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5点起床最好(为何早五点起床最好)

网友提问:

早上5点起床是最佳早起时间么?

优质回答:

对于18岁至64岁的成年人来说,每天7~9小时的睡眠时间最佳,对于65岁以上的人来说,建议每天睡7~8小时。

其他网友回答

按年龄段分,青少年睡眠时间有八、九个小时,中年人,老年人有七、八个小时就可以,夜间九、十点钟睡到五点钟应该是起床最佳时间,中午还有午休。

其他网友回答

在连续每天更新一篇2000字以上的文章一段时间之后,陆续会收到一些来自读者的评论和留言,在留言中,很多读者朋友常常会问到这样一个问题:看你写的文章,生活里除了工作之外,还要写作,跑步,阅读,采访之外还要每天复述一本书,你哪里来的那么多的时间?

在认真的思考了这个问题之后,我慢慢的发现,在过去的这段时间,很多事情得以稳定的向前推进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来自于一个新的生活习惯的养成:

早睡,早起。(具体一点是:晚上12点之前睡觉,早上5点起床)

为什么要5点起床?

最开始决定养成这样的作息习惯来自于之前看过的一部由乔普拉拍摄的讲述科比如何一步一步走向伟大的故事的纪录片,纪录片的名字叫:《Muse》。在影片当中,科比提到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问题:

“你知道洛杉矶凌晨四点钟是什么样子吗?”

紧接着他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满天星星,寥落的灯光,行人很少,每天洛杉矶早上四点仍然在黑暗中,我就起床行走在黑暗的洛杉矶街道上。一天过去了,洛杉矶的黑暗没有丝毫改变;两天过去了,黑暗依然没有半点改变,十多年过去了,洛杉矶街道早上四点的黑暗仍然没有改变,但我却已变成了肌肉强健,有体能、有力量,有着很高投篮命中率的运动员。”

记得当时刚听完这个故事的时候,内心除了对科比超乎常人的自控力的佩服之外,还有一些按捺不住的激动。我在想,如果我也能够像科比一样,养成早起的习惯,那么,成长的速度应该会比现在快很多吧。

在内心涌现出这样的想法之后,我就开始尝试着改变自己的作息,根据自己的作息习惯,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早上5点钟起床。然而,在尝试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依然没办法成功的养成这样的习惯,尝试失败之后才发现,想要在5点钟起床并没有像想象中的那样简单。

怎么做到5点就起床?

在订阅了李笑来老师的得到专栏《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并持续阅读一段时间之后,我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

在开始培养一项新习惯之前,先赋予这一习惯一个特殊且重要的意义,然后梳理这一习惯的养成能够为我的生活带来哪些好处?

这一习惯的养成着实为自己在培养新习惯的过程中节省了不少时间,同时也少走了很多不不必要的弯路。比如,早起这一习惯的养成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的。

在经历过之前的失败尝试之后,我为早睡早起(晚上12点之前睡觉,早上5点起床 )所赋予的意义是:

用早起的时间来弥补过去的十年所落下的差距。

相信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感受,在毕业工作多年后遭遇能力的不足所碰到的困境的时候,才会去惋惜大学和刚毕业几年那些可以用来持续积累自身能力,却早已逝去的最好的时光,我也是如此,并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为这些逝去的本该努力奋斗时光懊悔不已。而早起似乎为这一后悔提供了一个可能弥补的解决方案。

为此,我甚至还做了一个计算:正常情况下大多数人早上的工作时间是:3小时。从早上5点到9点的这一时间段,规划好的话,有3小时的工作时间(扣除1小时的洗漱等灵活安排的机动时间),相当于平白无故的比别人多出了半天的时间,也就是每天比别人多出来:半天用来工作,学习提升自我的时间。一个月下来,就多出了15天,一年下来就多出了180天。更不用说:5年,10年的积累跨度了。这样一来,早起就平白无故的增添了许多的动力。

有了动力还不够,还需要有相应的方法论。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一句话:你不可能一口气吃成一个胖子。绝大多数的习惯养成都要讲究:循序渐进。比如,对于跑步而言,我最开始的时候是先每天跑3公里,然后慢慢的增加到每天跑5公里,最后稳定在每天跑7公里的节奏。

对于早起也是同样的道理,想要在一开始就迅速的养成在5点起床这一习惯,相对来讲还是挺有难度的一件事情。为了调整自己的生物钟,我在一开始的时候是先定在早上7点起床,这样的状态持续一两周之后,等到身体慢慢适应了这样的作息之后,再调整为6点起床,再适应一段时间,最后慢慢的把起床的时间固定为:早上5点。

有童鞋可能会问另外一个问题:

晚上12点睡,早上5点起,你每天就睡5个小时?

