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张飞和严颜(张飞打严颜三国杀)

网友提问:

三国里,老将严颜真的投降张飞了吗?

优质回答:

没有百分百明确的记载,我个人更倾向于没有投降,至少是没有为刘备所用。

正史《三国志》对严颜的记载很少,只在《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的张飞部分提到过一小段,全文如下:

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飞呵颜曰:「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答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颜色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

这里就写得很清楚了。严颜宁做断头将军,不愿做降将军。而三国志中也没有写严颜投降为刘备所用,只是说张飞敬重严颜的忠义,将他释放,视同宾客善待。

小说《三国演义》是将刘备作为正统来写,所以要强调刘备顺天应人,众英雄纷纷归附,就添加了严颜诚心投降,然后还作为黄忠的副将打仗的故事,这些在史书中都是没有的。

更有一个严颜没有投降的佐证。南宋末年,文天祥为元兵所擒,坚决不投降,在狱中写下气壮山河的《正气歌》,诗中列举了众多浩然正气的古代先贤,其中有一句就是“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其中“严将军头”的典故就是严颜宁断头不投降。如果严颜真的投降了,文天祥再举这个例子岂不是打脸?所以,至少在南宋末年,人们还是普遍认为严颜没有投降。

至今巴蜀地区都有三座严颜墓,真伪难辨,为的就是纪念严颜不投降的忠义,甚至还有传说刘璋投降后,严颜到刘璋之父刘焉墓前痛哭,随后自刎而死,真的践行诺言,做了断头将军。这固然也是传说没有根据,但说明人们敬重忠义之士,将严颜树为忠义典型。如果投降了,就很难解释这历代英名了。

其他网友回答

先说答案吧,首先《三国演义》义释严颜这一段和《三国志》中的文字极其相似,但要按题主的思路问严颜是否投降了,这个就要再“咬文嚼字”一下了~

车逻辑一般考证三国事件会按照三本书去分析:《三国志》、《三国志平话》、《三国演义》,那么毫无疑问《三国志》记载的事件我们默认为历史上发生的最真实的事件。在《三国志·张飞传》中明确有文字记载了张飞与严颜“博弈”的全过程:

生获颜:飞呵颜曰:“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答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颜色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

所以你看,当年严颜被三爷生擒后言辞还是很激烈的,三爷可能也觉得你这个败军之将胆敢如此嚣张,快给我拉出去斩了。但没想到严颜的一句话让张飞觉得此人确有骨气,就把他作为宾客对待,然后…这个人就消失了,《三国志》里再也没有任何关于他的记载了。

严颜究竟有没有投降这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这一段完美的把张飞的国士之风展现了出来。又过了好久好久,元代的《三国志平话》又为这一段进行了加工,说张飞和严颜交战时严颜在乱军中不慎坠马惨被活捉,张飞要啥他但严颜说我为主效力,我的生命就和毫毛一样微不足道,你要杀就杀。张飞听后对这个老头十分敬佩,就把他放了。请注意,是放了,并没有劝降。

等到蜀吹罗贯中写小说时,严颜就作为老将投降了蜀军后来严颜跟着张飞的大军一路向西与刘备回合,为大哥又献上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将军,也成为了一段美谈。

所以,你可以认为宾客严颜确实投降了张飞,也可以认为他被张飞以宾客的形式软禁了起来,总之严颜这个人,属于那种刚开始就消失的类型,也能间接说明其能力一般吧~

文/车逻辑的逻辑

还需其他证据证实严颜投降…

其他网友回答

我认为严颜没降。

关于严颜的故事查来查去都只有张飞传里写的那一段,就是《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中的张飞传的一小段:(张飞)生获颜。飞呵颜曰:“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答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颜色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这一段基本上都看得明白,而且其他小伙伴的翻译也非常精彩,我们就不赘述了。

《华阳国志》卷五《公孙述刘二牧志》有几处提到严颜的:

第一处是刘璋让法正去请刘备帮忙:璋初敕所在供奉,入境如归。刘主至巴郡,巴郡严颜拊心叹曰:“此所谓独坐穷山、放虎自卫者也!”

