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文德皇后贤淑大方深得唐太宗喜爱,为何会英年早逝呢?
优质回答:
谢邀。
这个问题两部分毫无联系,得帝王喜爱就不会早逝?还是分析分析为什么长孙皇后为什么只活到三十六岁好一些。
三子四女,长孙皇后生育过多。
长孙皇后是十三岁嫁给了李世民,从18岁就开始给李世民生孩子,前三个孩子一年一个;之后停了几年,27岁、29岁、30岁、33岁又生了四个。十六年生了七个孩子,平均两年三个月生一个。
初唐时期,尚不以丰腴为美,长孙皇后应该是个苗条秀美的女子,身体底子不一定很好。
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宠爱是没的说了,但过多的生育,也必定对长孙皇后的身体造成伤害,尤其在医学和营养学不发达的古代;
长孙皇后死于产后并发症可能性最大。
长孙皇后是贞观八年34岁时生下了最后一个孩子,(八月出生可能性较大,因为封这个孩子公主位是在八年后的八月,应该是满八岁。)之后在十月份陪同李世民前往九成宫过冬。史书记载这时开始染病,而且很严重。之后一直到贞观十年六月去世,中间病重一共一年八个月。
什么疾病能造成一个古代皇后无法医治并带来死亡?
后素有气疾,前年从上幸九成宫,柴绍等中夕告变,上擐甲出阁问状,后扶疾以从,左右止之,后曰:“上既震惊,吾何心自安!”由是疾遂甚。《资治通鉴》
本人并非学医出身,只能求助网络,根据百度得知:
1、气疾即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淋巴系统紊乱引起的疾病,肝、脾病变引起的不适有时也归入气疾类——百度百科2、高龄产妇对母亲的危害,易患妊娠高血压、先兆子痫等疾病;因高龄生育,关节韧带组织弹性差,子宫易出现宫缩无力导致难产;易发生产后感梁及产后贫血;易造成身体衰弱——百度百科
(以上内容摘自网络,请专业人员指正。)
长孙皇后生病后,李承乾过来服侍,长孙皇后能够清醒的认识到“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临去世前,同样思维很清醒,劝谏李世民继续重用房玄龄、不要多加恩宠给自己的家族等。
这应该都说明长孙皇后患上的是不是急症,但当时的医生无法医治,就像红楼梦里的王熙凤。这与高龄产妇产后风险比较接近。
因此,长孙皇后死于产后并发症的可能性最大。
(唐代仕女)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其他网友回答
那个时代人的平均寿命留不高,医疗落后,别说长孙皇后,唐太宗都没活到60岁,也算英年早逝。李渊的父亲,夫人都早死,李世民的弟弟李玄霸也早死,长孙皇后和李世民的儿女也夭折了一大半。即使是皇帝之家,卫生条件可能还不如现在的普通百姓。
而且古代女性面临很多对健康不利的因素。长孙皇后不到13岁就嫁给了李世民,而且生孩子也很早,数量也不少,这对身体不好。她们的化妆品很多都是铅砷汞制成,肯定重金属超标。加上长孙皇后是个很努力的人,这样身体不好也不奇怪了。另外居住条件不好可能也有关系。长安太极宫太潮,杨坚和李世民都住不下去,夏天经常去离宫九成宫避暑。有时长安城还有水灾,唐高宗就差点没命。冬天的炭火排放也不合理,失火和一氧化碳中毒是很经常的事。古人早死再正常不过。
其他网友回答
若论中国历史上谁是第一贤后,非长孙皇后莫属。她13岁嫁给李世民,互相扶持,一起度过23年的风雨历程。于情俩人是伉俪情深,于政相辅相成,可谓明君贤后,交相辉映,共同缔造著名的贞观之治。
长孙皇后在位期间,深知外戚干政对国家造成的危害以及对家族带来的灭顶之灾。她多次劝说李世民免去自己哥哥长孙无忌宰相之职,李世民不听,毕竟长孙无忌是玄武门之变的功臣,也是一个能担当大任的人。长孙皇后见劝说无效,亲自动员自己哥哥主动辞职。最终,长孙无忌落个闲职高薪,逍遥自在。长孙皇后临终有六条遗言,其中五条李世民都言听计从,唯有不能重用长孙无忌这一条,他没有照办。反而在长孙皇后崩逝后,旋即提拔长孙无忌为宰相。从后来长孙无忌凄凉的下场开看,长孙皇后真的先见之明。
李世民能成为历史上著名的善于纳谏的皇帝,与长孙皇后的影响力密不可分。有一次 ,李世民从朝堂沉着脸回到宫中,怒气冲冲的说:有一天,我非得杀了这个乡巴佬!长孙皇后问咋回事。李世民说:魏征常常在朝堂上,对我出言不逊,让我难以下台,如此在大臣们面前还有什么尊严可说呢!长孙皇后听罢,既没有劝说,也没有煽情,而是回到屋中。换上皇后的朝服,出来就是给李世民一拜:贺喜皇上了!李世民懵了:你这是什么意思,我喜从何来!长孙皇后笑着答道:妾闻自古只有皇帝贤明大臣才能正直不阿。今天魏征直言犯谏,不正说明陛下是英明之君吗,这个难道不值得庆贺吗!李世民听后,转怒为喜。长孙皇后正是利用女人的温柔与智慧,佑护忠贤,劝说李世民多行善举,爱护黎民。
贞观9年,长孙皇后的生母离世,紧跟着高祖李渊驾崩。对李世民夫妇无异是个沉重打击。双重丧期的哀痛,诱发长孙皇后早年罹患并时常发作气管炎,次年,病势愈加严重,各种药物都无济于事。贞观10年6月,长孙皇后甭逝于太极宫的立政殿,年近36岁。李世民悲痛欲绝,从此,再也没立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