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古代皇帝怎么过春节?
优质回答:
春节时节热热闹闹,让人欢颜笑语。现代的春节要祭神祭祖,拜皇天后土,贴春联门神,守年岁,吃饺子,麻将小赌怡情等必备项目,都是从中国古代源远流长下来并在现代集合大成。
历法参照对象不同,造成过春节时节不同
在汉朝之前先秦时期,都是使用古老历法《颛顼历》,这本历法的特点就是每年十月作为新一年的正月,那时候也是金九银十的秋收季节,庆祝丰收,那自然主要的活动就是祭天祭祖等祭祀活动为主,并没有什么可娱乐性活动。
在汉武帝时期,经过太史令司马迁号召一大帮人进行深入讨论与研究之后,形成《太初历》,这是在《颛顼历》基础上不断地的完善与取得可喜的进步。最大的不同就是以每年的正月为新的一年起点,那就是我们目前每年过的农历新年正月的由来。也一直继承到至今未变。不过到汉朝也是祭天祭祖祈福等祭祀活动为主。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每年除夕就要开始守岁了,唱戏曲,不仅要祭天祭祖还要开展一系列的祈福活动,开始盛行在新年一家子围一起吃团圆饭,还可以张灯结彩。
一直到盛唐时期,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共享一片繁华,在春节期间,直接取消宵禁,过一个祥和年,还在大明宫做火树银花不夜天的花灯进行展示,贴上尉迟恭与秦琼这两位大名鼎鼎的将军作为门神,还要祭天祭祖祈福,佛门上香祈福等活动,当然过年吃饺子开始盛行起来,而且那时候的饺子更现在的形状都差不多。
接下来到宋朝,商品经济发达过程中,张灯结彩,上大街上游玩,舞文弄墨,打牌,祭天祭祖祈福等活动,火药发明运用,烟花开始上市已经具备全了。
延续到清朝时期整套流程才非常完善,我们对于春节时期,皇帝都干什么才有很强的套路。比如“十全老人”乾隆皇帝。在新年子时一刻也是大年初一零点到一点就要开始迎年,起床忙乎起来自己的礼仪祭拜套路活动。先到钦安殿内供奉道教中的北方神玄天上帝,又称“真武大帝”祭拜,祈求上苍新一年自己家安定祥和。然后在祭拜“斗坛”,礼遇北斗七星,目的也是消灾驱邪,延年益寿,天下升平的祝愿。在到自己家祖先牌位祭拜先皇太庙列祖列宗,保佑大清王朝千秋万代,在到天地香台上,祭拜诸天神像,邀请新年到了,大家快享用。这感觉清朝对于过年的节目,都是道教的祭祀活动项目。
中途休息一会,差不多天亮,就要开始在乾清宫吃饺子之后,就要到清朝信仰-萨满教去消灾祈福,在赶回去慈宁宫太上老佛爷那里,自己第一个去给老妈拜个年,问个好。然后自己在端坐着,等待不同品阶官员进来磕头谈心,鼓励一番。当然要在每日早朝能够占个位置的官员才有资格,按照批次来给皇帝与太后拜年。
这大年初一过了,剩下休假那几天,没什么紧要的大事,是不用全部人上朝,只是安排人员值班就好。那皇帝肯定是跟着自己的后宫佳丽一起打打牌,张灯结彩,赏花灯,挂灯笼,放烟花,在床上做羞羞的事情了。接下来就是皇帝像老农一样,在皇家后院开辟小田,进行牵牛犁田“春耕”。这整个春节假期打完收工,正式上班。
其他网友回答
要说这皇帝过年啊,其实每个时代都是不同的哦,。
比如在咱大清,对于皇帝,春节主要可能是一些外事交流啥的。这里面,皇帝过年也会和咱老百姓一样贴福字、放鞭炮、吃年夜饭啥的,只是比咱牛叉一点啥的,更加装逼一些。像是皇家过年时用的对联采用挂的方式,而非民间人们常用的粘贴。这样不仅用起来干净,而且如果保存得法的话,可以多次使用,现在来讲就是环保。像目前摆放在沈阳故宫的一副皇家对联,就是光绪年间的,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皇帝过年也休,放一个礼拜休5天。
皇帝一般在腊月二十六日“封笔”、“封玺”,放假是挺早的,在正月初一的大典上重新“开笔”、“开玺”。而大臣们会早早就备好“表”呈献给皇帝,就是给皇帝吹捧吹捧。全国各地的大小官员们,也在这时向皇帝所在的方向遥拜,到底拜没拜谁也不知道。皇帝便将早已备好的装有“如意”的荷包,赐给身边的八旗子弟、宫女太监们。在这荷包里的“如意”通常有金如意、银如意、玉如意和银钱几种,有钱人就是不一样。往往这个时候,身份最为低微的人获得的赏赐最多。
皇帝过年时的饮食,往往比平时更加奢侈。为了遏止皇家饮食方面的巨大的资源浪费,皇帝会采取新年祝福的形式将这些美食赏赐给臣子。不仅在过年,就是平时,皇帝也经常使用。
总之啊相比于民间的年味,古代皇宫虽然吃的很丰盛,但却少有年味,充满繁文缛节,很是教条味以及官场气息,至少皇帝不会亲自放爆竹吧,贴个窗花啥的。
其他网友回答
有诗为证,写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