第二处就是张飞共巴郡的时候擒获严颜:巴郡太守巴西赵筰拒守,飞攻破之,获将军严颜,谓曰:“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逆战?”颜对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也!”飞怒曰:“牵去斫头!”颜正色曰:“斫头便斫,何为怒也!”飞义之,引为宾客。

这里说,巴郡太守不是严颜,而是另有他人,而且《华阳国志》校补里明白说明了,当时的巴郡太守不是严颜,这里写错了。

其他没有再提到他的,有人说还有史料说严颜是在听到成都被攻下之后自杀的,说是严颜墓上的铭文这样记载的,虽然我没见过这个铭文,但我相信这应该是他可能的选择。

从历史的评价来看,貌似从那以后,大家都再也就没有严颜的消息了。

从史料和人物性格来推导,我认为严颜多半不会投降。

1、刘璋虽然有点不识时务,但并不是一个昏庸之人,他治下的蜀地国富民强,可谓治理有方。

虽然刘璋傻兮兮要请刘备来帮忙,严颜”拊心叹“说他“放虎自卫”,但鉴于国泰民安的形势,老百姓对刘璋应该是感恩的。既然刘璋还是有功有过,谁说不能有几个忠义的下属呢?更何况刘备客居人家的地盘,求人家收留,然后存鸠占鹊巢之心,反过头来打益州,这原本就是件不仁不义的缺德事,天下人为之不耻,那么义正言辞要求人家开门投降来迎接他们,这种道理好像很扭曲啊?

南宋的水心先生“叶适”评价他说:“刘璋虽暗懦,然国富民盛,守之以恩,无所得罪也。”我认为这种评价相对公正。

那时候的英雄还是有一些人保留着春秋时期的豪侠之气,或者说有点傻气,认为为了守护“义”而付出生命代价也是值得的。严颜将军能否分辨是非,拒绝投降绝对是值得传唱的。

这跟向谁投降完全无关,王夫之也是很奇怪,因此而评价他说,“黄权、王累、严颜、刘巴之欲拒先主也,智在一曲而不可谓智,忠在一曲而不可谓忠”。难道不管是非曲直向主动迎接刘备进城才是忠?

2、严颜本来就是白头将军,不分是非而改弦易辙岂不是晚节不保?

罗贯中说他是“白发居西蜀,清名震大邦。忠心如皎日,浩气卷长江。宁可断头死,安能屈膝降?巴州年老将,天下更无双。”

名节向来都是大事,就像著名电影《飘》里的南北战争中那些贵族为了“honor”而战一样。

飘的剧照

虽然在三国志中从来没有追问过那些奇葩行为,比如说关羽被曹操俘获了,竟然就接收招降接受他的领导,还替他去杀当时刘备的保护人袁绍,却没人谴责过关羽。又比如说刘备收留了吕布,然后被吕布夺了下邳,接着被赶出去的刘备又去投奔吕布,吕布安置了他。最后时刻他还提议叫曹操砍了吕布的头。诸如此类。

奇怪的是,史学家们遇到刘备这方的这类情况都会打着哈哈说,这也不能怪刘备,他心怀天下,没办法啊。简直搞笑。

3、既然事件对错很清楚,严颜据降也很有理,岂能只是因为被张飞敬佩就降了。

故事说张飞以为豪杰,敬佩他是条汉子,所以释放他,“引为宾客”。有人理解成把他收为自己的门客,做自己的参谋。这种解释比较牵强,我理解的是,张飞引荐他去见刘备,希望能被刘备留用。

在严颜心里,刘备不是英雄,而是枭雄,刘璋是汉室正宗的官员,而他刘备是趁乱打劫的强盗,哪有弃明投暗的道理?

