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靖参加玄武门之变了吗(李靖李世绩为什么不参加玄武门之变)

网友提问:

唐朝第一名将李靖,为什么不参加“玄武门之变”呢?

优质回答:

但凡有才情主见和正气人品的人,往往都不屑于去干涉参予同室操戈内斗之间的矛盾中去。

也许,这就是做人的根本原则和底线。

家国之事,无疑,李靖和秦琼同是守则守信之人。

其他网友回答

李靖是隋朝名将韩擒虎外甥,和白起、韩信、岳飞四人被誉为没打过一次败仗的常胜将军。

李世民可以说是李靖恩人,刀下救了李靖。李渊要在太原起兵时,被李靖预料到了,李靖想去扬州隋炀帝杨广那里告发李渊,被阻隔在长安。李渊攻入长安,抓住了李靖,想杀李靖,李靖大声说:唐王起兵为了天下,怎可因私怨而斩壮士。李世民看李靖气质不凡,为他向李渊求情,救下了李靖。

李靖是非常讲原则的人,忠于大唐社稷,而不愿意参加“玄武门之变”。

李靖主要是和李孝恭参加平定江南地区战役,而李世民主要是经略长江以北中原地区,两个人一南一北为大唐打天下,不在一起军事行动很长时间,因此不便联系参加“玄武门之变”。

搞“玄武门之变”是非常危险的,需要紧密核心层,李靖军事能力是首屈一指,但是可能没进入李世民核心层。

李靖当兵部尚书之前基本在外带兵,不在长安是不方便参加玄武门军事行动的。

李靖身边军队、身边人不算李世民嫡系,李世民轻易不敢联系李靖参加玄武门之变的。

其他网友回答

堪称千古一帝的唐太宗李世民的皇位来源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玄武门事变中,李世民带领手下的天策府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瑾等斩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进而逼迫李渊让位,坐上了龙椅,史称唐太宗,年号贞观。

李世民登上皇位后,对大舅子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人大加封赏并重用,而作为大唐的军神李靖同样在贞观朝得到了重用,而李靖并未参加玄门门事变,这是为什么呢?

一、李靖的性格原因,决定了他不会去冒险参加玄武门事变

李靖的性格沉稳,对任何事都是深思熟虑,从他作战未尝一败而成为大唐的军神就可以看出来,没有把握的事情从来不去做,即便是当初李靖告秘差点被李渊斩杀,而李世民救他一命的份上,他都不会去冒险参与玄武门事变,这是性格原因。

二、条件不允许他参加玄武门事变

《唐书》记载:”八年,突厥寇太原,以靖为行军总管,统江淮兵一万,与张瑾屯大谷,时诸军不利,靖众独全……”。因此玄武门事变时,李靖为灵州行军总管,与突厥正在鏖战,是没有条件参与玄武门事变的。

三、李靖根本不需要参与玄武门事变来获取荣誉

李靖的兵法韬略在众人心中是极为敬仰的,在玄武门事变前,李靖已经深得朝廷重用,多次任命为行军总管攻打突厥,爵位也已经位居公侯,已经身居高位的李靖根本不需要参与玄武门事变来获取荣誉,因为不管是李建成登上皇位还是李世民登上皇位,都只会重用他,所以他不需要冒险参与玄武门事变。

四、李靖虽未参加,实则已默许

根据司马光资治通鉴记载,长孙无忌、高士廉、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人劝李世民发动政变除去李建成和李元吉,李世民犹豫不决,于是与当时的灵州大都督李靖商量,李靖没有答复他,李靖已经完全知晓了李世民的计划却没有向李渊或李建成泄露,其实相当于默许偏向于李世民的发动政变。

结论

李靖战功卓越,极为擅长用兵,可谓是文韬武略样样精通,他虽未参与玄武门事变,但是他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了大唐的军神,位居兵部尚书,封为卫国公,被列为凌烟阁二十四臣之一,可谓是名垂青史。

其他网友回答

李靖没有直接参与到“玄武门之变”当中,是因为李靖并不是一个只知冲杀的武将。曾经是太子李建成重要谋士的王珪曾当着李世民的面点评李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李靖。

隋朝影响时局的重臣,时任吏部尚书左仆射的杨素,曾拍着自己的坐床,意味深长的说道,”卿终当坐此。”

李靖文武双全且愿意立功立事,为什么不选择参与玄武门之变放手一搏呢?

