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凯恩斯主义(如何评价凯恩斯主义宏观调控政策)

网友提问:

如何评价凯恩斯主义?

优质回答:

流动性陷阱指当名义利率降低到无可再降低的地步,甚至接近于零时,由于人们对于某种“流动性偏好”的作用,宁愿以现金或储蓄的方式持有财富,而不愿意把这些财富以资本的形式作为投资,也不愿意把这些财富作为个人享乐的消费资料消费掉。国家任何货币供给量的增加,都会以“闲资”的方式被吸收,仿佛掉入了“流动性陷阱”,因而对总体需求、所得及物价均不产生任何影响。

凯恩斯在指出货币的投机需求是利率的递减函数的情况下,进一步说明利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货币的投机需求将趋于无穷大。因为此时的债券价格几乎达到了最高点,只要利率小有回升,债券价格就会下跌,债券购买就会有亏损的极大风险。于是,不管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有多大,人们都将持有货币,而不买进债券,债券价格不会上升,利率也不会下降。这就是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在这种情况下,扩张性货币政策对投资、就业和产出都没有影响。

其他网友回答

凯恩斯主义拯救了资本主义。1929年以后资本主义世界陷入了长期的“大萧条”,“大萧条”使人们对资本主义能否存在下去产生了怀疑。“那时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资本主义的最终覆灭已经指日可待,而资本主义的企业家和政治领导人则悲观失望,很难相信市场机制能够将他们拯救出来。”是凯恩斯主义将资本主义从覆灭的边缘拯救了回来。

凯恩斯主义是为诊治资本主义的弊端而诞生的。“充分就业”和“需求管理”是凯恩斯主义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特征。凯恩斯指出,我们生存在其中的经济与社会的主要缺点在于不能提供充分就业以及在财富与所得分配方面的不公平。“故若现在采取步骤,重新分配所得,以提高消费倾向,则对于资本之生长大概是有利的。”其次应该降低利率,刺激消费。再次,必须放弃自由放任主义的传统政策,依靠和实施政策干预。凯恩斯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的一种改良。

凯恩斯的门徒认为,既然在萧条时,凯恩斯所主张的扩大内需的宏观政策能够将社会经济从萧条中拯救出来。那么当经济过热出现通货膨胀时,抑制内需的宏观政策同样能够冷却过热的经济运行。通过这种扩张性和收缩性的宏观政策,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便可避免有害的上下波动,得到稳定发展。针对经济波动的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称为宏观经济管理,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都在不同程度上推行了宏观经济管理的办法,目前仍在继续推行。

凯恩斯主义容易让人忽视的一个特点是承认资本主义存在收入分配不公。正是在凯恩斯主义的影响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各国开始推行福利国家建设,社会保障水平得到大幅提高,社会贫富差距在二战后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得到显著缩小。

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以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社会经济已不存在生产相对过剩的矛盾,反而是福利过度生产相对不足。此时讲究如何增加有效需求的凯恩斯主义当然不再有效,反而会加重经济的内在矛盾。从而使社会经济陷入长期的“滞胀”局面。所谓“滞胀”局面是指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凯恩斯主义对此无能为力,之后就被新自由主义所取代了。

其他网友回答

凯恩斯主义是最早的“需求管理经济学”体系。

凯恩斯深刻体会到,在新的历史背景下,社会产品需求、货币供需管理,是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环节,因而开创性的建立理论体系。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