所以他虽然没有被砍头,侥幸活了下来。但是并不说明他就要给刘备当马骑。我只能说他的心理应该是:活下来了很好,但是如果不让我活,我也不怕死。

成王败寇,既然打仗赢不了,输了就任凭处置,你要占领这城市就拿走,要收降下面的士兵,愿意的就留下,不愿意的就离开,不行就砍头,这是大家都明白的规矩。

但是站在严颜和刘璋的立场来看,他们是名正言顺的汉室官员,有朝廷任命。现在刘备夺取就是属于叛逆,就是输了也不能助纣为虐。正常情况下严颜不会帮助刘备稳固蜀地统治。

其他网友回答

严颜没有投降。刘备入蜀时,严颜是巴郡太守,是刘璋重臣。在蜀汉政权里,很多人以前官职比严颜小,都在历史上留下了传记,严颜从历史上消失了。《三国演义》安排严颜随黄忠参加了定军山之战,在历史上是不存在的。

据《三国志》:飞呵颜曰:“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答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颜色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飞所过战克,与先主会于成都。从这段记载看,严颜成了张飞的宾客,并没有成为刘备的将军。

《资治通鉴》对严颜的记载,与《三国志》一样,不见踪影。可见严颜对刘备,是不愿效力的。所以,严颜誓不投降,要么留在了家乡,要么被张飞软禁,此后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

其他网友回答

“投降”一词并不恰当。

这件事的记载其实很明确也很简略,在《三国志·张飞传》中:

飞与诸葛亮等溯流而上,分定郡县。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飞呵颜曰:“大军至,何以不降而敢拒战?”颜答曰:“卿等无状,侵夺我州,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有降将军也。”飞怒,令左右牵去斫头,颜色不变,曰:“斫头便斫头,何为怒邪!”飞壮而释之,引为宾客。

张飞率军进四川支援刘备,在江州打败活捉了严颜。然后张飞呵斥严颜:“为什么不投降?”

严颜:“呸!我们四川只有断头就义的将军,没有投降苟活的将军!”

张飞是个暴脾气,本来心情就不好,现在这个阶下囚居然敢跟自己顶嘴,更是火上浇油,大手一挥:“拉出去砍了!”

严颜面不改色,说了一句:“要杀就杀,何必发怒?”那意思是,两军交战,杀人和被杀都是理所应当,你杀就是了。因为这事发火,实在是很无谓。

张飞一看,这人临死还这么淡定,是条好汉啊,于是释放了严颜,并且“引为宾客”。

从记载来看,严颜不投降是事实,不屈服于死亡也是事实。所以文天祥《正气歌》才会拿他当正面例子:“为严将军头。”

不过他最后做了张飞的宾客,应该说也没有“死硬到底”。

关键在于“宾客”二字怎么解释。

这里的宾客,和现在的意思不一样,不是指到别人家做客的人。秦汉时期的宾客,是一类人群,由主人供养,同时向主人出售自己的一技之长作为回报。

宾客可以追述到战国时的“士”,不过在汉朝,宾客的身份地位也是在不断变化的。

西汉初期,豪门贵族们所养的宾客,就和战国时候养士一样,算是拿钱办事的自由人,替主人出谋划策。但后来宾客的身份慢慢降低,变成了依附在大户周围的人口,失去了独立身份,变成了替地主种地的农民,和替主人卖命的私人武装。

在《三国志》里,也有其他关于宾客的记录。

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

这里的宾客,显然就是依附在大户人家周围的私人武装。

不过三国时期,也应该还有地位比较高的“宾客”。

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指司马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讬,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

宾客能和子弟相提并论,那么应该不是指作为长工和打手的“下等人”,应该是和战国时候的“士”一样,有一定地位,主人以礼对待。

以严颜的身份,显然绝不可能变成替张飞种地的。所以他这个“宾客”,应该更接近西汉初的含义。类似于幕僚,贵宾这种身份。

所以名义上,严颜还是替张飞效力的。

宾客毕竟不是部下,和张飞没有上下级关系。这种做法,其实是双方各退一步。

对张飞而言,既然你不肯当我的手下,那就当个顾问吧。这样我不算你的直接上级,你也不算是投降背叛。

对严颜来说,这样不算给对方卖命,既然对面给了个台阶,那就顺着下去好了,何苦一定要把脖子往刀口上凑呢。

在《三国志》中,严颜之后再没有什么记录,可能他在刘备进川过程中,也没有什么表现。大概类似于“徐庶进曹营”吧。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