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对吗(麻雀是二类保护动物)

网友提问:

“麻雀”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吗?这种说法是怎么来的?

优质回答:

首先纠正一下哈,麻雀并不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而是国家二类保护动物,“二级”和“二类”的区别还是很大。国家将动物的濒危等级不同分为了一级和二级保护动物,其中一级比二级要濒危,比如东北虎、大熊猫是一级保护动物,而原鸡、黑熊等等属于二级保护动物,它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中的分级。而一类、二类保护动物则是在《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也就是“三有名录”中的分级,相比而言,在该名录下的动物要比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数量要多,分布也相对较广,但是由于人为的关系有一定的灭绝危险,比如野猪、刺猬、狐狸、黄鼠狼、狼等都在该目录之下。简单的说非法猎杀国家重点保护动物一只就够刑事,而三有动物,比如麻雀,20只以上才构成刑事。

那么,麻雀为什么在“三有名录”中呢?我们简单的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麻雀是有益的鸟类?

麻雀一直以来被人视为“害鸟”的代表之一,原因有两个:一是成群的麻雀确实经常出入农作物的田里,而且它还是杂食性鸟类;二是固有的印象。

下面我们分开来了说一下这个两个原因真伪。

第一,麻雀主要以农作物为食?

麻雀是我们最常见的鸟类之一,它们总是成群结队的在房顶、树上、墙上、电线上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而且如果你去到田里,通常会有成片的麻雀从中飞出。不可否认的是,麻雀确实会吃农作物的种子(粮食),但是,粮食绝对不是麻雀的主食。

首先在每年的3-8月份是麻雀的繁殖期,通常麻雀一年最少可以产两窝卵,最多4窝,在此期间,由于麻雀要有足够的营养,而且还要育雏,而小麻雀孵化后只吃昆虫,而这些昆虫大都以禾本科(大多数的谷类农作物)植物上的昆虫(鳞翅目下的飞蛾、蝴蝶幼虫和成虫为主),所以,它们的存在能够减少农业的病虫害。

只有到了秋冬两季时,麻雀才开始由肉食转为大部分素食,其中主要以草籽和禾本科植物的种子为主。从这个角度看,它们却是吃粮食,但是秋季是收获的季节,收获完成后,它们去哪吃粮食呢?

因此,麻雀实际上对农作物的“利大于弊”,所以它绝对是一种益鸟。

第二,固有印象

麻雀是“害鸟”的固有印象是从20世纪中期开始的,因为它被划入了“四害”之中,与老鼠,蚊子和苍蝇同级别,而原因就是人们误认为它主要吃粮食,在缺衣少穿的那个年代,人的温饱都是问题,所以抢粮食吃自然就被人痛恨。据统计,在麻雀没有从四害除名之前,全国范围内捕杀的麻雀数量超过了10亿只。

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麻雀大面积减少并没有让粮食增产,反而因为大多数昆虫缺少了天敌造成了严重的病虫害。因此,了解到真相之后,麻雀被列入了“三有名录”中。

小结:从麻雀的食性特点上看,它们虽然会以粮食为食,但是只是少数季节,而且它们能吃粮食的时间太短了,总体而言它还是以昆虫和草籽为食的,因此,麻雀并不是“害鸟”,而是“益鸟”。

麻雀有什么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

首先是经济价值,这里说的经济价值并不是说买卖带来的经济价值,而是麻雀存在本身给人们带来的经济价值。由于麻雀的繁殖期较长,而且整个繁殖期它主要以害虫为食,这样能够给农作物减少很大的病虫害,这就是它最大的经济价值。

至于科研价值就更简单了,在世界上,任何一种生物都是独一无二的,正是这些独二无一的生物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在任何的一个生态中,都有其完整的生态链,生态链的各个位置相互制约,维持了平衡的生态。一旦是某一个物种急剧减少,必然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这一点从20世纪50年代大面积灭杀麻雀造成的害虫泛滥就能看出来了。

