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古代人如何跨年?
优质回答:
其实元旦一词,最早出于南朝梁人《雅乐歌》:”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元是第一或开始的意思,旦是早晨,元、旦合起来,比喻一年的岁首,也就是一年开始之日。我国历代元旦的月日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十二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又以十月初一日为元旦,自此历代相沿未改。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创立了“太初历”,这才又以正月初一为元旦,和夏代规定一样,所以又称“夏历”,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公历)1月1日为新年。
东汉时期,祭祖是元旦的重要活动和习俗。那时候只有杂技演出,大多数是鱼龙曼衍、走绳、藏人幻术等节目,人们以这种形式庆祝新年。
南朝时期,阖家互相拜贺、饮宴,并开展娱乐活动。据粱人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钦桃汤。进屠苏酒、胶牙饧,下五辛盘。”还有画鸡、燃爆竹、悬索、乞如愿等游戏。
北宋时期,宫廷里要举行大规模的朝会,皇帝要受百官的朝贺,人们称之为“排正仗”。此时,常有辽、高丽、西夏、于阗、回纥等地的外交官前来朝贺。
明朝天顺年间民间开始送贺年卡,每逢元旦,正是辞旧迎新的时候,亲朋好友之间互相赠送贺年卡祝福新年快乐。据有关史料记载,我国明朝天顺年间,民间就已经出现了贺年卡。有人用二寸宽、三寸长的笺纸,在上面印制出美丽精巧的梅花图案,并且写上姓名和地址。到了元旦这天,爆竹声声,春联鲜艳,人们互相拜年,有人就拿着自己精心制作的贺年卡赠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清朝的春节是要过一个月的。从康熙朝开始,每年的十二月初一日,皇帝都有“开笔书福”之典,以为民祈福。由皇帝亲自写福字,张贴在皇宫内廷各处,以示吉祥如意,还把其它的“福”随着奏折颁赐给外任的直省官员,作为新年礼物,以示慰问。
其他网友回答
天之行,你是什么跨年的?我是怎么跨年的?你回答我?
其他网友回答
古人不过元旦,只过农历春节,春节阖家团圆,辞旧迎新,不能缺少的是酒水,一是烘托气氛,二是驱邪祈福。
主要以椒柏酒和屠苏酒两种酒为主,椒柏酒是用椒花和柏枝泡制而成。
喝完一杯椒柏酒还有一杯屠苏酒,正是王安石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是也。而且喝酒小孩子也要参加,像现在某些地区还有这种习俗,哪怕牙牙学语的孩子都会用筷子沾点酒在孩子舌头上抹一下,用以驱邪。
酒喝完了之后,还是驱邪……
《风土记》有云“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张仲景方亦有云“”鸡子即是生鸡蛋。
春节雏形“腊祭”从夏朝就有,人们会在冬天过去春天来临的时候将家中的牲畜宰杀以祭祀先祖和上天,祈求来年平安风调雨顺。
到了繁盛的唐朝春节有不同叫法,名为元正,而且春节有假期七天。
在元正前一天晚上大家彻夜不眠的守岁,皇宫更热闹非凡有歌舞、相扑和舞马等娱乐活动。
一直到清朝皇宫里会邀请民间艺人入宫表演节目,曲目繁多,甚至还包括现在的相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