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烧纸祭奠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优质回答:
感谢邀请,
关于这个问题还真有过研究吗,属于民俗方面的问题。
1、从什么时候开始烧纸钱的?
有纸以后。
废话!
目前有关烧纸钱的记录最早出现于唐朝。
《旧唐书》中有一段有趣的记载:“玙专以祀事希幸,每行祠祷,或焚纸钱,祷祈福祐,近于巫觋,由是过承恩遇。”讲的是唐玄宗宠臣王玙烧纸钱的祈福的事。
但是最初焚烧纸钱的习俗流行于民间,官宦阶层并不喜欢这种山寨的方式,认为这是对死者的不敬。《旧唐书》已经明言焚烧纸钱“近于巫觋(wū xí)”。
士大夫们甚至有颇为激烈的言论。
上坟烧报纸,糊弄鬼呀?
鬼也知道报纸上有假话吗?!
欧阳修也感叹过:“如寒食野祭而焚纸钱,天子而为闾阎鄙俚之事者多矣!”
富人根本就不知道穷人的难处,死不起怎么办?
有法活吗?
2.
清明为什么要烧纸钱?
中国人是相信有灵魂的,所谓人死之后的阴阳两隔,死人在另一个世界不但需要日用品,也需要花钱。
早期给死人用的钱以玉帛为主。到了秦汉,由于圆形方孔货币的普及,埋“瘗钱”(指给死者用的钱币)成为取代玉帛的新常态。玉帛和瘗钱这种实物祭品,一直在皇室中延续下来。这两年盗墓笔记火了以后,人们对葬品研究的更多,尤其是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经常挖到古墓,大量的古钱币出现,多是当时的葬品。
贵族和富人埋什么的都有,有一年在承钢果山发现的墓葬,陪葬的就是一套车马。
富人墓里放钱币的更多,四川经常挖掘出几吨钱币的新闻。可穷人家有的就陪葬不起,纸的发明,就给人们找来了替代品。
3、银色的元宝是烧给人的,金色的是烧给佛和菩萨的
元朝时,狐首束腰的银锭被铸造出来。纸钱也从圆形方孔发展到了“元宝”。元宝起源于杭州绍兴一带,用锡箔叠成,叠好后串成一串或摞在一起焚烧。
元宝才是真的宝,纸钱的面值发生了质的飞跃。同时,各种纸车纸马纸房纸人也冒了出来,极大提高了阴间的生活水平,以至于《元典章》明文规定:除纸钱外,其他纸糊房屋人马尽行禁绝。
元宝这种实物货币的出现也为纸钱增添了新的形式。
明代之后,元宝很快流行到长江中下游等地区,至今依然。按照当时的规矩,银色的元宝用于祭拜祖先,金色的元宝则用于供奉给佛和菩萨。
朱元璋进佛殿,问寺里人拜不拜佛,寺里人说,后佛不拜先佛。
皇帝都认为自己就是佛。
所以,孝庄太皇太后葬礼上共烧去金银纸锭63万,纸钱49.5万,纸帛十七万,不分颜色了。
4、上坟烧了几个亿?
清末民国时期,现代货币传入中国。上坟烧的纸钱再一次发生了演变,出现了“天堂银行”、“冥界银行”字样的纸币,往往印有阎王爷的头像,面额巨大,感觉都是一夜暴富。
现在大街上卖的就是这种,高仿人民币也有。
融入了现代元素的的冥币,高效地满足了人们对面额的需求。
还有骗子,拿冥币骗人的新闻也屡屡出现。
现代社会,不知道谁家开始带的头,烧汽车、冰箱、电视、演员,估计再过几年,机器人也该有了。
5、阴间怎么花钱?
阴间是不是商品社会,需不需要花钱?
《太平广记.淮南军卒》里的记载的是汉代到宋初的故事,陈少游镇守淮南时,曾经派一个姓赵的士兵出去办事,路上这个士兵被金天王派来的一个绿衣人叫走了,说金天王让他带一封信去四川,并给他一万钱。
我不知道什么计量单位,应该不是元,那个时候都是金属货币,反正应该是挺多的。
他说给我一万钱,这么多,怎么拿呀?
找他来的那个绿衣人说,你揣怀里就行。
他揣怀里,也不觉得怎么重,就走了。走了一会儿,一摸怀里,发现都是纸灰,就掏出来扔在路边,继续走。
过了一会,那个绿衣人追了上来,说,刚才给你的钱给错了,那是我们阴间用的。说完就又拿了三千块阳间的钱给他。
一万换三千。
由此可以看出看出,阴阳货币换算比例是3:1左右。
都是迷信,不能相信。
其他网友回答
纸钱,也称冥币,是人们用于祭祀鬼神或祖先时,供奉的钱。按民间迷信的说法,人死去后回到阴间,阴间跟阳间一样需要用钱去交易各种物资需求。
关于烧纸钱的起源,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据说南齐废帝萧昭业迷信鬼神,剪纸为钱用来陪葬。
史料记载:南齐废帝好鬼神,常剪纸为钱,以代束帛,而有纸钱。
如上仅供参考。
其他网友回答
?
