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古代君王为何自称“孤”、“寡”?
优质回答:
首先,先要弄清孤和寡的意思,还有君王皇帝自称孤、寡的原因。
孤:我是孤独的,我是光杆一个,没有左膀右臂。 寡:我没有援助,没人帮我,一个人奋斗很苦。
统治者自称孤、寡是很为了显示皇帝是孤独的,没有朋友,没有可以倾诉的人,是孤家寡人。坐在龙椅上,四边不靠,什么事都得靠自己了。
其他网友回答
孤家、寡人,是古代君王自谦的称谓。
1.字面理解。古人的称谓,一般分为尊称和谦称。称呼别人,一般都是尊称,如:爱卿、令郎、仁兄等,称呼自己,一般都用谦称,如:在下、鄙人、愚兄。君王称呼自己,所用谦称一般都是:孤、寡人。孤,指幼年丧失父母,单独一人,如:孤儿。寡,就是少。君王一般只有一个,因此,引申为君王的自称。一方面表示自己的地位独一无二,另一方面,表示自己薄德寡才,谦虚一下。
2.孤家寡人的历史。自春秋时期,就开始有此称谓。如,《吕氏春秋》:君名孤寡。《老子》:侯、王自谓孤、寡。这两个称谓,早期是侯的自称。《礼记》:分封的诸侯见天子,曰“臣某侯某”。对老百姓,自称曰“寡人”。边远地方的小侯,入天子之国曰“某人”,于外曰“子”,自称曰“孤”。说人话就是:周嫡系诸侯国的诸侯自称“寡人”,四夷的诸侯自称“孤”。
3.天子的称谓。《礼记》:周王作为天子,曰“予一人”。这是天子的专用自称。后来,秦始皇曾用“寡人”作自称,后来,李斯建议:天下皆朕,皇权独尊。朕就是我的意思。建议皇帝用“朕”指代自己。后来,秦始皇就不用“寡人”而用“朕”了。《史记·秦始皇本纪》:天子自称曰“朕”。而以后的王公,则多用“孤”。如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均自称为“孤”,而不用寡人。自唐朝以后,很少再用“寡人”了。
其他网友回答
感谢问答的邀请!我是linux每日谈,本文为原创作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本文约890字,阅读时长约9分钟,感谢您的阅读!
这两个词的全称是“孤家寡人”,是古代王侯或者小国国君的谦称,那为何要以这么悲惨的词语来形容自己呢?本文通过三个方面给您分析下原因。
一、自谦
中国是礼仪之邦,由于文化底蕴深厚,因此称谓和称呼是五花八门各不相同,比如明明是自己最喜欢的宝贝儿子要谦称为“犬子”,对自己的结发妻子妻子要称谓“贱内”,令人很费解是吧?可古人偏偏喜欢这样做,如题,从春秋时期开始,达官贵族就开始称呼自己为孤家、寡人,要知道在古代,鳏寡孤独是最悲惨的四种人,使用孤和寡称呼自己是多么不吉利的词语啊。我觉得,也许高高在上的人,毕竟曲高和寡,只有把自己称谓贬低的谦称,才能与臣子、百姓同乐吧。
(网络配图 古代君王多称自己为“孤”或“寡”)
二、自嘲
古代王侯,天下莫为王土,君王掌管着生杀大权,可以说在封建社会,君王就是至高无上的代表,因此他们总想着找一些词语来形容自己的地位,成为自己特有的标签那最好。众所周知,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就将以前老百姓经常用的“朕”字占为己有,只有皇帝能用“朕”字,老百姓从此不能再说了,再说就杀头。和秦始皇的想法一样,孤和寡便是君王自嘲的一种发明,他们认为既然我高高在上,全天下都是我的,我必定是孤独的,能治理这么大的天下,其实品德也是很高的,可出于谦虚也好,自嘲也罢,便取了也寡字,意为寡德自人,也可能是借鉴了经典著作《老子》中”贵以贱为本”的说法吧,总之,更多的是自嘲的说法。
(网络配图 秦始皇自称为“朕”)
三、自夸
遥不可及的君王,是一人至高无上,全天下人在下的霸主,其实他自称什么都无所谓,在古代,谁敢议论皇帝?谁敢嘲笑皇帝?那在整个世界、宇宙中,就一个皇帝,能不独孤吗?能不寡德吗?因此,我觉得这种称谓更多的是对自己的变成夸赞,为什么孤独?因为皇帝有能力治国有方,将全天下统一了,没有别人能和皇帝平起平坐,那我不孤独是孤独,皇帝就是想说,我也不想孤独,只可惜世界上想不让我的孤独的人都被我灭了或者说还没有出生,谁叫我君临天下呢。因此我觉得自夸的成分更多一些。
其实无论如何理解“孤”、“寡”,实际上都离不开两个关键词,那就是“封建社会”和“君臣礼仪”,无论皇帝怎么称呼自己都是经过精心细选的,也许更深的含义只有居高临下的人才能真正的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