在这里要提到一本之前反复阅读过好几遍的书——李笑来的《把时间当做朋友》,在书中笑来老师提到了他的睡眠方法论:

当我最终找到某一貌似无解问题的解决方案的时候,我总是很开心,我把自己的夜间睡眠时间缩短到四个小时。而后,中午12点左右的时候,找个时间想办法找个合适的地点打盹三十分钟,而到了下午6点左右的时候,再找个时间和地点打盹30分钟。这样,我削减了3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并竟然同样精力充沛

这样的睡眠方式为我的精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补充。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午休的时间不用太长,因为如果午休超过半个小时的话,大脑就会很容易进入深度睡眠状态,这样的话,被吵醒,反而会补觉失败,甚至变得更困。

那么早起床,做什么?

很多人难以养成早起的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不知道早起的时间该干什么,平白无故的多出来几个小时的时间,周围的世界都处于安静的状态,只剩下自己和自己相处,难免有点不适应。这时候,就需要对早起的时间做一个清晰的规划。就我自己而言,利用早起的时间我一般会用来做以下这些事情:

001.利用洗漱的时间顺便听一集《每天听见吴晓波》

002.10分钟的冥想

003.阅读半小时的书

004.写一篇2000字以上的文章

005.跑7公里,同时利用跑步的时间听45分钟的知识型讲座音频,然后利用跑完步走回家的这段时间,复述一集罗辑思维的音频节目

006.完成20个俯卧撑的任务量

畅销书作家博恩.崔西在他的畅销书《吃掉那只青蛙》中用一个巧妙的类比介绍了他的时间管理法:

如果你必须吃掉一只青蛙,不要长时间盯着她看,如果你必须连着吃掉三只青蛙,记得要先吃掉最大最丑的那只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总会有干不完的事情。当你在自己的待办清单上打了一个勾之后,总会出现一个新的框来等着你打勾。一味的追求高效的完成自己每天工作与生活中的所有待办事件,是一件很难完成的事情,同时也会很容易的就把自己陷入一种忙乱的状态。拿出一张纸,根据重要次序,列出每天要做的3件重要的事情,集中精力做好这三件事情就可以了。

所以如果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把原来什么时间管理的方法和内容全部简化,每天确定最重要的三件事,当成必须吃掉的青蛙。对我而言,写作与跑步就是每天要吃掉的青蛙。利用早起的时间,集中精力把这两只青蛙解决掉,这样在剩下来的这一天的其他时间里,就多出了很多脑容量,做其他事情也会变得更加高效,慢慢的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于是呢,利用这样的方式,每天早上的10点之前,因为早起习惯的养成而多收获了许多意外的惊喜。

早起不是目的,你要做的是持续不断的努力

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速度和持续的产出是两大核心的竞争力。生活中,让我们常常倍感压力的是,那些比你优秀的人,往往还比你更努力。

比如前面提到的李笑来老师,今天在公众号里刚说了一套别具创新的众筹方案,你都还没好好消化其中的内容呢,过了一段时间,他已经宣告顺利完成了。而且除此之外,每天都能坚持写一篇公众号长文。这专注,这效率,为我等楷模,已经不是单纯人格的魅力就能解释了。再比如,知识管理专家,自媒体大V战隼(公众号:warfalcon),在2011年里,用一年的时间读了419本书,写了378篇书评。

感谢他们提供如此灵动和睿智的文字的同时,我经常在想,写下这些文字的人,在平时忙碌的生活中,是在什么样的场景下写作。也许是清晨周围一片宁静的时候,也许是飞机座椅前排的餐桌盘上,又或者是在在时速200公里以上的动车上。是不是只要有一段属于自己的安静时间,就可以奋笔疾书?

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一定比我忙,然而文章更新的频率还那么高。一对比,就觉得自己还有许多值得努力的地方。

聊了这么多,并不是想证明早起有多么好,在一天当中,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高效时间段。对于典型的夜猫子而言,可能晚上工作的效率就会比白天高很多。于我而言,早上的时间,我的工作效率总是明显比晚上高很多,所以我才选择了早起。

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让我们有机会去认识很多人。有的人从繁忙中走向事业的成功,家庭的幸福,而大多数的人却从忙碌中走向碌碌无为,抛开天赋秉异的微小差别,最关键是我们如何对待时间,如何管理时间,进而管理自己的人生。

早起只是一种工具,不应该成为目的。生活中最痛苦的事,不是失败,而是我本可以。当你还有机会的时候,拼尽全力去努力,终有一天,等到你老了的时候,你会感谢年轻时那个选择努力的自己。

注明出处:林培智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