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商朝的先祖是谁?他有哪些历史功绩?
优质回答:
商族的建立者是契佐,但严格意义上来说,他并不是商汤的祖先,因为在契佐之前,有史可考的还有一个“五帝之一”的帝喾。所以,商汤的祖先应该是帝喾,而帝喾也被称为商朝的祖先。
契佐是帝喾的儿子,帝喾是上古五帝之一,黄帝的曾孙。古代民间传说之中的天帝就是以帝喾为原型的,他的后代契佐也是商族的建立者,他的后代子履就是后世著名的商汤,商朝的建立者。
帝喾15岁辅佐颛顼治理天下,30岁继位,享年105岁.帝喾继位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为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帝喾“爻策占验推算历法,穷极变化,颁告天下”。
《大戴礼记》说他“夜观北斗,尽观日,作历弦,望、晦、朔、迎日推策”,或“观北斗四时指向,以定是令;观天干以定周天历变”。
【教民稼穑】:使农耕文明迈入了新的时代。帝喾继承颛顼治国策略,并有新的突破。“德莫于博爱于人,政莫高于博利于人.政莫大于信,治莫大于仁”就是帝喾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
《史记》称帝喾“普施利物,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知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日月所照,风雨所至,莫不服从。”帝喾在人民心中位置举足轻重。
【嫁女盘瓠犬】的故事历经千年不泯。传说犬戎房王作乱,帝喾几经讨伐不胜,便告文天下,凡取房王项上人头者,可得千金,可封万户,并赐帝女为妻。后来,一个头状如狗的人叫盘瓠,以自己的勇猛和智慧取得房王首级。帝喾履行诺言,嫁女封邑于盘瓠犬。
帝喾作为一代帝王,不仅养性自律,大公无私,而且倡导诚信,明察善恶,为天下人景仰,为历代帝王推崇。
时至今天,帝喾的治国思想,仍有积极意义。
颛顼时代是陶器文明与金属文明的过渡。
到了帝喾时代,他率领先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和与自然界的斗争中不断探索总结,不断发现和创造,逐步掌握了金属冶炼技术。
史称:帝喾命臣下咸黑,率众于峒山(今河南新郑、荥阳至巩义一带)开矿冶炼,直至将峒山开掘成空峒山。帝喾也由此被尊为金属冶炼的开山鼻祖。
其他网友回答
商族的历史与夏同样久远,传说简狄吃了玄鸟的卵而生了商的祖先契。从契到汤共传了十四代,恰好与夏相始终。商经过五百年而强大,最后经鸣条之战灭掉了夏。
商汤之后,由太甲到太龙,是商朝巩固和发展时期。汤的孙子太甲在位时还发生过伊尹放太甲的故事,此后商的统治很稳固。
盘庚在位时曾几次迁都,最后定都在殷,所以商朝也叫做殷朝,迁都促进了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商朝基本上是王位世袭制,从兄终弟及、父死子继到商后期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这也是后来周朝宗法制的重要基础。同时,商的占卜也很出名,现存的甲骨文便是占卜的记录。商王的统治仅仅限于狭小的
中央地带,四周及边缘地区是王室诸子及各族的领地,中央集权还没有形成。
商朝的矛盾在中期后加剧,王权的争夺尤为激烈,同时还有奴隶的反抗斗争。纣王时用武力镇压,但最后引火烧身而灭亡了。商共传十七代,三十五王,存在了约六百年。
商朝(前562年?—106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与夏、周并称为中国的“三代”,在中国历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据传说,商王的祖先是五帝的后代之一。
