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风·卫风·氓》是课本(语文课本风)

网友提问:

高中语文将《国风·卫风·氓》编入教材有什么意义?

优质回答:

先抛开这首诗的进步意义不谈,单单说,这首诗里的三个成语,二三其德,夙兴夜寐,信誓旦旦,作为高中生就必须要掌握了解。

二三其德说的是男人朝三暮四,三心二意。

宿兴夜寐说的是女人起早贪黑,操持家务。现在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勤奋刻苦。

信誓旦旦说的是男人的花言巧语。

我用成语A来解释成语B的前提是,对方要明白成语A意思。不学又怎么会明白呢?

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文化的传承,所以高中得学。

再来说它的进步意义。

诗中的女主角在发现这个男人早已不复当初追求她时的温情脉脉,甚至对他拳脚相向时,这个女人很快认清他的真面目,再也不会被他的花言巧语所蒙骗,果断得跟他一刀两断。

我们的《反家暴法》都实施多久了?《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都播出快20年了。

然而现实中我们还是不难发现,有很多已婚的女人仍然在承受着家庭暴力。问她们为什么不离婚?十有八九的说辞就是为了孩子,为了这个家。

其实都是为自己的怯懦和不勇敢找借口。

从表面上看,这是家暴问题。从根儿上看,还是女人的人格独立的问题。

再对比一下《氓》中的这个女人,我们就能明白教育部将《卫风·氓》列入高中语文教材的良苦用心。

自从进入父系社会,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当中,女人就是男人的附属品。男人三妻四妾,喜新厌旧,始乱终弃,却要求女人三从四德,从一而终。

而女人人格独立,精神独立,不过是近100多年的事儿。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女人“独立”之路尚任重道远。

这就是《氓》的意义。

其他网友回答

主要是了解先民的生活情况,学习优秀的古代文化。

诗经中的“风雅颂”是从《诗经》的内容上分类的,“风”是指民歌部分。民歌来自最基层的百姓,最能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情况,编入教材能让学生了解先民的生活情况,思想情感。思想是有传承性的,认知先民的思想有助于一步步的认知古人的思想,今日的思想。

艺术手法的学习。越早的文学作品,可能更原始,他们修饰语言的方法对学生更有启迪作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在《氓》中可能是最好理解的,或者说是最早的艺术手法的作用。

对字词的理解会更深刻。比如“氓”,就是“民”,而现在“氓”,多指“流氓”,是个贬义词。反复读《氓》,就能理解,古代的“氓”就是文化水平低或无文化的人。还有“渐车帷裳”的“裳”,文中是指车“两边的布嫚”,进而就可理解,“裳”是指古代的下衣,像这样字词还有很多。现代汉语存活着很多古代词语,尽管词意有些变化,但词源还在,学习这些对语言的悟性发展很有帮助。

其他网友回答

一篇诗文被选入教材,最基本的意义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部编本新教材把《氓》选入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这一单元都是古典诗词,这些古典诗词的历史跨度很长,从诗经、离骚、汉乐府一直到唐诗宋词。在单元导语中,编者就指出:这样编排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从诗歌的源头出发,欣赏不同时期各具特色的诗歌名作。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