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三国志战略版周瑜陆逊吕蒙还是鲁肃)

网友提问: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中吴国的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

优质回答: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鲁肃、吕蒙以及陆逊,是东吴集团的四大都督,掌握东吴集团的所有军队,相当于东吴集团的五星上将。

如果要我来评价,这四个人应该要换一个排名。文治武功的杰出代表,应该是陆逊。为东吴做出巨大贡献的,应该是吕蒙。帮助东吴奠定基业的,那就是周瑜。给孙权指明前行道路的,便是鲁肃了。

01陆逊无疑是东吴的一匹黑马。

这四大都督里,我觉得陆逊是最出色的一个。其实早在夺取荆州的时候,陆逊就已经崭露头角。他察觉到了吕蒙的意图,所以果断出手帮助吕蒙顶替大都督的职务。

从而一场夺取荆州的阴谋,才由此展开。陆逊的演技简直爆表,他一天到晚写信给关羽,表达了自己的卑微,以及对关羽的崇拜之情,最终让关羽放松了警惕。

可以说夺取荆州的功劳上,陆逊本人要占一半之多。吕蒙去世以后,孙权本打算收回军权,自己来做这个大都督。

可是孙十万的名头不是白叫的,他没有这方面才能,空有志向也没什么用处。所以他只能再挑新人。

当御备时,诸将军或是孙策时旧将,或公室贵戚,各自矜恃,不相听从。逊案剑曰:“刘备天下知名,曹操所惮,今在境界,此强对也。诸君并荷国恩,当相辑睦,共翦此虏,上报所受,而不相顺,非所谓也。仆虽书生,受命主上。国家所以屈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称,能忍辱负重故也。各在其事,岂复得辞!军令有常,不可犯矣。”及至破备,计多出逊,诸将乃服。—《三国志》

这个时候恰逢刘备前来挑衅,孙权只好将重任给了陆逊。陆逊不负众望,一路败退的基础上,借助天然地理位置的优势,一把火将刘备大军击败,从而保住了荆州,也保住了东吴。

解决了刘备,曹丕这边又来了,陆逊又紧急回防,带领众将,击退了曹丕三路大军的围剿,保住了江东基业。

由此可见,陆逊对东吴是有再造之恩的。打完仗以后,东吴稳定了地盘,所以孙权称帝。而陆逊则被孙权任命为丞相之职。文治武功的陆逊,对东吴来说,跟救星没什么区别。

02吕蒙为东吴带来了安全感。

吕蒙本身是孙策手下的将领,本身并不起眼。后来孙权掌权以后,开始培植自己的力量,吕蒙跟孙权关系不错,于是就成了孙权的心腹。

孙权极力栽培吕蒙,吕蒙也没有辜负孙权的期望,努力学习兵法知识,逐渐成长为东吴的顶梁柱。

当时鲁肃已经死了,东吴大都督的重担,鲁肃指定让吕蒙来接替。那是因为鲁肃相信,只有吕蒙才能完成他没有完成的事情,那就是打下荆州。

蒙入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怃慰,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于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羽府藏财宝,皆封闭以待权至。—《三国志》

荆州一直以来都在刘备手里,由关羽镇守。江东集团和荆州共用一条长江天堑,这就给了东吴无限的压力。

只要刘备占据荆州,那他随时都可以出兵进攻东吴。失去长江天堑的保护,东吴压根就没有任何安全感可言。

所以说吕蒙虽然出场的次数不多,却把荆州给打下来了,为东吴解决了后顾之忧,这是他一生最大的功劳。所以东吴的安全感,是吕蒙带来的,从此孙权可以高枕无忧地在江东做个土皇帝了。

03周瑜是东吴集团的创始人之一。

周瑜的重要性,并不体现在他多能打仗。事实上,除了一场有争议的赤壁之战,周瑜出色的战绩还真的不多。

那是因为周瑜并不是关羽张飞之类的猛将,他属于军事策划者,相当于诸葛亮、庞统之类的人,可他也能够带兵打仗,这就是周瑜的特别之处。

他既能够制定战略规划,又能够身先士卒带兵进攻,所以大家都称他为儒将。周瑜和孙策关系很好,当孙策带着三千人马来江东的时候,周瑜毫不犹豫地带着自己的人马和钱粮跟孙策合兵一处。

会瑜已徙肃母到吴,肃具以状语瑜。时孙策已薨,权尚住吴,瑜谓肃曰:“昔马援答光武云‘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今主人亲贤贵士,纳奇录异,且吾闻先哲秘论,承运代刘氏者,必兴于东南,推步事势,当其历数,终构帝基,以协符,是烈士攀龙附凤驰骛之秋。吾方达此,足下不须以子扬之言介意也。”肃从其言。瑜因荐肃才宜佐时,当广求其比,以成功业,不可令去也。—《三国志》

