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哪些商帮?
优质回答:
在中国古代,每个朝代的发展都离不开经济的发展,一般如果一个国家一个朝代想要延续的时间长一点,那这个朝代的经济实力一定不能太差了。在我国古代,士农工商,商人的地位是最低的,但是,商人也往往都是古代各个阶层里最有钱的阶层,有的朝代的商人,甚至比那些当朝权贵都要有钱的多。其中,在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四大商帮,分别是晋商,徽商,潮商和甬商。这四大商帮,在我国古代,那可真的算得上是十分有钱了。
第一个,晋商。晋商是四大商帮里面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商人团体。晋商顾名思义,就是指山西商人。晋商的崛起大概是在明清时期的五百年间。晋商主要经营的是盐业,要知道,在我国古代,盐业一直是由朝廷所把控的,普通的民间商人根本无法接触到这个行业的生意,所以从此也可以看出,晋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算的上是皇商。
那么晋商到底有多有钱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乔家大院,乔家大院就是当时晋商的主要居住地,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这个村子里住的大多都是晋商,据说,这个村子里所有住户加起来的财富,比当时的国库还要充盈三倍不止。晋商所处的地区山西资源丰富,地大物博。晋商们利用了这个天然的优势,大力发展商业,在清朝时期成为了实力最为雄厚的商帮。然而,这样强大的商帮,在清朝末期还是走向了衰落。可见,国富才能保家,一家富是没有用的。
第二个,徽商。徽商的发展最早是起源于东晋时期,徽州人口数量繁多,然而土地面积却很小,不可能每家每户都可以耕地过活,于是,聪明的徽州人就开始了经商。与晋商主要经营盐业不同,徽商什么都经营,主要有盐业茶业布业等等。徽商的兴盛时期也是在明清时期左右,全国遍地到处都是徽州商人,各地都遍布着徽州商人的生意。而徽商最有意思的一点就是,他们是以儒家学说来经商,后人也多称其为儒商。
徽商与晋商齐名,富裕程度和晋商相比也不遑多让。清朝乾隆皇帝末年,出口最多的商品就是徽商所经营的茶叶。而徽商的资本累积,比清朝当时国库还要多。徽商也是著名的官商,徽州商人经商讲究道德,不会乱做生意,做生意所得财产也会拿出来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放在现在来看,徽商是真正的慈善资本家。而且徽商教导后人要勤俭持家,做生意要诚实守信,也很鼓励后人考取功名入朝为官。徽商能够得到发展,与其经商理念有很大关系。
第三个,粤商。而在粤商中最为出名的就是潮商。潮商指的主要是潮汕商人,潮汕商帮起源于唐朝,兴盛于唐宋明清四个朝代,兴盛的时间非常长。潮商和晋商徽商都不相同。潮商主要做的海上生意,也就是出口贸易。潮汕商人包括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和丰顺县等地区的商人。这些地区,因为沿海,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所以潮汕商帮也是我国古代近代乃至现代出名的海商。潮商的影响及至现代依旧存在,甚至有潮商后人的身价财富可以登上如今的福布斯中国富人榜。潮商向国外大量出口棉布和茶叶,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并且在近现代,汕头港是最早对外开放的中国港口城市。毫无疑问,潮汕商人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
最后一个,是浙商。浙商是这四个商帮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个商帮,起源于两千四百年的战国时期,主要指的是浙江一带的商人群体。浙商的发展在唐代时达到过兴盛的地步,当时商品经济发达,无论是君王大臣还是平民百姓,日常开销都是要进行商业行为的,这就使得浙商有了大量的资本原始积累,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中国产生了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明朝初期,著名的浙江商人沈三万是当时的天下首富。到了近代时期,浙商则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近代工业得以发展,浙商功不可没。直至现代今日,浙商的发展更是达到了空前鼎盛的地步。浙商不仅是历史最悠久的,同样也是延续了最长时间的。
古代四大商帮每一个商帮都对当时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可能社会地位并不高,但他们对当世的发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都是不可磨灭的存在。时至今日,诸如粤商浙商等依旧延续的,对如今的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有着巨大贡献的。
其他网友回答
晋商:
明清时期的山西商人,以经营盐业、票号为主业,商业形式有“驼帮”运茶、“船帮”运洋铜、“票号”汇通天下。供奉关羽,讲求义、信、利,诚信为本,以义制利。兴起于明朝的“开中制”,历史上活跃500年之久。
“以末起家,以本守之”的传统观念,赚取利润后不是投向产业,而是购置土地,束缚了晋商发展。
徽商:
?徽州商人、新安商人,徽州山多田少,只能外出经商。他们尊崇供奉朱子,《朱子语类》、《家礼》等著作被徽商当做经商乃至宗族治理的圭臬。儒商。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持续300多年。
潮商:
潮汕是古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门户,潮商主要靠长途贩卖起家,海上商贸历史悠久,潮汕商人的刻苦耐劳、冒险进取和倚重地缘、血缘的习惯,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因素。
其他网友回答
山西商团是我国古代十大商团中最早崛起的,历史上也称晋商。晋商是在明代中期正式形成的,是我国明清时期非常重要的一个大的商人团体。晋商经过数百年的积淀家底异常丰厚。
徽州商人,又称“徽帮”,形成于唐宋时期。我国古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徽商在明代逐渐走向高峰,主要经营盐、粮、茶、布、?典当、木材等行业。这时的徽商已经完全跨越了地域,遍布全天下,出现了百万级的富商。清代时,徽商达到了顶峰,出现了千万级的巨商。但由于封建统治的日益衰弱,徽商也不得已走向衰亡。
山东商帮也称作”鲁商”,在十大商帮中虽然不像晋商、徽商那样富甲天下,但也独占了北方的优势,在东北地区更是占尽地利、人和。山东商帮在兴盛时期控制了北京乃至华北地区的绸缎布匹、粮食销售以及餐饮行业等,可以说是纵横“商场”,声名显赫。
?
