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相对论为什么没有获得诺贝尔奖(爱因斯坦是因为相对论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网友提问:

爱因斯坦相对论那么伟大,为什么没有获得诺奖?

优质回答:

1905年刚大学毕业的爱因斯坦在瑞士专利局做了一个小职员,同年3月他将自己名为《关于光的产生和转化的一个推测性观点》的论文投给了德国《物理年报》

由于该论文详细阐述了光电效应的产生机理,并且提出了划时代的“光量子”说,所以1921年诺贝尔奖协会就把物理学奖授予了爱因斯坦,但熟悉爱因斯坦的人都知道1906年的狭义相对论和1915年的广义相对论才是爱因斯坦理论物理生涯的最高峰,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诺奖委员会宁愿让光电效应获奖也不让狭义和广义相对论获奖呢?

其实问题的根源不在爱因斯坦,而在于当时的科学技术水平狭义相对论最重要的质能相当公式和时间膨胀公式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根本无法验证,直到二战原子弹爆炸和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升空后,狭义相对论的正确性才得以确定,但此时爱因斯坦已垂垂老矣。

广义相对论预言的黑洞和引力波以及引力透镜等现象都是宇宙中的现象,虽然英国科学家爱丁顿当年通过日全食时太阳周围恒星的位置勉强验证了广义相对论,但诺奖委员会嫌弃验证过程太粗放不够精确,因此广义相对论也没能得到诺贝尔物理学奖。

其实相对论也罢光电效应也罢,这些独属于爱因斯坦的基础理论成果并不需要诺奖委员会来为其增加“含金量”,就算爱因斯坦生平一个诺贝尔奖都没得过,他在现代物理学界的地位也是无可撼动的。

其他网友回答

为什么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其实咱要说的是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奖了,只是过程极其曲折与离奇,甚至当年的理论物理界都有一个共识,拒绝在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奖之前领奖……

早在1910年爱因斯斯坦就因为狭义相对论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提名,只是诺贝尔奖委员会拿一帮老古董认为狭义相对论这种理论物理并非是诺贝尔奖成立之初定下的颁奖给那些重大发明与发现,这种理由看上去冠冕堂皇,真正的原因却是委员会里几乎没有人能够理解这种超前理论…..其实也不怪他们,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依然有很多不学无术却自以为是的大神认为狭义相对论是个狗屁,动不动就怼相对论…..真是贻笑大方!

接下来就轮到这位大神出场了,他是19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阿尔瓦·古尔斯特兰德眼科医生,各位也许很奇怪,爱因斯坦的诺贝尔物理奖跟一个眼科医生有什么关系…..别急,何止是关系,而且几乎是那一年的爱因斯坦的诺贝尔物理奖死刑判决者!

爱因斯坦于1915年完成了广义相对论的初步理论框架,并且于1916年正式发布,而且比较凑巧的是1919年的日食中太阳刚好掩星观测到了光线因引力弯曲的现象,验证了广义相对论中的引力弯曲空间的理论!

尽管此时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奖的呼声已经高涨,但在1920年依然被那帮老古董给否决了,这部捱到了1921年,由于理论物理界几乎已经形成一个共识,即如此成就的爱因斯坦都没有获得诺贝尔奖,那么大家都不好意思去领诺贝尔奖了…..因此当时的诺贝尔委员会把这个烫手的山芋丢给了上面的那位眼科医生,因为他在1911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并且进入了诺贝尔奖委员会,当然并不是说他不学无术、尽管其也对光学研究有着极深的造诣,但他依然无法理解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结果他起草的评审稿可想而知…..!!

到了1922年,爱因斯坦终于时来运转,委员会里来了一位相对论的支持者,但由于担心其他老古董的阻挠,将爱因斯坦的贡献包装成了发现光电效应,还与当时处在上升期的波尔原子模型扯上了关系…..终于,爱因斯坦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但却不是真正的狭义或者广义相对论….这也许与爱因斯坦的初衷相去甚远,但评选主流科学界的却是远远落后于主流科学界的古董,不得不说这真是一种悲哀!

其实那不是我想要的!