约在公元前16世纪,一个以鸟为图腾的氏族——商在黄河下游崛起,其首领成汤深得民心;在大臣伊尹、仲虺等人的大力辅佐下,开始了伐桀的战争。先消灭了个葛、韦、顾、昆、吾等夏的盟国,翦除了夏桀的羽翼,后又在有娀之墟与鸣条两次大败夏桀军队。成汤回师毫邑后,便正式即位为王,各路诸侯前来朝贺,商王朝正式建立。
成汤在位十二年而死,死后由外丙即位。自外丙经仲壬至太甲几代执政时间都很短,商朝的大权实际掌握于伊尹手中。太甲即位后,不遵先法,胡作非为,伊尹便把他放逐到桐。及至悔过,伊尹又亲迎太甲回来继续执政,商的统治又呈现出清明气象。
太甲死后,传位于其子沃丁,其后历经太庚、小甲、雍、太戊四代,商朝统治曾一度衰落,直至太戊执政期间,商朝才再度兴盛起来,出现了继成汤之后最好的政治局面,故商人称太戊为“中宗”。
商朝中期的几百年间,历代统治者由于朝廷内部的分争及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曾多次迁都:仲丁自毫迁于嚣;河檀甲自嚣迁于相;祖乙居庇;南庚自庇迁奄;盘庚自奄迁殷。自盘庚迁都到殷起,商朝的国势又开始上升。武丁即位后,大力选拔人才,任用傅说、甘盘、祖已等贤能志士,征服了周围的各方国,大大的扩充了商朝的疆域和人口,为生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段时间,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了空前的发展,达到商朝后期的鼎盛时期,史称“武丁中兴”。
武丁之后的商朝,开始逐渐走向了衰亡。武丁之子祖庚、祖甲相继即位后,在政治上没有才能,又荒淫无道,致使社会混乱,民不聊生。而自祖甲之后的六个国王(廪辛、康丁、武已、文丁、帝已、帝辛)则比祖甲有过之而无不及。至帝辛(商纣王)时,商王朝终于走到了崩溃的边缘。商纣王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宠爱美女妲己,将商容、比干、微子、箕子等贤臣逐一废除贬斥,将政务完全交给费仲等弄臣。为此,不仅朝中大臣、贵族反对纣王,而且诸侯和各方国也于商王朝离心离德。公元前一零二七年(?),西方周族在周武王的领导下,在牧野一举击溃商军,从而结束了商王朝六百多年的统治。
商王朝经过六百多年的发展,在政治、经济以及科学等各方面都比夏代有了长足的进步。从我们考古出土的殷墟遗址来看,商朝已完全脱离了原始部落的生活方式,由游牧而改为定居。在殷墟中还出土了大量的占卜龟甲及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等物品。其中,在安阳发现的“司母戊大方鼎”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这说明商朝的的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以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而在占卜龟甲上发现的甲骨文,被普通认为是商时代的文字,这是我们今天可以识别的最早的中国象形文字,为我们今天研究商文化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商王朝共历十七世三十一王,前后约四百九十六年。
商朝 公元前 1562 年 — 前 1066 年
2 商人传说是「帝喾」之子「契」的后裔,因契佐「禹」治水有功,故被「舜」封於商,开始兴起。经过五百年的发展,到成汤时,已经成为以毫为都城的强大方国。在伊尹的辅佐下,成汤首先争取众多方国的支持,征讨不归顺的方国,最后兴兵伐夏,鸣条一站,夏桀兵败逃至南巢而死,商朝建立。
商汤用武力消灭腐朽、暴虐的夏王朝,建立新的统治,是历史的进步。新建立的商王朝,虽然在社会型态上与夏王朝并无区别,但是他的诞生,毕竟给古代社会内部注入了新的活力,健全了古代阶级社会的机制。所以古书对商汤伐桀灭夏一事作了充分的肯定,认为「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周易.革》)。