中国古代有徽、晋、陕、鲁、闽、粤、宁波、洞庭、江右、龙游等十大商帮,最大实力最为雄厚。
其他网友回答
从相关资料收集到,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有影响力的商帮分别是晋商、潮商、徽商。晋商指的是明清500年间的山西商人,是明清时国内最大的商帮。足迹不仅遍及国内各地,还出现在欧洲、日本、东南亚、阿拉伯国家。完全可以与世界著名的威尼斯商人和犹太商人并论。晋商的辉煌人物有乔致庸等人。明清时期晋商的富有可以说是富可敌国。资产达千万两不乏其人。八国联军向中国索要赔款,慈禧太后掌权的清政府就向晋商的乔家借钱偿还国债。晋商的经济实力可见一斑。晋商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建筑遗产,著名的有乔家大院、常家庄园、王家大院、渠家大院等。晋商在清朝后期和民国时期衰落啦。徽商起源于南宋时期,明中期至清中叶徽州商帮称雄华夏商界三百余载,徽商以儒家的诚、信、义的道德说教作为其商业道德的根本。使它们在商界赢得了信誉。徽商对十六世纪到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及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徽商帮代表人物是胡雪岩。徽商衰落于清未。潮商也可以称为潮州商帮,形成于唐朝后期,兴盛于明朝。潮商随着海外移民的高潮而崛起于东南亚、香港、潮汕地区。
其他网友回答
伴随几百年商品经济的发展,到明清时期商品行业繁杂和数量增多,商人队伍日渐壮大,竞争日益激烈。而封建社会统治者向来推行重本抑末的政策,在社会阶层的排序中,“士、农、工、商”中商也是屈尊末位。对于商人而言,国家没有明文的法律保护,而民间又对商人冠以“奸商”的歧视。因而,在那样的年代,商人利用它们天然的乡里、宗族关系联系起来,互相支持,和衷共济,于是就成为市场价格的接受者和市场价格的制定者和左右者。同时,商帮在规避内部恶性竞争,增强外部竞争力的同时更可以在封建体制内利用集体的力量更好的保护自己,于是商帮就在这一特定经济、社会背景下应运而生了。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十大商帮,具体为山西晋商、徽州(今安徽黄山地区)徽商、陕西、福建闽商、广东粤商、江右(江西)赣商、洞庭、(今苏州市西南太湖中洞庭东山和西山)苏商、宁波、龙游(浙江中部)浙商、山东鲁商等。
粤商与徽商、晋商、浙商、苏商一道,在历史上被合称为“五大商帮”。广 义上的粤商包括潮州帮(潮商),广州帮,客家帮,其中潮商与徽商、晋商,是中国历史“三大商帮”。狭义的粤商指广州帮。
近年来,“商帮”这一概念被各省的商人们频繁使用,最早提出“商帮”概念的是五大新商帮———山东商帮、苏南商帮、浙江商帮、闽南商帮、珠三角商帮。其他各省商人也纷纷起而效仿,开始按照地缘给自己定位———安徽省和山西省的商人们分别提出了新徽商和新晋商的口号,重庆、河南、河北等地的企业家们也将自己归类,分别冠以新渝商、新豫商、新冀商 其中著名的有十大商帮,具体为山西、徽州(今安徽黄山地区)、陕西、福建、广东、江右(江西)、洞庭,(今苏州市西南太湖中洞庭东山和西山)、宁波、龙游(浙江中部)、山东商帮。
晋商
晋商俗称“山西帮”,亦称“西商”、“山贾”。虽然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周朝的晋唐时期,但真正崛起于明代,至清乾隆、嘉庆、道光时发展到鼎盛期。特别是到清朝中叶,晋商逐步适应金融业汇兑业务的需要,由经营商业向金融业发展。咸同(1851-1874)时期山西票号几乎独占全国的汇兑业务,成为执全国金融牛耳的强大商业金融资本集团,并形成山西“北号(票号)南庄(钱庄)”两大晋商劲旅。
徽商 徽商与晋商齐名,徽商又称新安商人、徽州商人或”徽帮”。它是旧徽州府籍商人或商人集团之总称。徽人经商,源远流长,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代有发展,明成化、弘治(1464-1505)年间形成商帮集团。他们东进苏杭锡常,抢滩芜湖商道,掌控长淮水运口,南达湘、蜀、云、贵、川,往来京、晋、冀、鲁、豫间,远涉西北、东三省。最后,西进赣、湘,沿东南达闽、粤两省,直至扬帆入海与日本进行贸易。此时的徽商达到鼎盛时期,“无徽不成商”开始叫遍天下。
潮商
“潮商”,是潮洲商帮与广东商帮的共同称号,崛起于明朝后期。潮商的辉煌时期,还是在近、现代。在近代,由于外国经济势力的侵入以及中国缓慢地迈开近现代步伐,晋商、徽商等因为固守传统而日渐式微,而潮商却伴随着近代海外移民的高潮而崛起于东南亚和香港、潮汕地区。这期间,潮商虽然在二次世界大战后一度沉寂,但经过战后若干年的苦斗,又终于在上一世纪六、七十年代崛起于香港及东南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