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有纣王吗(商朝被谁灭亡了)

网友提问:

商朝灭亡后商朝纣王的后人怎样了?

优质回答:

题主问的其实是两个问题:1、纣王的后人;2、商朝的后人,即殷商遗民。

看似强大的商王朝竟亡于一夕,说出去谁能信?然而这的确是真事,甚至连其对手西周这个平头哥完全没想到有着河马般体量的商朝灭亡竟如是之速。也正因此,伐纣胜利后的殷商遗民的安排是个极大问题,因为平头哥不可能在一夕之间消化掉死去的河马。

遗民由这几方面组成。

一、纣王的直系后裔,此人叫武庚

《史记·殷本纪》:封纣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令修行盘庚之政。殷民大悦。

这个武庚在《封神演义》中也有出现。第98回:只见后宫擒纣王之子武庚至……历中上的武庚,母亲当然不见记载;但以封神分析,他应该是纣王与妲己的孩子。

如同历史上一般,封神中武王也不曾斩杀武庚,反而“封之以茅土,以存商祀”。

但这位老兄却是个不安分的主,当周王室西归后,没两年,他就趁武王病死、周公辅政之时,联合了封在附近监视他的几个人一起发动叛乱。这几个人都是武王的弟弟,一个是管叔,一个是蔡叔,一个是霍叔,史称“三监之乱”。

这样作死显然是不行的。周公顶着流言蜚语东征,很快就杀掉了管叔和武庚,并放逐蔡叔。前后三年时间,平定东土。

纣王直系后裔,至此绝。

二、微子

这位微子本是纣王的长兄、帝乙的长子,但因为是庶出,不能即位。封神中,这个原因是纣王帝辛年轻时太亮眼,力大无穷,武勇豪迈,商室老臣在他身上看到了兴商的希望,所以劝帝乙立纣王。

微子名启,虽出身下贱,但命运却实现了逆袭,他比纣王父子俩都活得长。武庚伏诛后,周室立其于宋(今河南商丘,随便说一句,启立于宋,后世子孙遂以宋为姓,后来的北宋南宋,也与商丘有关系)。

《史记·殷本纪》记载这段史实十分简略:

周武王崩,武庚与管叔、蔡叔作乱,成王命周公诛之,而立微子于宋,以续殷后焉。

这一系当然传承到今时今日,化作无限广大的血脉。可以这么说,如今凡是姓宋之人,或是后裔或是改姓,多多少少总与微子有点关系。

三、箕子

帝乙之弟,纣王之叔。见纣王一通乱搞,谏言不听,披发佯狂为奴,隐而鼓瑟以自悲。

箕子实是大贤。殷亡,武王寻问箕子,问以伦常所序。箕子进以鸿范九等。

什么是鸿范?就是统治天下的大法则!

分为五行、五事、八政、五纪、皇极、三德、稽疑、庶徵、向用五福畏用六极九等。记载在《史记·宋微子世家》,又记于《尚书·洪范》,鸿范即洪范。

箕子说完这番话后,武王肯定十分满意,于是封他在朝鲜而不用向周朝称臣,相当于是化外之国。

箕子朝鲜延续千余年,直到西汉初年才被燕人卫满所灭。据说箕子东渡朝鲜带去了约五千人,加上统治时间如此之久,那边有多少殷商后裔,大家自己想吧。

四、殷地安

殷亡时,今江苏一带的诸侯攸侯喜带着属下几十万人不知所踪。

这可太奇怪了,这么多人突然一下就不见了。

鉴于美洲的原始印第安文明与殷商文明有诸多相似之处,有学者推测印第安传说中的Hosi王就是侯喜,而“印第安”即是“殷地安否”之意。

这个猜测在网上非常流行,在下学识不到,不多作评论,不过个人意见,感觉的确应该是YY。

最明显的证据就是印第安人及美洲文明是1492年哥伦布发现并命名的,因为他认为自己到达的是东方的印度。

难道这位哥先生竟如此给力,在那一刻侯喜附身,咆哮出了延迟2000多年之久的——

殷地可安?

文/王事情

其他网友回答

商灭亡后,有人说:他们的后裔渡过太平洋去了美州,后世的印第安人就是他们的后代。还说什么:印第安人的DNA数据链与北京猿人的数据链高度相似。

我不知道这是那位″科学家”的胡说八道,其中的证据何在?北京猿人大概生活在70万年左右,而印第安人的出现大概在4一5万年前后,才登上美州大陆。商灭亡也就3000多年,我不知道:北京猿人、印第安人与商后裔,这三者有什么连系?

人类之间的DNA有相近似的,并不奇怪。我曾看到过:人类的DNA与某些生物还很相似,据说香蕉的DNA就与人的有百分之50相似。

说商后裔漂洋过海去了美洲,及不可靠。有人说:某某民族乘独木舟,漂洋过海达某地,都有点想入非非。是因为找不到其它理由,生般硬套的。可以想象:一只独木舟,须带多少淡水和食物,才够一个人从中国沿海到达美洲的?

另一种说法还较可靠,那就只商灭亡后,其后裔还在中原。如:武庚封在商王畿,并派霍叔、管叔、蔡叔管理。武王死,周成王姬诵继位,因年幼,由武王弟周公旦代掌管。三监不服,挟武庚反,败、被杀。其封地与商遗民被瓜分。也就是说:商朝灭后,只有有名的武庚被杀。无名的后人及商遗民,还在周地(不可能饿着肚子跑去美洲做印第安人)。

若说有个把商遗民,逃出周地,有可能。但也应不会跑得太远,找个深山老林隐居而以。

其他网友回答

清华简《系年》有一段文字:”周武王既克殷,乃设三监于殷。武王陟,商邑兴反,杀三监而立宀录子耿”。武王克商后,保留了殷人的祭祀。武王将纣的儿子武庚封于殷商故地。武王又安排自己的弟弟管叔、蔡叔、霍叔驻守在殷都周围的卫、鄘、邶,监督殷商遗民以防造反。史称“三监”。

从史事情节看,《系年》文中的“宀录子耿”显然就是商纣之子武庚禄父,也即大家熟悉的青铜器大保簋铭文中的“录子耳口”。

大保簋 现藏美国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

周武王卒后,商邑造反,拥立王子武庚禄父,是周初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逸周书·作雒》载:“武王克殷,乃立王子禄父,俾守商祀”,同书《克殷》称之为“王子武庚”,《史记·殷本纪》等称之为“纣子武庚禄父”,“禄父”为其名,武庚系其庙号。武庚早有叛周之心,不仅联合三监,还与殷商旧地东夷的徐、奄、薄姑等方国串通一起叛乱。《尚书·金縢》记载:“周公居东二年则罪人斯得”。周公率军东征,首先镇压“三监”,杀了管叔放逐了蔡叔;诛杀了武庚,以纣王庶兄微子继承殷祀,封于宋。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