商朝共三十主、十七世。由公元前1562年至公元前1066年。(商朝的世系年代无定说,此为一家之说)商的继统法,是采兄终弟及制,无弟然后传子。商汤的孙子「太甲」在位时无道,伊尹把他放逐而由自己摄政。三年,太甲悔过,又迎归复位、勤俭爱民、诸侯亲附,社会安定,被称为守成之主太宗。此后,一直到第九位天子「太戊」,是王朝巩固和发展的时期。在第八代商王「雍已」时,曾发生过有诸侯不朝的情况,太戊继位,在「伊陟(音「智」zhiˋ)」和「巫咸」的辅佐之下,殷道复兴,诸侯归附,太戊被称为中宗。
从第十位天子「仲丁」开始,商王室出现混乱。其后五代九王,多次发生废除嫡子而另立弟弟或庶子,以及弟弟、儿子争夺王位的权力斗争,并且多次迁都。先是帝「河亶(音「胆」danˇ)」迁都於「相」,然后是帝「祖乙」迁都於「邢」。「九世之乱」,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国力衰败,诸侯不朝,各种矛盾交错,危机四伏。「盘庚」为了挽救王朝的危机,将都城由邢邑迁至殷,并进行改革,推行成汤的政治,革除奢侈恶习,关心百姓,使局势得以安定,政治,经济,文化开始迅速发展。史称「盘庚迁殷」。第二十二代商王「武丁」自幼在乡间长大,了解民间疾苦和稼樯艰难。他从奴隶中慧眼提拔「傅说」为相,任人唯贤,大力改革政治,使贵族和平民都没有怨言,并多次出兵平定了土方,鬼方等游牧民族的侵扰,大规模地对荆、楚用兵,商王朝的的势力远及四方,发展到鼎盛。
自二十四代王「祖甲」以后,社会矛盾加剧,殷王朝逐渐出现衰乱的景象。第二十七代王「武乙」无道,以革囊盛血,仰而射之,名为射天。后来他在河间打猎时,遭电击而死。到第三十代王「纣」时,王权与贵族权势的斗争发展到了鼎点。纣王自持聪明,刚愎自用,文过饰非,淫虐无比,奢侈无度,醉生梦死,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作长夜之饮。纣王设炮烙之刑,大肆残杀王公贵族。滥施酷刑,加重聚敛,使得诸侯、贵族和小民都相与反叛。纣王在危机日益加深时,还大规模地对周边部族用兵,平定东夷,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更加速了商王朝的灭亡。西方的周人乘机发展起来,终於灭掉了殷商。
商王朝王系表 (1766 B.C. — 1122 B.C.)
成汤->太乙 -> 太丁 -> 外丙 -> 中壬 -> 太甲 -> 沃丁 -> 太庚 -> 小甲 -> 雍己 -> 太戊 -> 中丁 -> 外壬 -> 河亶甲 -> 袓乙 -> 袓辛 ->沃甲 -> 袓丁 -> 南庚 -> 阳甲 -> 盘庚 -> 小辛 -> 小乙 ->武丁 -> 袓庚 -> 袓甲 -> 廪辛 -> 武乙 -> 太丁 -> 帝乙 ->帝辛 (纣王)
其他网友回答
根据先秦古文献和史料记载,华夏各邦本是一家,均传承自轩辕黄帝。黄帝与后世的颛顼、帝喾、尧、舜和大禹并称为“三皇五帝”,是夏朝、商朝和周朝等上古三代的共祖。司马迁在《史记》中,更是明确地记载了他们之间的亲缘和传承关系。不知您是否发现,如果按照《五帝本纪》中记载的亲缘关系来推算,三皇五帝时期加起来一共才100多年,而且相互关系和辈分十分混乱。从考古学和人类学的角度上来看,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另外,同时期还有许多邦国和华夏先祖,比如炎帝、蚩尤、祝融和共工,他们的后裔都到哪里去了呢?
五上古帝
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王朝,与夏朝明晰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不同,商朝的先祖是何人一直存在争议。大多数考古学家认为,商朝起源于山东和河南交界地带,崇拜鸟和太阳图腾,属于原始东夷文化的一支。商朝人的远祖是三皇五帝之一的帝喾,先祖是辅助大禹治水的功臣契。
按照《史记》记载,商朝继承和延续了夏朝的文化和社会制度。如果商朝人真的是三皇五帝的直系后裔,将祖先奉为神灵的商朝人,应该大肆祭祀才合情理。那么,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15多万片甲骨文中,有没有三皇五帝的只言片语呢?