??
目录
声明:词条人人可编辑,创建、修改和认证均免费
详情
?
烧纸 [shāo zhǐ]
烧纸又称烧纸钱,指供人焚化以敬神佛的纸钱,中国民间信俗之一。焚化纸钱等以敬神佛。 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烧纸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在我国农村地区大部分仍在沿用。
中文名
烧纸
外文名
Born Papers
又称
烧纸钱
含义
供人焚化以敬神佛的纸钱
性质
中国民间信俗之一
热点关注
解读 人在去世后为什么会有“烧纸”的传统
我国自古遗留的这种风俗有着太多的复杂程序,停尸,报丧,招魂,送魂,吊唁,入殓,择日,哭丧,下葬,头七,周年等等。…
2018-10-14
简介
shāo zhǐ
1.亦作“烧纸钱”。焚化纸钱等以敬神佛。 宋俞文豹《吹剑录》:“ 唐王玙传:‘ 汉 以来,丧葬皆瘗钱。后世俚俗稍以纸代钱为鬼事。’……此烧纸、抛珓、焚尸、挽歌之始也。” 宋杨万里《雨作抵暮复晴》诗之二:“南商北贾俱星散,古庙无人烧纸钱。”《三国演义》第四九回:“ 瑜 令捉至 江 边皂纛旗下,奠酒烧纸,一刀斩了 蔡和 。”《儒林外史》第二八回:“今日是大太爷头七,小的送这三牲纸马到坟上烧纸去。”巴金《家》二九:“你给 鸣凤 烧纸的时候,请你也给我烧一点。就当作我是个死了的人。” 巴金 《家》二九:“他默默地看着她烧纸钱,并不眨眼睛。”
2.指供人焚化以敬神佛的纸钱。《水浒传》第十五回:“次日天晓,去后堂前面列了金钱、纸马、香花、灯烛,摆了夜来煮的猪羊、烧纸……六人都说誓了,烧化纸钱。”老舍《四世同堂》四九:“老人教 孙七 点上香烛,焚化烧纸,他自己给 小崔 穿上衣裤。”
3.引火用的纸卷。王统照《生与死的一行列》:“﹝ 刚二 ﹞便从腰里掏出一卷粗装烧纸,借了老祖父烟斗的馀火燃起来。”
来历
来历一
据说,古代有位秀才,名叫辛孝堂。家里非常穷,母亲去世后连副棺材都买不起,只好把尸体停放在家中。有一次,一位好友问他,为什么不把母亲的尸体埋葬,他实在不好意思说没钱葬母,只好说:“母亲是我唯一的亲人,我们相依为命几十年了,现在母亲去世,可我实在舍不得她离开,我想留她在家里,多陪她几天,尽尽孝心。”好友觉得他说的有理,是个孝子。这事传开后,人们纷纷效仿,亲人过世后,都尽量把尸体停在家中,时间越长,越以表示孝心。
有一天,县令的母亲去世了,正值天气炎热,放在家里是不妥的,不放一段时间,又怕手下人说他不孝,想来思去,便想把老母的尸体放到嗽嘛庙里去让和尚守着,经常去看看,同样也尽了孝。于是将尸体抬进嗽嘛庙,对主持说“老夫人一生信佛,抬到庙里更好超度。”老和尚终日佛事缠身,没时间看管尸体,便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小和尚。小和尚陪着死人实在害怕,两天过后,死人身上发出臭味熏得他实在受不了,就拉来几把稻草在房内烧烧,以冲淡些臭气。稻草烧完了,天还没有亮,小和尚又找了些黄纸接着烧。烧到天亮时,师父陪着县令来了,问他烧纸干什么 。吓得小和尚说不出话 ,老和尚忙说,“老爷 ,这不是烧纸,是给老太太往阴间送钱,因为阴间用的钱,全是阳间的纸”。
从此,人们相信纸钱就是阴间的钱。为了表示对死者的追悼,人们常常烧纸钱送给亡灵。
来历二
丧仪以及祭奠先人要烧纸的习俗是怎样来的?传说,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天下轰动,名利双收。蔡伦的嫂子见了眼红,逼使蔡伦的哥哥蔡莫学造纸,蔡莫未得要领就背着弟弟自己造起纸来,造出的纸又黑又粗,无人来买,堆积满屋。蔡伦的嫂子深感内疚,急火攻心突然死亡,蔡莫一气之下,就在妻子灵前烧起纸来,烧着烧着听见妻子在棺材里喊:“开门,开开门!’人们打开棺盖,蔡莫妻子坐了起来,嘴里还叨咕说:“阳间有钱通四海,阴间用纸做买卖。不是丈夫把纸烧,谁还肯放我回来。”后来逢人便说,我死了,小鬼把我送到阎王殿,阎王让我去受罪,在途中我丈夫烧了纸,送了钱,小鬼们就争抢起来,他们拿到了钱,就把我从地狱中放回来了。这样,蔡莫造的纸能在阴间当钱使的消息很快传开,原来堆积如山的纸就被抢购一空。蔡莫知道是妻子为了卖纸,特意装死,也没深怪于她。由此,丧家烧纸的习俗就流传下来,至今民间丧祭烧的还是较黑的粗糙纸,俗称“斗底纸”、“升底纸”。[1]
