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天上“二十八星宿”的最早起源是哪里?
优质回答:
易学者曰,二十八宿的最早起源于商周时期,经历成形于春秋战国,秦朝,西汉,大成于东汉。二十八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了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是华夏本土天文学者创作。具体如下,东方青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奎,楼,胃,昴,毕,觜,参。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古人称为太极,俩仪,四象,四象又称为四方神兽,分管如下,东方青龙,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南方朱雀,每一个神兽管七个星宿。
古人再把二十八星宿配上二十八个神兽,还配上二十八个人的姓名来定吉凶,例如.结婚嫁娶,兴工进砖,开市,求学,进伙入宅,修造,动土,安葬,出行等…
各位看民历,挂历,每个日期都标出二十八宿,比如,今日是2019年1O月18日,农历九月二十日,“戊子火鬼满”这行字,戊是天干,子是地支,火为纳音五行,鬼是二十八宿“鬼”宿,满是十二建星满日。简单的说,今天是戊子日,五行属火,二十八宿鬼宿值日,十二建星为满日。
其他网友回答
通常我们认为星宿的定义之类不论多悠久,都会是首先源自天文观察,那么二十八星宿的定型与定义也应该是如此。
然而筆者却以为并非尽是如此,这里的“二十八宿星宿”的源泉就非首先自于上古的天文观察。其是源自一个数学模型,然后睿智的上古华贤,将此应用并结合天象星秀观察,便有了所谓的“二十八宿”的星群规划定义了。
考古显示…
1987年在河南省濮阳县城西水坡仰韶文化址中发现了7000年前仰韶文化时期(大概是上古传说三皇时代的晚期)的古人的图腾…
在一个墓室的壮年男性骸骨的左右两侧,有用蚌壳精心摆塑的龙虎图案。
龙形身长1.78米,高0.67米,昂首、弓身、长尾,前爪扒、后爪蹬,其状欲腾飞。
虎形身长1.39米,高0.63米。虎头微低,圜目圆睁,张口露齿,虎尾下摆,四肢交替,如行走状,形如下山之猛虎。
这个就是讫今所能发现最古老的二十八宿的东南西北各七宿(每七宿为一象-合就是大名鼎鼎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之四象神兽了)之青龙、白虎星群的形象记载了。
中华有两张古图,又可以说是一张…这个就是如雷贯耳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河图洛书”了。
易经讲…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是讲:在伏羲皇天下之时,长江(一说黄河)浮现飞天龙马,背负河图;洛水(黄河支流)又浮现巨龟背负洛书赠给伏羲氏(一说洛书是赠夏禹,但被近年考古否定,五千年前的文物耜已刻有洛书图形,比4100年前的夏早出不少)。
那伏羲氏是何时之皇,国内三大在线百科讲伏羲氏是:旧石器晚期的人物,那依考古划分,其至少不晚于12000年前。
河图洛书可以说是中华的文化乃至文明之始!华夏传世至迄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易经就是以此为源的了。
此易之源所衍生启迪了一套对中国影响十分深远的学说…阴阳五行学。古人将此学问称谓“数术”是十分准确的,因为河图洛书并没有文字而只有数字。
阴阳五行学又以天干地支作为工具,来阐述其大义。天干地支是文字,更是符号,是将数字于形式上文字化的符号。
二十八宿的始定义就是源于此了。为什么?
由于在阴阳五行学中,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其中寅卯辰是东是青龙星群也即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
巳午未是南是朱雀也即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酉申戌是西是白虎也即西方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
子丑亥是北是玄武也即北方七宿(玄武七宿是斗、牛、女、虚、危、室)。
这样您看,十二地支于天就是四兽星群了。而五行学中地支又有所谓本藏天干之说,即寅本藏甲丙戊、卯藏本乙、辰藏本戊乙癸;已藏本丙戊庚、午本藏丁己、未本藏己丁乙;申本藏庚戊壬、酉藏本辛、戌本藏戊丁辛;亥本藏壬甲、子本藏癸、丑本藏己癸辛。也就是说十二地支,其本藏了二十八个天干!
也就是说…地支于天就是对应二十八个天干,而这个就是二十八宿了。
由太古之时的华夏圣贤的机缘际会得了一个神秘的河图洛书…然而飞天龙马、神龟不可得,这無疑是神话化的历史故事。
更合符逻辑的推理是…12000年前,也即是与这个众神国度-阿特兰蒂斯的同期,在华夏大地的长江(一说黄河)与洛水(黄河之流)这两大中华民族的文明源泉之水域,有天、河水中各忽浮现可以飞行飞天的物器,其中主人把一个叫河图,一个叫洛书的数学模型赠予此时的华夏之皇伏羲氏,伏羲皇受此启迪而启发了阴阳(五行)八卦,成为华夏文化、文明之源。
古人受阴阳五行学的深刻影响下,不断将天地万物纳入其中,并以物以类聚。二十八宿也在此概念下,并结合了上古天文学者的观察,这样二十八宿也成了阴阳五行学模型的一部分了。
其他网友回答
记载二十八星宿体系的文献可以追溯到商周初期,有关二十八宿及四象的记载,最早见于战国初。是华夏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二十八星宿,又称二十八舍或二十八星,它把南中天的恒星分为二十八个群,再根据四象,冠以四方神兽将其分为四组,每组七个星宿。分别为:东方苍龙七宿:角jiǎo、亢kàng、氐dī、房fáng、心xīn、尾wěi、箕jī;北方玄武七宿:斗dǒu、牛niú、女nǚ、虚xū、危wēi、室shì、壁bì;西方白虎七宿:奎kuí、娄lóu、胃wèi、昴mǎo、毕bì、觜zī、参shēn;南方朱雀七宿:井jǐng、鬼guǐ、柳liǔ、星xīng、张zhāng、翼yì、轸zhěn。随着时间的发展,原本作为标记日月五星所在位置的二十八星宿,作为华夏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古代的天文、宗教、文学及星占、星命、风水、择吉等术数之中。
当然,我们祖先的一大特质——物象化,又要发挥作用了。单单物象化成四方神兽还不够,二十八星宿也需要物象化成二十八位星官。如此这般,二十八星宿结合着木、金、土、日、月、火、水的七曜规律,又有了新的名称,便是现在我们所知的二十八位星官:东方青龙:角木蛟、亢金龙、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北方玄武:斗木獬、牛金牛、女土蝠、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貐;西方白虎:奎木狼、娄金狗、胃土雉、昴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南方称朱雀:井木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