早在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爆发的前夜即六月三日夜,命尉迟敬德持佩剑,带着他的口谕,强令房玄龄和杜如晦见他。以往房玄龄二人曾经劝谏李世民早早动手,李世民犹豫不决,此次为了确保房玄龄和杜如晦节外生枝并展现他的决心,李世民对着尉迟敬德下达了死命令。

《旧唐书·尉迟敬德传》太宗大怒,谓敬德曰:”玄龄、如晦岂背我耶?”取所佩刀授敬德曰:”公且往,观其无来心,可并斩其首持来也。”

李世民的话自然含有气愤的语气,可是内心深处谁是他关键时刻可以倚仗的股肱之臣,谁是可以用金钱美女以及未来憧憬拉拢且必须要拉拢的人,心中早有了计较。

李靖还有徐世勣,却都没有位列上述两方面之中。李靖不是不识时务,握兵观望。富贵荣华,光宗耀祖,阴萌子孙,连绵不绝是李靖内心渴望的。还是在隋朝时,年轻的李靖就有一句话,经常挂在嘴边,以至于人尽皆知。

《旧唐书·李靖传》:”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

但是,他在玄武门之变前夕,依然拒绝了李世民好意。

《资治通鉴·191卷》:侯君集及尉迟敬德等,日夜劝世民诛建成、元吉。世民犹豫未决,问于灵州大都督李靖,靖辞;问于行军总管李世勣,世勣辞;世民由是重二人。

时为秦王的李世民开府治事,文有长孙无忌等十八学士,武有尉迟敬德侯君集等一代名将。甚至退路已经安排妥当,派温大雅入驻洛阳掌管文事,张亮率军一千进发洛阳,沿途招兵买马。纵然政变失败,依然可以退入洛阳,重振旗鼓,大战太子李建成。此时的李世民,正是李靖口中的遇主逢时,大展宏图之时。

可是,李靖究竟还是没有点头同意。

李靖“自锁上变”西入长安,唐高祖李渊平定京城,李靖被擒。获释后,进入李世民幕府,跟随李世民东征王世充。

《旧唐书·李建成传》:由是皇太子令及秦、齐二王教与(李渊)诏敕并行,百姓惶惑,莫知准的。

父子四人的诏敕、令、教。三种命令并行,官员无所适从只能以先到的为准。期间,李世民准许淮安王李神通占据洛阳土地,李渊恩准张婕妤之父拥有同一块土地而其了争执。李渊大骂李世民,非我昔日子也。李世民逞一时意气,令李渊婕妤李神通三方皆气愤不平。此时还是在武德四年。在此之前也就是武德二年,与李世民私交不错,又在李渊身边任职的刘文静被处死。(贞观二年,李世民给与平反。)

之后,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结盟,协力与李世民争斗,直至玄武门之变前夕。

以往宾客盈门,文武之才,络绎不绝的场景不复存在,世民腹心唯长孙无忌尚在府中,府中唯一如汉朝陈平一般没有底线的杜淹,也因“杨文干谋反案”被贬出京城。谋士房玄龄杜如晦杜二人相继受命出任朝廷官职。

反观李建成外联幽州大都督李瑗,幽州总管、镇泾州的罗艺,内结封德彝,张德妃尹婕妤,并有齐王幕府东宫洗马魏征等人,背后又有李渊的支持。

武德五年之后,一向率军出征的李世民被冷藏了起来,武德六年至九年基本上困在长安城中,取而代之是太子李建成以及李元吉。

李靖则跟随在河间王李孝恭江淮地区大显身手(高祖以孝恭未更戎旅,三军之任,一以委靖。李孝恭多数情景充当监军的角色),上书十策谋后取盘踞在江淮的萧铣、辅公祏,而后率江南兵一万北上抵御突厥。

这个时候,并州总管张公瑾大败,投奔驻扎太谷的李靖。李世民受命救援,但只有数十人跟随,刚到达蒲州,突厥便与李渊达成和议,退兵了。李世民也退回了长安。

张公瑾在玄武门之变前夕,抬手打掉了李世民用来占卜的用具。可见,张公瑾在秦王府中地位。

李靖与李世民来往并不多,只在东征王世充的数月时间内有过重叠以及张公瑾的描述。李世民非常了解李靖,李靖却不知李世民究竟是何打算。

李靖突然接到联合的讯息,李世民此时的势力已经不如李建成李元吉二人的联合,正在奉命抵御突厥的李靖自然不敢贸然答应。

其他网友回答

说李靖是唐朝第一名将显然有些言过其实了,唐王朝自太原起兵始便不断吸纳、延揽人才,说猛将如云并不为过,诸如程知节、尉迟敬德、秦叔宝等等,比比皆是。甚至连唐高祖李渊的儿子、死于“玄武门之变”的巢剌王李元吉也都是一等一的悍将!据说李元吉曾经与尉迟敬德比武,打了个平手……能和尉迟敬德这样公认的猛将打个平手,足见李元吉的武力值还是相当强悍的。唐王朝的这些开国元戎们到底谁是第一名将?根本无法做到精确排名,或者说他们都堪称一流名将!后来的所谓“凌烟阁功臣”排名,更多地也还是从政治角度进行的排名,而不单纯是能力或军功。