从此两个人开始携手打天下,所以江东的天下,有不少是周瑜打下来的。久而久之,周瑜就成了江东的顶梁柱。当孙策去世以后,周瑜更是成了托孤大臣,掌握了江东所有兵权。

这个时候的周瑜,完全有自立门户的机会。但是周瑜是有节操的人,他没有忘记他跟孙策之间的感情,所以他选择尽心尽力地辅佐孙权。

由此可见,周瑜是东吴的创始人之一,对东吴集团的发展壮大,起到了关键作用。他是四位都督里最独特的一个,用才能已经不能够简单形容他了,因为创始人,更需要的是智慧和眼光。

04鲁肃是孙权的指路明灯。

孙权上位的时候,其实一点安全感都没有。从张昭扶他上马的时候,就可以看得出,孙权要想坐稳位置,必须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

在他成长的过程中,其实遇到了很多可怕的事情。比如说曹操带兵南下的时候,其实就已经吓到了孙权。

曹操手里有八十三万大军,还没到荆州,荆州的刘琮就带着二十万人马投降了曹操。面对如此强大的对手,孙权该何去何从?

其实孙权一点方向感都没有,因为他的任何一个决定,都有可能改变东吴每个人的未来。到底该不该跟曹操大战一场,孙权心里没有底。

东会权得曹公欲东之问,与诸将议,皆劝权迎之,而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於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对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原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三国志》

这个时候满朝文武都选择投降曹操,尤其是当年那个扶他上马的张昭,作为托孤大臣之一,他居然也选择投降曹操,这让孙权很伤心。

这个时候鲁肃站出来指明了一点,其他人投降都是为了荣华富贵,可是你孙权投降是为了什么?你觉得你还能享受像现在这样的待遇吗?可能你的待遇还比不上张子布吧!

孙权恍然大悟,为了自己的待遇,孙权也必须要跟曹操大战一场,这才奠定了东吴对抗曹操的决心。

其实如果孙权选择投降的话,我觉得周瑜也会带着军队反抗曹操,这就会造成东吴内部的纷争,鲁肃的劝说成功化解了这一点,也避免了孙权成为下一个刘琮。

总结:四大都督,各有神通才能保住东吴数十年的基业。

东吴集团虽然存在时间比较短,可是对南方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自古以来黄河流域都是华夏民族重点发展的对象,而南方地区,是很少有人重视的。

可是东吴集团的发源地就在南方,这就注定了孙权必须要发展南方经济。由此可见南方能有如今发达的局面,少不了东吴集团的发展。

而支撑东吴集团走过数十年历史的,正是这四位大都督。孙权的作用固然重要,可具体操办事务的人,还是这四个人。

周瑜的战略眼光与众不同,鲁肃的方向性比较明确,吕蒙的战术运用十分灵活,陆逊是集大成者。有这四个人为东吴保驾护航,孙权稳坐钓鱼台的局面,那是不可破灭的了。

参考资料:

《三国演义》

《三国志》

其他网友回答

“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算是历史上少见的政治家了。他军事上不如曹操,低调行事上不如刘备,但识人用人上世所罕见。看看他的四大都督就行了,都是智慧卓绝、胆略过人的将才。

吕蒙智勇双全、胆大心细,鲁肃深有谋略、稳重沉着。但从军事业绩来看,更闪亮的是孙权时代开始和临末的两位都督:周瑜和陆逊。

三国时代具有重要意义的战争有三次: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夷陵之战。周瑜是赤壁之战的总指挥,虽然对手是拥兵号称百万的一流军事家曹操,他还是顺利击敗曹军,一战成名。夷陵之战的主帅是刚出山许多老将都还不服的青年书生陆逊,对手是统率七十万大军的老牌军阀刘备。他先是按兵不动以逸待劳,等火候差不多了,来了个“火烧连营”,大敗蜀军,刘备因此羞郁而亡。这个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书生后来还当上了吴国的宰相。

这两次战争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青年将领对付老军阀,都是防卫战,用的都是火攻,都取得大胜。

周瑜和陆逊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优秀的军事家,其战略思想和战争艺术至今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其他网友回答

东吴最著名的四大都督了,周瑜、鲁肃、吕蒙、陆逊。

他们为东吴作出的巨大的贡献。那么他们到底孰高孰低呢?

小编从军功业绩、用兵计谋、战略远见这三个方面来讲述他们四人为江东做的贡献,其次,欢迎有不同意见的你说出你的意见。

一、军功业绩

若说在功劳薄上给这四人写评语的话,身为江东最高领导人的孙权最有发言权,他给这四人的评价不一。

孙权跟陆逊评价周瑜的时候,是这样说的“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

孙权给周瑜这句极高的评价是来自于他在火烧赤壁中的军功,公元208年秋,曹操率军南侵,占荆州并给孙权施压,当时孙权阵营中出现了主和、主站两派,硬气男儿周瑜自荐以三万精兵抗曹兵。

