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中国的语言文字很奇妙,常常一词一话多意多义。你能举例吗?
优质回答:
谢邀
中国语言及文字之丰富,是世界上哪个国家或民族都不可比拟的。在中国,一个字一句话,都能反映应用者的态度气度以及他的身份修养等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好哇”一词,因语气的变化而表明不同的内容。平常语气说出,是赞同。诙谐地发声,是嘻笑调侃。阴冷口吻时,是否定。如果连续使用,则是高兴且急切的赞同。总之,把握用语的语气表情声调,对表达个人心情,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我们的母语很神奇,所以,很多外国人的汉语很流利,但他们在表达时也会闹笑话。
其他网友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举几个栗子,和大家一起分享感受’一词一话多意多义‘的微妙。
流传很广的笑话
一个略懂一点中文的老外在国内某厂考察,途中,厂长内急,说道:“对不起,我去方便一下。”
老外不懂‘方便’的意思,就问跟着的翻译。翻译为了省事,直接说:“就是去厕所。”老外恍然大悟。
当参观结束后,厂长热情地跟老外告别,并邀请道:“下次你方便的时候,咱们一起吃个饭!”
老外当时就一脸的不高兴:“我在方便的时候从来不吃饭!”说罢,拂袖而去。
这个故事中的‘方便’就有不同的意思,因为翻译的不全面 ,导致出了这么一个笑话。
到底是几个意思?
话说,一男一女乘公交车,两人对面坐着。车到中途突然刹车,男同志因为惯性摔倒在女的怀里,女同志很生气,责怪男的:“你什么意思?”。男同志很尴尬,摸着后脑勺,讪讪地说:“我没啥意思……”
女同志一听,感觉自己被侮辱一样,柳眉倒竖:“你这话是什么意思?”,男同志一看这个误会更大,慌忙解释:“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我对你没什么意思…”
眼看两人要争吵起来,司机在旁边插了一嘴:“你们俩真没意思,不就是个意外么!”
意思包含有‘用意、企图、趣味’等定义,话赶话很容易产生误会。在母文化熏陶下的中国人有时候都分辨不清,如果是老外,肯定更不明白是几个意思了!
悲伤的一个人
如今流行的一句话,叫做:“以前喜欢一个人,现在喜欢一个人。”
年轻的时候不明白,等渐渐长大,才瞭解其中饱含的欢乐和愁苦,多么令人销魂!
总之,中华文化博大精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一字多义、一词多义’的现象,如果理解不准确或者“话赶话”,确实会闹出不少笑话,给生活增添几分乐趣。
请问,你也知道类似的故事么?
其他网友回答
中国的语言文字博大精深,奥妙无群!
一字多音,一语多用,条条有道,在情在理。
比如:在某地去开会(会议)
以前:农村计帳”会计”(块计)一(会)字多用吧。
再比如:你去银行”提钱?。
你和别人步行散步:同是(行)字一字多用。
再比如:东西二字,用在地上或去东去西。相返去集市叫买东西。
噢字在农村也代表、同意,去,来,上,下,劳动,休息,,,!
总之、生而知之少,学而知之多,生命不息,学而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