李靖何许人也

李靖,和唐王朝的宗室一样、也出身著名的陇西李氏家族。但是,李靖家这一支和河间元王李孝恭那些远支宗室相比,与唐王朝大宗的血缘还要更加疏远得多!大概其就是那种出了不知道多少服的同宗吧……因此,李靖虽然姓李,却没有被纳入唐王朝狭义宗室范畴。李靖的祖父李崇义(非李孝恭之子)曾经担任过殷州刺史、父亲李诠曾经担任过赵郡太守,算起来李靖也是一位“官N代”了。李靖的娘舅则更加出名,他就是隋王朝的名将韩擒虎!由此可见,李靖家的背景还是相当惊人的,远不是程知节、尉迟敬德那些人可比的。尤其是在那个讲究门第的时代,李靖作为关陇世家子弟,各方面都是拥有很大优势的。

因为拥有关陇世家背景、娘舅又是随隋炀帝杨广灭陈的名将韩擒虎,李靖很早便进入了隋王朝的国家机关,担任长安县功曹,之后步步高升……因为娘舅韩擒虎的关系,李靖虽然官职不高,却能经常和尚书左仆射杨素、吏部尚书牛弘这些高官“近距离接触”!而且颇得这二位的赏识。后来,李靖调任马邑郡丞,在时为隋王朝唐国公、太原留守的唐高祖李渊帐下与突厥作战。隋末,天下大乱,李渊也四处招兵买马、蠢蠢欲动。机警的李靖很快便发现了李渊“谋逆”的苗头,于是将自己伪装成囚徒,奔赴江都向隋炀帝示警。结果,刚走到长安,关中地区便已经彻底“天下大乱”了,李靖也只得滞留长安……

不久之后,李渊在太原起兵,随即便攻陷了长安,滞留长安的李靖成了李渊的俘虏并且被送上了断头台。就在快要人头落地时,李靖学着当年的韩信高喊了一句韩信曾经用来保命的“上不欲就天下乎?而斩壮士!”(具体内容略有不同,但意思大体一致)就这样,李靖竟奇迹般地保住了性命,并且获得了李渊的重用、被纳入了李世民的幕府之中、“用作三卫”。当然,或许李渊也就是做做样子,顺带着试试李靖的成色,根本没打算真杀了他。

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李靖虽然归时为秦王的唐太宗李世民节制,但大多数时候,李靖的直接长官却是李渊的堂侄、时为赵郡王的李孝恭!换言之,李靖只是李世民名义上的下属,却不是李世民的嫡系。他的角色更侧重于国家层面,李世民对他的所谓“器重”也更加侧重于国家层面,这是李靖与程知节、尉迟敬德等人最大的区别。从某种意义上讲,作为关陇世家子弟的李靖,对他而言谁当皇帝并不那么重要。李世民当皇帝他有大好前途;隐太子李建成当皇帝,他同样有大好前途……

李靖为何不参加“玄武门之变”

前面说到了,作为关陇世家子弟的李靖,对他而言谁当皇帝并不那么重要。而且,他本就不是李世民的嫡系,李世民当上皇帝,对他而言和李建成当皇帝区别不大,不会获得更大的政治利益。简单说就是,谁当皇帝我忠于谁。李渊当皇帝我忠于李渊、李世民当皇帝我忠于李世民,如果李建成成了皇帝,我同样忠于李建成!这是彼时关陇世家子弟的通病,他们不太愿意涉足皇子之间的争斗,更在乎自身和家族的利益,李靖也不能免俗。

即便李靖彼时身处长安,恐怕他也不会轻易卷入李世民与李建成之间的争斗。保持中立,二人谁当皇帝,李靖都可以屹立不倒。可一旦站队了,成则赚的盆满钵满、败则败得满门不存!虽然有利可图,但风险实在太大了……更重要的是,彼时李靖根本不在长安,又怎么参加“玄武门之变”?武德八年,东突厥颉利可汗率领十余万大军越过石岭、大举进犯唐王朝的龙兴之地——太原。李渊随即命李靖率军驻守太谷,与并州总管任瑰合作、协防太原。后来,因为突厥来势凶猛,太原附近的守军大败、任瑰全军覆没,唯有李靖所部全身而退。不久之后,李靖调任灵州道行军总管,继续抗击东突厥。直到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爆发,李靖一直身处抗击东突厥的战场之上,又如何分身回长安参加“玄武门之变”呢?

综上所述,“玄武门之变”爆发时李靖正身处与东突厥对抗的战场之上,根本没有机会参加。再者说,即便李靖身处长安,以李靖的身份、背景,他也绝对不会轻易卷入皇子之间的争斗、不会参加“玄武门之变”,哪一方也不会参加!因为李靖本就不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嫡系,他属于关陇世家集团,是关陇世家集团在军事方面的代表人物之一。北朝、隋唐时期,是否改朝换代、由谁来当皇帝,从来都不是关陇世家子弟们关注的重点……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