周瑜要出兵的理由很充分,其一,曹军远途跋涉,疲惫不堪;天气寒冷,马没有草吃,其二,北方人惯习陆战不擅水战,水土不服,其三,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曹操的后患,其四,曹军新得刘表七八万降军的心并不向曹。

经三思后,最终孙权同意出兵,而周瑜不负孙权期待,巧妙用计使曹操中计,船只全被烧毁,后曹操北还。这一军功奠定了周瑜在江东的重要地位。

而说到陆逊,他可能没有其他三人有名,但他的才智也属上乘,看孙权对他那句“邈焉难继,君今继之”就知道了,其实陆逊在江东也起着关键作用。

陆逊的才能是在夷陵大捷中显出来的,我觉得陆逊是一个很会用计谋的人,而且陆逊的洞察力很强,这表现在刘备设计引诱吴军出战,只有陆逊识破不出战,还有陆逊很会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在与刘备的交战中,他掌握了打败刘备的方法,并获得成功。

而孙权评价吕蒙时,给的评语是“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周瑜字),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图取关羽,胜于子敬。”

当然,孙权给鲁肃的评价也不低,他说“此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

吕蒙和鲁肃两人在孙权的评语里也各有各的长处,不过孙权的这句“图取关羽,胜于子敬”这句话可以看出吕蒙略胜鲁肃。

所以,用孙权的话来做个排名话,周瑜,陆逊,吕蒙,鲁肃。

二、用兵计谋

关于这一方面不如先从鲁肃谈起,《三国鲁肃传》的作者陈寿评价说“少有壮节,好为奇计”,甚至周瑜本人也说“鲁肃智略足任,乞以代瑜”,由此可见,鲁肃在江东阵营中也是蛮重要的,一些军国大计也是需要鲁肃出谋划策的。

相对于鲁肃,我更喜欢吕蒙,吕蒙是接周瑜、鲁肃之位又一重要的江东人才,中学时代我们都学过“孙权劝学”的文言文,相信“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这句话应该令许多人印象深刻。

在孙权的劝说下,吕蒙开始学习,鲁肃到寻阳找吕蒙议事的时候,发出了“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的赞叹,后在江东阵营中吕蒙多次献奇计,并在实战中得到了验证。

“计擒郝普”、“白衣渡江”等事件都显示出吕蒙确有接任周瑜、鲁肃的才能,并非徒有虚名。

而周瑜在用兵计谋方面的亮点不太多,像火烧赤壁这样的好计策原创者是黄盖,虽然周瑜这一方面略有欠缺,可周瑜是个善于倾听他人意见的人,周瑜麾下的吕蒙就常为他出谋划策,好计策周瑜也都一一用了。

现在,再来说说陆逊,孙权对陆逊的评价可谓恰当,陆逊非常能担当的起孙权对他的评价,自加入江东阵营后,陆逊为江东所做的贡献可以说是毫不低于前面三人。

在“谋羽取荆”这件事中,陆逊利用关羽的弱点,使关羽对江东放松警惕,还有关羽军队的不团结这一大弱点,趁机谋得荆州,此事之后,孙权对陆逊封官进爵,地位在吕蒙之上。

所以,若在用兵计谋上做排名的话,陆逊,吕蒙,周瑜,鲁肃。

三、战略远见

无疑,周瑜的战略远见无人能及,这体现在公元202年,曹操要求孙权送人质到曹操那,孙权本犹豫不决,召集群臣商议,孙权不想送人质,但并没有得到众大臣强有力的支持,于是,孙权带周瑜到母亲一人面前商议此事。

周瑜很有远见,他很快看出了送人质后的弊端,坚决反对送人质,他说,若人质送与曹操必定会受制于曹操,送人质得到的好处也不过是一点点,不如先静观其变。

周瑜在江东的一些大事上可谓眼光精准,可惜周瑜英年早逝,不然,说不定江东的情形会不一定。

与周瑜相比,吕蒙更有全局思维,不过,在荆州这个问题上吕蒙的战略考虑稍逊色于周瑜。

那陆逊呢?

陆逊一如既往的智商在线,在一些事情上陆逊考虑的更加深层次并且懂得及时止损。

陆逊的优秀体现在很多方面,孙权对陆逊极为看重,在与一些重要人物的通信上,还时常让陆逊阅改,印玺更是直接放在陆逊这。

周瑜与陆逊不太容易分出高低,不过论分寸感陆逊更强些。

最后,我要说的是鲁肃。

鲁肃在《三国演义》中显得并不是那么出众,不过,在历史上,鲁子敬是个雄才大略的人物。

在初次与孙权见面的时候,鲁肃一针见血的就指出了汉朝不可复兴,在刘备羽翼未丰之时,提出刘备是孙权最佳合作的战略伙伴,这极具慧眼的眼光令人称赞不已。

不过,鲁肃在借荆州这一事上,为人所诟病,因为借荆州最大得益者是刘备,孙权并没有受益。

好了,基于以上分析,这次的排名是这样排的,鲁肃,陆逊,周瑜,吕蒙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