即使是现在,除了科学奖之外,诸如和平奖仍然会被能左右委员会或者某个委员的意志操作利用,时不时的恶心一下各位,因此对于科学奖确实有很强的标杆作用,但对于和平奖,很多时候真的已经成为工具了!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诺贝尔奖无法匹配相对论吧。

1905年的中国是混乱的一年,在东北,日本跟俄罗斯正在为了我国的东北利益而大打出手,其结果对中国来说,不过是自己身上的肉被狼吃还是被虎吃。而内地的爱国青年正忙于游行,抵制美国货。清政府废除了凌迟、枭首、戮尸三大酷刑以及科举,并开始向国外派出政治考察团,准备临死再救一把。 陈天华在日本蹈海自绝,提醒国人警惕日本。

总之,这是中国陷入黑暗而努力寻找光明的一年。

而在世界科学史上,这一年迎来了拔开黑暗的一年。

在三年前的1902年,瑞士伯尔尼专利局雇佣了一个23岁的年轻人,这位年轻人原本准备申请二级技术员, 但经过考核之后,认为他尚没有达到标准,所以降级录用为三级技术员。

这位技术员早九晚五,每天研究着专利局的那些表格。下了班就推着刚出生的儿子逛街,偶尔也思考一下科学这点小事。

在1905年3月份的时候,这个三级技术员发表了一篇论文:《关于光的产生与转化的一个试探性观点》,提出了光量子假说,开启了量子论的新革命,并因此获得了19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4月,发布《分子大小的新测定法》

5月,发布《热的分子运动论所要求的静液体中悬浮粒子的运动》

6月,发布《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在其中,提出了传说中的狭义相对论。

9月,发布 《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论文中,提出了不明觉利的质能方程:E=mc2

最后的十二月,赶在这一年结束前,发布《关于布朗运动的理论》

大家都知道,这位专利员是爱因斯坦,他的这六篇论文,每篇都值得一个诺奖。甚至不是论文能不能匹配诺奖,而是诺奖能否匹配这样的成就。这一年也被称为牛顿奇迹年之后的另一个奇迹年:爱因斯坦奇迹年。更让人赞叹的是,这个奇迹年是当时人类认为自己已经掌握科学世界主要规律,科学达到完美的情况下,科学的天空一片晴朗,不过有两朵乌云遮盖下取得的。达到完美的物理在走向死亡,爱因斯坦横空出世,救活了科学。

再讲一下牛顿奇迹年吧。

1666年,这一年在中国是清朝的康熙五年,鳌拜大哥如日中天,竟然矫旨杀害了大学士苏纳海。康熙正跟韦小宝同志琢磨着怎么弄倒鳌拜。

跟科学有关的是伟大的国际主义科学战士汤若望去世了。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大事可说了。

可在这一年,西方却在翻天覆地。

首先伦敦普丁巷的一家面包店着火了,随后大火被大风送到城市的各个角落,最终这场大火烧了四天,毁掉了一万三千间房屋,包括著名的圣保罗大教堂。不过,这场大火却切断了去年就开始的大鼠疫。

在火灾发生前,伦敦爆发了大鼠疫,死了六万余人,大概是城市人口的十分之一。富人、法官、律师,学者等等都迁往乡下避难。大学也纷纷停课。这其中,有一个23岁的年轻人,他跑到了乡下的老家,躲避这场席卷欧洲的大瘟疫。

在家乡的农庄里,他度过了平静的一年。因为在乡下没什么事做,他只有专心于自己的问题,每天写点日记。

在这一年里,他用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了彩色光谱,从而发现光是多种颜色的,不同的单色光混合之后可以产生中间色或者一种新颜色。

除此之外,他还发达了一篇论文:《流数简论》,这篇论文着重讲了我自己也不太懂并一时也讲不明白,而且就算讲明白很多人也听不明白,所以我索性不讲的一种东西,总而言之,这个东西后面产生了让大家以后死去活死,恨不得生啖数学老师的微积分。

最重要的是,有一天他走出书房,来到院子,坐在一个苹果树下思考问题,正好一枚苹果砸在了他的脑袋上(当然,可能也没有苹果,只是科学界喜欢这样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了,这个青年人是牛顿,在这一年多避居乡下的日子里,他开创性进行了微积分、光分解以及万有引力的研究,分别为数学、光学、力学打下了基础,每一项成就都可以领到一个诺贝尔奖。任何一个科学家只要做出其中一项成就,就可以称为顶尖科学家,而这一年,所有的光环照耀在牛顿身上。所以,这一年被称为牛顿奇迹年,当然也是人类历史上的高光时刻,堪称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年份之一。在此后的很长时间,人们认为不会再有这样的时刻,这样的人。直到1905年的出现。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