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三国中被诸葛亮骂死的王司徒,历史上真的是“厚颜无耻之人”吗?
优质回答:
我认为不是,司徒王朗也是一个有着军事奇才的能人,但与诸葛亮相比差距还不小,只各为其主,口才更不如诸葛亮,就好像有既生瑜何生亮之感概,故气愤吐血而亡。
其他网友回答
王朗是不是一个厚颜无耻之人?不知道,但是这个人确实是一个有本事的人,为什么?
《三国演义》里面王朗,我们一开始就知道诸葛亮骂死王朗,就这一段,但是实际上我在打一款游戏叫三国无双的时候,曾经见到过这个名字,就是在孙策进攻江东的时候,所以那个时候我就觉得王朗这个人履历还挺丰富的,还跑到江东去了。
后来仔细去查了一下历史,原来王朗曾经在会稽做过太守,在会计这个地方,王朗实现了自己人生第一个目标,教化于民,他帮助会计这个地方的老百姓增加了自己的文化修养,得这个地方能够有别于其它的战乱之地,做到风调雨顺,百姓安居乐业。
但是后来袁术来了,袁术来了以后,孙策来了,孙策率领大军攻打会稽直接就击败了当时的王朗,王朗第一次的教化于民的目标失败了,但是孙策并没有杀了他,反而放了他,放了他之后,王朗走了几年,终于走到曹操那里。
曹操这个人其实也挺尴尬的,大家都听说过一个故事吧,就是有一个人跑到小时候曹操家的门前骂了一句宦官之后,(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问答)很多人都看不起曹操,因为曹操他的祖父是宦官,宦官怎么可能有孩子呢?抱养过来的,所以曹操一直追求,能够让中央的那些氏族大家看得起自己。
主要两个方法,第一打压那些氏族大家,那些名家在曹操手底下死了好几个,为什么曹操就是提醒天下人不要学那些高傲的孔雀,高傲有什么用,最后还不是上桌成为了一点小菜,第二点,培养那些氏族大家,就是培植那些跟自己一起打天下的人,让他们成为氏族大家,来牵制那些老一代的世族大家。
方法是有,但是就看别人赏不赏脸,别人到底同不同意,你培养的那些人是氏族大家,这就需要引路人,这就需要有人去认同他们,有谁比王朗更加适合的呢?
王朗仕当世的经学大家,而且和那些氏族大家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他做保证,曹操自己和他身后的那一帮小弟,何愁不得到中央的认可,那总比拿着那些刀,让那些氏族大家跪着,说你就是氏族,大家来的更好一点儿吧。
所以往往能够在曹操的时候底下得到重用,并且一直活下来,很显然和王朗本人的圆滑,以及同意曹操所做的那些事情有关,没有这条原则,王朗和曹操两个人是不可能尿到一个壶里面去的,更别提二者之间的合作了。
不仅如此,王朗本人也是对曹操所做的事情,可以说尽其全力帮助,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你可以说王朗这个人做事情呆板,但是不能否认他对于每件事情所做的努力,即便是断一个很小的案子,王朗都可以花很长的时间仔细研究以后,再给出一个正确答案。
曹操自然是对这样的人才爱惜有加,那当然,像王老这样的人,也不可能是厚颜无耻之徒,只不过是在最后曹丕继位的时候没有站出来反对而已,但这又何尝不是一次自保的手段,你比如说诸葛亮不也同意刘备当汉中王吗?
但是话虽如此,两军阵前如果不骂个你死我活,那也不叫打仗。
其他网友回答
王朗虽然在小说中被诸葛亮骂死,也无出彩之处,在历史上却颇有来头,他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外祖父,司马昭老婆王元姬的父亲,先为汉吏,又是经学大师,名士。在曹操大杀世家豪族代表和名士时,身兼二家的王朗却因识时务得以幸免。杨彪四世三公,曹操多次欲杀他无从下手,之后杀了其子杨修。而作为杨彪之父杨赐的高徒王朗,却能逃过杀戮。海内名士边让、娄圭、孔融,一样难逃曹操毒手,而王朗安然无恙。
193年,王朗被为李傕等人控制的汉献帝封为会稽太守,会稽是当时非常富裕的一个大郡,人口数量较多,王朗到任时重教化,正风气,治理得井井有条,得到民众的爱戴,时已来到淮地的袁术也不敢图谋王朗的会稽郡。(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孙策脱离袁术到江东发展势力,大凡文事有成武备必难以配合,王朗也一样,诸葛亮虽没有骂死王朗的机会,却在后出师表引用了一把“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经学之士,只能居于庙堂,在乱世中治理一方难以长久,不久便被孙策打败,见他无心归顺自己,孙策也不敢亏待。
王朗能脱离孙策的控制得益于曹操,可能这是他与其他名士对待曹操不同的起因,海内世家豪族和名士大多看不起曹操的出身,不愿同流合污,因此受到无情清洗。曹操在迎献帝到许昌后,更加注意收揽人心,以朝廷命令征辟在江东的王朗入朝。孙策羽翼未丰不敢抗命,王朗于是回转中原,这一路挺有韵味,回归的路足足走了几年。(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史书说是因为盗匪辈出,道路不通。其实更可能是王朗的心路犹豫历程。在官渡之战前后,王朗终于来到许昌,一路所见民生疾苦应是心中有数,决定襄助曹操,一到便被拜为谏议大夫,参司空军事。
之后王朗虽与曹操有小出入,大方向还是一致的,可看作名士投奔曹操的代表人物,与华歆等类同,他擅长教化,断狱极有耐心,以宽恕之道论罪,获得好评,与钟繇并称能吏。王朗历经曹操曹丕曹睿三代,大节方面难以评判,持身守正为人处世方面做得很到位,官至三公,儿子王肃也是经学大师,王朗死后与曹真等人因功得以配享曹操庙庭,并非演义中那般无能和不堪,但诸葛亮骂他世食汉禄而反叛的事,估计史实上的王朗也很难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