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可以种树吗(黄土高原上能种什么树)

网友提问:

在黄土高原多种树有用吗?

优质回答:

黄土高原干旱少雨,每年黄河流经黄土高原之时,给下游带来了大量的泥沙,极大的破坏了黄河下游河道。准确的讲,黄土高原多种树肯定有非常大的作用,可以极大的改善当地环境,但黄土高原当前生态治理的困难不是种树多少的问题,而是种树以后能否成活的问题,厚厚的黄土层种植树木以后,灌溉水留存不住,树木最终还是会枯死。从科学角度讲,治理水土流失植树造林是最佳的方式,树木的树根不但可以牢牢的抓住泥土减少流失,甚至树木多了以后通过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也可以制造大量的氧气,使得当地的气候变得湿润,从而良性循环,降雨增多,形成稳定湖泊以后,当地的生态环境基本就稳固住了,但是黄土高原的治理难就难在怎样跨出第一步。当然当前的黄土高原也不是寸草不生,无法种植树木,黄土高原很多有水源灌溉的地区,都已经种植上了大量树木,并且长势都比较好,虽然黄土高原不利于灌溉水源的保持,但只要人为增加灌溉次数,黄土高原还是可以长出高大树木的,不过这需要长久的投入,否则黄土又会卷土重来。期待未来有一天,黄土高原的泥沙能够彻底的治理好,黄河下游河道也能够重新变为地下河,在下游平缓区域也期待黄河能发展出如同长江一样的经济带。欢迎关注“地理有意思”留言一起探讨。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回答了,黄土高原包括我国,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河南等省。东西长1000余公里,南北宽705公里,是秦岭以北,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位于中国二级阶梯之上,是中国的四大高原之一。

在黄土高原,多种树有用吗?有用,当然有用,因为黄土高原山多,丘陵,千沟万壑,气候干旱少雨,在雨季来临之际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所以多种树种草有利于改造自然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党中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种树就是改造自然环境最有效的方法,国家每年投入大量资金,也是为了改变这一面貌,我们这里每年都有一些年轻人打工搞绿化带,也是为了绿化荒山,不过,黄土高原气候干旱新植树苗难于成活,各地应根据各地地理情况以及选择树的品种,关键是要栽植耐旱品种,向柏树,松树,

椿树,刺槐,花椒,等树,这些树栽植后,一旦成活,就可自然生长,各地应组织护林及管理人员,要分工负责,责任到人,加强管理,才能取得较好的效益,以前人讲,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分子,不管是干部和群众,都要为国家建设出力,为子孙后代造福。

其他网友回答

感谢提问,这个问题给我的第一感觉仍然是本末倒置,为什么这么说呢?且看小地以下的相关分析。

众所周知,黄土高原是一个地形区,它位于我国的中部偏北,地域范围包括了青海日月山以东、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及长城以南的广阔区域,东西长约1000公里、南北宽约750公里,总面积达64万平方公里,在我国四大高原(另三个分别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中排名第三位。

黄土高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黄土分布区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地区,根据“风成说”,黄土高原的黄土主要来自我国的西北甚至是更远的中亚内陆地区,这是由于这些地区的岩石受风化作用而破碎,在干燥而又强劲的西北风的作用下,沙尘被吹得漫天飞扬,较细的沙尘受东部山脉的阻挡逐渐沉积,较大的沙粒由于风速的降低和自身所受重力较大而落在附近形成了沙漠,粗大的砾石则留在原地形成了戈壁。

据专家研究推测,黄土高原的形成至少经历了一百万年,且百万年间均匀堆积的黄土厚度普遍在50~80米,局部可达150~180米。由于黄土高原的黄土颗粒非常的细,虽然其垂直节理发达、直立性较好(垂直方向承压能力较强),但土质却很松软,容易被流水侵蚀。

大约在秦汉以前,黄土高原曾是一片广袤的森林,但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大片森林遭到砍伐、地表植被遭到破坏,使得大面积的黄土裸露在外,受降雨特别是夏季多暴雨的影响,地表径流大、水流侵蚀作用强,水土流失极为严重,因此黄土高原也就成了我国乃至世界上生态最为脆弱的区域。

由于历史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给黄土高原本区以及下游地区均造成深重的影响。由于水土流失的加剧,使得黄土高原形成了沟壑纵深、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态,这不仅使得本区域土壤肥力下降和耕种面积减小,使得农作物产量下降,而且极易诱发滑坡、泥石流以及塌方等地质灾害。

同时,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每年向母亲河黄河输沙约12亿吨,直接造成了黄河下游地上河的形成,并由于地上悬河的出现,历史上黄河曾数次改道和多达上千次的决堤都与之有很大的关联,而且大堤成为了黄河下游的分水岭,使得黄河下游支流甚少,成为一条独流。

从黄土高原的地貌形态,是由于植被遭到人为破坏以后才逐渐形成的,因此可以说在黄土高原上种树是肯定有作用的。而且实际上,在黄土高原的各种治理措施中,就有生物措施这一项,即通过植树种草等措施,逐渐恢复地表植被,因为植被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作用。

以上内容,欢迎点评!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