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山海经这本书(作者是怎样看待山海经和鉴略这两本书的)

网友提问:

谈谈对《山海经》这本书可信度的看法?

优质回答:

谢谢邀请,

以前在写文章中专门写过类似的问题,今天重新回答一遍。

人类文明从始发到我们现在的科技过程,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按照达尔文的说法,从猿到人这个过程至少经历了几千万年,而我们现在,从智人到现在的高科技发展,总共也才刚经历了几千年的时间,放入到整个宇宙循环的过程中,放入人类文明起源的过程中,我们只是沧海一粟,转身而过的一个瞬间。以前讲课的时候也说过这样的话,元谋猿人距我们现在有160万年,北京山顶洞人距今已有60万到70万年,从这些人类生活的遗迹和考古挖掘中我们能看得出来,人类在迁徙和生存的过程中,与自然与环境做出各种各样的斗争,同时完成了自身的进化和发展,由于我们当时还没有文字和记载,所以大多数的重要事件和英雄人物,都是通过神话故事口碑传说这种方式,为后人逐步整理加工,传承下来的,很多的神话故事一定有其真实的原形,只是由于在当时那种氏族部落的生活状态下,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理解以及对宗教事务刚刚产生的盲目的崇拜和信服,所以在传颂过程中会人为的添加和夸大,那么这种夸张经过了千万年的传颂以后,被不断的衍生和繁衍,与最真实的,最早的发现的事情都有了很大的背离。所以我个人认为,所有的神话传说都是一定有真实事件作为蓝本的,只不过是在后人的传述中,会经过对祖先的崇拜,结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宣传必要,做了无限的夸张和神话,所以到后来我们现在看起来很多故事,我们认为它就是传说,这些东西我认为在现在的科技发展情况下,我们还没有能力去逐步逐步的还原和论证,但是我认为,会有一些事实的依据和信息隐藏的这些神话传说当中,是需要我们逐步的去考证和推论的,不相信迷信,但是要证实他确实的存在,在这种故事当中是可以寻及到一些蛛丝马迹的,现在有很多的科技证明了,一些事态的存在和发展,依据与古老神话传说是有相符的地方,我们都不是专业的这方面的作者,所以,能提出一些质疑和一些推论,但是,真正的事情还是要交给史学家和考古工作者,帮我们完善和证实。

其他网友回答

实不相瞒,我的书房橱柜中就有2003年出版的《山海经》。查阅其书目录得知:

此书共346页,内分18卷,含东、南、西、北、中山经5卷;海外东、西、南、北、中经5卷;海内东、西、南、北经4卷;大荒东、西、南、北经4卷。另有海内经一部分附于后。

通观全书,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最古老的文化典籍,书中主要介绍了我国的民族、山川、河流、物产、医药等方面的知识。特别是一些异鸟怪兽、奇花异石,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其中传说中的海外异国,如双头国,三首国,女人国,丈夫国,大人国,小人国等,更是奇中有奇。

此书图文并茂,文白相间。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知识性。

本人以为,有些动物、植物应该是存在世间的,有些已经灭绝了,还有些是进化后有了变异。

其他网友回答

很多人都觉得《荷马史诗》是神话故事集,德国人施里曼不信,然后他就去找特洛伊城,结果他发财了。

现在有特别有意思的说法是说王莽是穿越者,刘秀是魔法师,历史和神话总是有那么一丢丢关联。

信则有不信则无。所有的东西你先否定了他的存在,又怎么会去想办法证明他是真的呢?

其他网友回答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描绘山川与物产、风俗与民情的地理著作,还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神话大汇编,有着巨大的文化与历史价值。

《山海经》它详细地记载了境内山川和地貌的距离和里数。有山脉、河流、以及草木、鸟兽、矿藏。还有各特产和风情,

《山海经》收及民间神话故事,如我周知的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后羿射日、大禹治水、共工怒触不周山、黄帝擒蚩尤等神话故事。

其他网友回答

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对自己所居住的这片土地已经作了不少观察和研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地区之间交流的增加,逐渐产生了一些试图反映全国地理情况的著作,如《山海经》、《禹贡》和《周礼·职方氏》。它们已经包含了后世地方志中地理门类的一些最基本的内容。

  《山海经》一共18卷,分为《山经》、《海外经》、《海内经》、《大荒经》四个部分。这部书是许多年中由许多人集体创作的结果,大约最初是口头传说,其中的主要部分在春秋末战国初形成文字,直到秦汉时还在增补。四个部分中,《山经》最重要,成书也最早。它以周的都城洛邑为中心,分为东南西北中五个山系,按照方向、距离依次讲述。每处地方详细介绍地理形势,如山的高度、形状和陡峭程度,水的发源和流向,有什么动植物和矿产,还记载了100多个古国和部族。由于它的记述夹杂许多神巫灵怪的传说,神话色彩很浓,过去有人把它归入小说。实际上它的大部分还是比较真实的地理记录,不少山川、物产是可以从现代地理中考求印证的。清代学者毕沅在《新校正山海经序》中,就列举了考实的具体山川100多处。据当代学者的研究,它所记载的金银铜铁锡等各种矿藏,大部分都可以得到证实。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