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正六品的武官千总,与七品知县大人相比,到底谁的权力更大?
优质回答:
想要客观的来比较千总和知县究竟谁大谁小,就必须把它们放在同一个时代做比较。
其中,知县这个职务称呼,最早起源于唐朝,等到宋朝时,就变成管理一县的行政长官,不过当时这个职务主要是由中央派遣的官员代理,属于非正式地方官;等到明清时期,知县才正式成为一县的正式长官,官阶为正七品,俗称“七品芝麻官”。
至于千总这个职务,它最早起源于明朝嘉靖二十九年,当时明帝国政府改革三大营,设副、参、游、佐、坐营、号头、中军、千把总等官。其中这个千总,就是千夫长副职的意思,通常会设置两个,各带兵500人。
等到清朝时,千总变成为绿营兵的常设编制,当时清朝在每个省都设立一位从一品的提督,提督负责管理全省的绿营军。同时每个省划分为好几个镇,每个镇的最高长官为总兵,总兵为正二品的武官,负责管理八九千驻军。总兵的助手是从二品的副将,再下是正三品的参将、从三品的游击、正五品的守备、正六品的千总、正七品的把总等。
对比明朝和清朝的千总,明朝千总的含金量明显要高于清朝。
因为,明朝的千总,属于三大营(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里面的军职,而三大营又是明帝国政府的中央军、王牌军。从这层意义上说,明朝千总属于是妥妥的中央政府官员,套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明朝千总属于是央企编制。并且,明朝有资格担任千总的人,大都是军功子弟,且为世袭。
反观清朝的千总,它是绿营兵里面的军职,且不再是世袭军职。大家知道,清朝绿营兵的地位和福利待遇,相比于八旗兵来说,明显要低一个层次,属于是二等兵。从这层意义上说,清朝千总只能算是地方政府官员,再套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清朝千总属于国企编制。
接下来,我们再看下知县,客观来说,明清两个时代的知县没有多差别,都是县级行政单位的最高行政长官,负责管理一县的大小诸事。
在这种背景下,对比明朝的千总和知县,一个属于是中央官员,且为世袭,且担任者多为军功子弟;另一个属于是地方官员,非世袭;另外,明朝武将及其家庭都属于军户这个特殊群体,拥有单独财政体系。
从这层意义上说,虽然知县所管理的事情要远远大于千总,但明朝千总背后实际所拥有的权力和地位,显然要高于知县,至少明朝知县绝不敢与明朝千总叫板。
再对比清朝的千总和知县,一方面两个都属于地方官员,且都为非世袭。另一方面,按照清朝的惯例,武官们的品级都明显高于同等级的文官,但实权却低于同级别的文官。
比如,八旗兵的最高官职驻防将军,虽然官阶是正一品,但其权力却远低于正二品的总督。至于绿营兵的最高官职提督,官阶比驻防将军还要低,只有从一品,并且其所拥有的权力比从二品的巡抚还要低。从这层意义上说,清朝正六品的千总,其所拥有的实际权力,自然也就无法与正七品的知县相提并论。
其他网友回答
有位伟人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肯定是武官大了,现在说的县团级,(副处)平时县长大,战时团长大,就这个道理。
团长回地方能当县长,县长去军队不一定能当团长,当个团参谋副政委的就不错了。
其他网友回答
清朝是实行以文制武的制度,武官与比自己低两级的文官行平等礼,同时排名还是比你高两级的武官前面。
不过他们说的两级不是并不是两个品级,那时候实行的是九品十八级,每一个品级有正有从之分,所以六品武官的千总比七品的文官知县刚好高两级,所以他们就是平级。同时排名的时候,文官在前,武官在后。因此,知县比千总地位略高。
现代社会也是一样的,如一个部队驻军在地方,团长政委跟县长书记都是县团级,但团长政委只能兼任常委,排名在县长书记之后,同样的道理。
其他网友回答
不知道题主问的是哪个朝代,和平时期古代文官比武官吃香,战争时期武官比文官重要但是封建时代和平的时候多,所以一般情况下同等级的文官比武官大,如果是宋朝,武官比文官高三级也不敢在文官面前拿架子!
其他网友回答
明眼人一看就明白六品高于七品!叫做官大一级压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