝的大旗。自称当上皇帝后,前期勇敢的赵构已经不见踪迹了,他害怕自己屁股下面的位置被夺走,以至于不敢迎接宋钦宗回国,也不敢让岳飞北伐,那么为何他会将皇位传给宋太祖的后代呢?

赵构是有亲生儿子的

赵构本来是有一个亲生儿子赵旉(fū)的,但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却被自己给坑死了。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南下,此时已经当上皇帝的赵构已经畏敌如虎,不像当年那么勇敢敢去和金人议和。他一路从南京(今河南商丘)逃窜到了临安府(今浙江杭州)。当时他的手下苗傅和刘正彦不满赵构近臣的横征暴敛,于是发动政变,扶立赵构之子年仅2岁的赵旉为皇帝,不过这场闹剧仅存在了28天。

赵构复位之后,就不停的向金朝乞降,请求金国可怜自己不要南下。同年五月,赵构携赵旉离开杭州,北上建康(今南京),由于舟车劳顿赵旉生了疟疾,在建康行宫治病期间,一个宫女走路不小心绊到了地上的炉子,发出一声巨响,可怜幼儿竟被活活吓死。

按理说,死了赵旉还可以再生几个赵旉的,不过终其赵构一生就只有一个亲生儿子。据说有一次金兵侵犯时,宋高宗正在进行房事,突然手下来报“金人来了”,由于惊吓导致阳痿,并丧失了生殖能力,一直没有医治好。

“靖康之难”后,南宋还是有赵匡义后人存在的

这样一来,自己生不出儿子就只能过继皇室宗亲的儿子。在“靖康之难”中,北宋皇室虽然多数被被俘,但是被俘虏的主要还是濮王赵允让的后裔,而宋太宗的后裔还是存在的,例如南宋宗室名臣赵汝愚就是宋太宗赵光义八世孙。

但是赵构却没有选择与自己血缘更近的宋太宗的后裔,而是选择了与自己血缘疏远的宋太祖的后裔为嗣,这是为什么呢?

赵构为何会想迎立宋太祖赵匡胤的后人为皇嗣呢?

宋朝过继儿子的事情其实早在宋仁宗的时期就有过,宋仁宗过继赵构的曾祖父赵曙为嗣,宋仁宗病逝后,就发生了宋英宗对生父尊礼濮安懿王赵允让的讨论,引起了一系列政治事件——“濮议”。

宋高宗知道自己的皇位来之不易,所以为了避免再次发生此类事件,宋高宗自然就舍近求远了。另外此时宋太宗和宋太祖的后裔与赵构的关系其实也无异了,毕竟亲支“濮王”赵允让的后裔几乎都被俘虏到了北方。

另外更重要的是宋太祖和宋太宗皇位更替是不正常的,“烛影斧声”就是出自二者皇位更替的故事。根据古代一些笔记,当时金宋境内都流传有一个传闻,称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相貌极类宋太祖,所以民间流言乃是赵匡胤为其弟夺其子位帝位而转世复仇。宋高宗生母韦太后也相信了这个传言,劝赵构传位太祖后人以解太祖和太宗二系世代恩怨,所以立嗣很大程度上宋高宗是听从韦太后的意见。

又根据《孝宗本纪》记载——

及元懿太子薨,高宗未有后,而昭慈圣献皇后亦自江西还行在,后尝感异梦,密为高宗言之,高宗大寤。会右仆射范宗尹亦造膝以请,高宗曰:“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孙不得享之,遭时多艰,零落可悯。朕若不法仁宗,为天下计,何以慰在天之灵!”于是诏选太祖之后。

同知枢密院事李回曰:“艺祖不以大位私其子,发于至诚。陛下为天下远虑,合于艺祖,可以昭格天命。”

参知政事张守曰:“艺祖诸子,不闻失德,而传位太宗,过尧、舜远甚。”

高宗曰:“此事不难行,朕于‘伯’字行中选择,庶几昭穆顺序。”

而上虞丞娄寅亮亦上书言:“昌陵之后,寂寥无闻,仅同民庶。艺祖在上,莫肯顾歆,此金人所以未悔祸也。望陛下于‘伯’字行内选太祖诸孙有贤德者。”高宗读之,大感叹。

这段话记载了宋高宗与群臣准备遴选太祖后裔的对话,其中说的最多的就是对太祖(文中的艺祖)传位于太宗的美德,而他的后裔不能享国,很多人为之惋惜,另外其实深层次是此时宋太祖的子孙与平民无疑,不管从中选立何人,都在朝中无任何根基,便于宋高宗控制。

就这样宋高宗考虑从宋太祖后裔中选择养子为嗣,而且还选择了两位,一位是后来的宋孝宗赵伯琮,交给张婕妤抚养;一位是信王赵伯玖,由吴皇后抚养,那么为何最后赵伯琮会成为皇帝呢?

欢迎关注【最爱肉丸子先生】,用轻松有趣的方法,为你解读有趣有料的历史!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