商朝甲骨文
很可惜,没有。殷墟甲骨文20世纪初发现至今,百余年间历经几代考古学家努力,目前释读率约为20%。迄今为止,在已经释读的甲骨文中,并没有发现华夏先祖黄帝和炎帝的任何记载,也没有关于尧帝、舜帝、大禹和夏朝的疑似文字。
当然,甲骨文是商朝人祭祀先祖时使用的文字,大多是占卜方法和卜辞,并没有太多史料信息。另外,绝大部分甲骨文出土自殷墟,仅对于研究商朝中晚期历史有帮助。但是,鉴于商朝人崇拜巫术和祭祀文化,甲骨文中记载的商王年表还是极有考古价值的。经常有人以甲骨文中记载的商王世系年表与《史记》中几乎一致,来证明司马迁《史记》的权威性。事实上,只能说是大部分一致,甲骨文中的“夒、契、相土”等几位先祖的身份仍然存在争议。
商朝文字
比如下图这位神秘人物,在甲骨文中是商朝人最重要的先祖,享受祭祀的次数最多,并同时伴随着“高祖”的称号出现,推测为商朝最高的天神。这个字曾被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释读为“帝俊”的“俊”字,同时推测“帝俊”就是三皇五帝之一的“帝喾”。关于这个字的释读国内外考古界争议都较大,特别是艾兰等一些国外考古学家认为,这是附会古文献的做法,没有从严谨和客观的语言学角度出发。
帝喾
再比如,下图这位神秘人物是商朝第二重要的先祖,历代商王在求雨和丰收时都会祭祀他。一些考古学家对照《史记》中的商王世系年表,认为这个字就是跟随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商丘的商朝先祖“契”。由于同样是先入为主的观念,没有其它有力的考古证据,此字仍然被列入未释读行列。
商朝先祖
其实,在众多先秦古文献中,对商朝先祖的记载也不是统一的。比如《礼记》中记载商朝先祖是帝喾,这也是广为流传的一种说法。《国语》记载商朝人的祖先为舜帝。上古奇书《山海经》中,帝喾、舜帝仿佛是同一个人,而且还出现了一个叫帝俊的,也与他们有很多重合故事。可见,早在先秦时期,对商朝人的先祖究竟是谁,已经存在争议了。
《史记》的《殷本纪》记载,商朝先祖契是帝喾次妃所生。但同时又在《周本纪》中记载,周朝人的先祖后稷是帝喾元妃所生。这就奇怪了,后稷是尧舜时期的农官,契是大禹治水的助手,两人不处于同一时代,怎么可能是嫡出和庶出的关系呢?另外,周朝人自认是夏朝后裔,也奉大禹为先祖。而商朝人的先祖契恰好就是大禹的手下。这些记载似乎意在宣扬周朝人的正统身份,也太巧合了。
上古奇书 山海经
根据殷墟甲骨文中记载,周人原本只是西北地区一个小国,其主要职责是为商朝提供人牲,因此“周”字有“用人口祭祀”的意思。基本上可以肯定,直到周武王伐商成功时,周朝的文化发展水平还远远落后于商朝,这从西周早期的青铜器和文字上就可以看出。周平王曾说”唯殷先人,有典有册”,可见,早期周人的文字不成熟,也没有系统记载的历史资料,对商朝甚至是自身起源的认知,都是极其有限的。比如商王武丁时期的传奇王后妇好,周朝人就一无所知;商汤本是中兴的商王,周朝人却记载他是开国之君。
华夏先祖
商朝的历史是由周朝流传下来的,属于落后文化取代先进文化。或许是因为不了解商朝历史,或许是为了抬高正统身份,周朝人提出夏商周共祖的说辞,以及宣扬周祖和商祖的嫡庶之别,都是有可能的。按照目前的考古成果,甲骨文中并没有记载商朝人曾经臣服过尧舜禹和夏朝。商朝有自己漫长的起源和发展历史,即使夏朝真实存在,与商朝也应该是同时并存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