烧纸起源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 ,陪葬与烧毁是两个概念。纸钱产生之初可能并不是用来烧的, 埋葬、抛撒、悬挂等方式可能要早于焚烧 ,但由于纸钱焚烧时化作烟雾的形象能使人产生进入冥界的想象 ,故焚烧马上成为最常用的纸钱处理方式 。依此看来 ,烧纸钱由来传说产生时间的上限 ,理论上可以追溯到纸钱产生的同一时代— — —魏晋 。并在西域高昌王国旧址等佛教国家遗址出土过冥币。
中国丝也传进了印度。最早的记录是在印度的古书中找到的。在印度政治家、哲学家考底利耶(Kautilya)的《政事论》(又译《治国安邦术》)一书中有cinapatta一字,意思就是“中国的成捆的丝”。考底利耶据说生于公元前四世纪,是孔雀王朝(古印度摩揭陀国的王朝,建于公元前321年,约公元前187年为巽加王朝所取代)月扩大王的侍臣。这说明,最晚在公元前四世纪,中国丝便已输入印度。另外,从梵文的许多字中也可看出,古代印度人民对蚕丝的认识要比希腊人和罗马人准确得多,因为他们知道丝是虫子吐的,丝是茧(旧n)抽成的。
在丝传人印度之前,古代印度人民的衣料只有棉衣、羊毛、鹿皮等。印度古代可能有野蚕丝,但一直到唐代,丝还很少被采用。中国丝的传入给古代印度人民增添了新的衣服材料。到了宋代,靠近两国通商口岸一带的印度人,已经可以穿丝制衣服了。当然,古代中国输入印度的不只是丝织品,而且也有生丝,印度人再把生丝染色加工织成绫、罗。锦、绢。印度绸薄如蝉翼,精美异常。
除了丝之外,古代中国传入印度且对印度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的还有纸和造纸术。在古代印度,书写材料有时用木板和竹片,更多的是用烨树皮和贝叶。在梵文古典著作里常会见到“自桦树皮”这个字,最初是书写材料的意思,中国纸输入后,人们便用这个字来称呼纸,可见桦树皮应用之广;贝叶是一种棕榈树叶,大而且长,古代印度人在树叶上面写字、抄经。过去一般认为,12世纪,纸张才由伊斯兰教徒带到南亚的印度,然而实际情况并不尽然。既然蔡伦造纸术改革之后不久,纸张就大量传入西域、中亚,采用纸张书写的也不限于汉人,那么东汉至南北朝时期,因传播佛教而频繁活动于此地的印度人,或与印度有关之中亚民族,必会接触和使用纸张,因为纸张远比当地传统书写工具树皮、树叶优越。
据洪喜庆的 《杜诗辩证》 上说 : “齐东昏侯好鬼神之事 , 剪纸为纸 , 以代束帛 , 至唐盛行其事” 。从唐人王建《寒食行》 诗中“三日无火烧纸钱 , 纸钱那得到黄泉” 之句可见一斑 。宋人陶彀的《清异录》 上说 : 周世宗柴荣葬日, 用象征形状的金银焚化 , 纸钱的形状大似碗口, 上有印文, 黄色印的叫“泉台上宝” , 白纸的称“冥游亚宝” , 说明五代时纸钱已经用雕板印刷大量生产了 。从魏晋开始用纸钱送葬,到了唐代,上自王公,下至庶民,盛行烧纸钱送葬,“积钱为山,盛加雕饰,舁以引柩,……纸钱魏晋以来始有其事”[3]。有诗云:“纸钱纸钱谁所作,人不能用鬼行乐。一丝穿络挂荒坟,梨花风起悲寒云”[1]。从埋钱转变为烧钱,可能和佛教有关。有学者认为,佛教的传入,烧钱也随之盛行。故可知烧纸钱由来,应该是受到印度或中亚习俗的影响。印度或中亚人认为,可以用火将祭品传递给鬼神,如婆罗门教中的火神阿耆尼,就有传递物品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