其次,麻雀是文鸟科麻雀属下的鸟类,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有27种不同的麻雀,而整个文鸟科下一共有140种鸟类,如果麻雀不被保护而灭绝的话,整个文鸟科20%的鸟就消失了。

关于“害鸟”和“益鸟”个人的看法

人们将对自己有利的鸟称为益鸟,将对自己财产有威胁的鸟称为害鸟,这本身就是片面的,不合理的。因为,纵观这些会吃农作物种子的鸟,它们几乎清一色的就是杂食性鸟类,而且在繁殖期,它们主要的食物就是高蛋白的昆虫,也就是害虫,相比起它们在食物匮乏的季节吃一些农作物的种子,它们都是功大于过的。

客观的说,我们不能因为一种鸟吃几粒粮食,就将它们疯狂捕杀害虫的功劳给抹杀掉,因为如果没有它们的存在,现在的粮食农药的使用将会更加的频繁,量也更大,最终人还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我们再换个角度,原本鸟类都自由自在的飞翔在旷野之中,饿了就落在草丛里找食物,但是,随着人类对土地的开垦,树木的砍伐以及农药的使用,它们究竟还有多少纯天然的野生食物可以吃呢?不吃就会饿死,吃了又被当做害鸟给杀掉。

总结

麻雀之所以被列入“三有名录”中受到保护,是因为人们发现了麻雀的“功”,而且在早先大规模的捕杀下,麻雀的种群数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不过,看了本文,你可能就不会再对麻雀产生如此强的敌意了,不过它们本就如此,它们没有改变,而改变的是人们的看法。

其他网友回答

麻雀,永不疲倦的小鸟,不停的叽叽喳喳,不断的跳跳跃跃,总活动在有人居住的地区,既习惯于与人近距离接触,又对人的一举一动保持高度警惕;既又胆大的好奇心,又有快速躲闪逃之夭夭本能。

麻雀是自然界适应环境能力极强的生物,大概只有老鼠能与之媲美。无论山地、平原、丘陵、草原、树丛、疏林,还是农田、房前屋后、街区城镇,到处都有他们不知疲倦的身影。若世界没有了麻雀,自然界会寂寞乏味。

麻雀喜欢吃各种植物和农作物的种子、吃小型昆虫,还学会了吃人类遗弃的粮食食品。

这就曾惹怒了当时粮食短缺的人类,被作为害鸟消灭,锣鼓鞭炮声,压倒了麻雀的喧嚣声,麻雀被惊破胆,掉下树,无路可逃。还有人类大量使用农药化肥耕耘,麻雀食用污染食物导致繁殖能力受挫。麻雀一度消声灭迹,人类突然感到了一种空荡荡的失落。

麻雀为何又提升为保护动物?人类发现,麻雀啄食杂草种子,捕捉一些小型昆虫,减少了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有利于生态有机农业,可适当弥补他们争食人类粮食之过。

今天,麻雀又回来了,在农村,在城镇,在城市绿化带,在街区行道树上,在住户窗前,又可听到他们叽叽喳喳欢快歌唱,又可看见他们在跳跃飞旋忙碌,这是生态环境转好的兆头,最可喜的是,人们已学会善待它们,不再驱赶捕杀,麻雀重新成为了人类熟悉的邻居、习以为常的好朋友。

其他网友回答

曾几何时麻雀遍地都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忽啦啦啦一大群,每逢农忙时节,金灿灿的稻谷小麦成熟季节,农民还要派专人驱赶麻雀,彧者在田里树一个稻草人,戴上帽子穿上衣服吓阻麻雀,记得鲁讯先生的一篇短文回忆润土归乡时专门谈到麻雀,对我印象极深,把一个大蔑萝用小棍子支棱起来,一头拴上绳子,润土躲在门后,一有麻雀跑进蔑萝,小润土就把绳子一拉,麻雀就束手待擒,成了润土的玩伴,

几十年过去,别说驱赶麻雀,连麻雀的影子也看不到了,偶尔在天空中飞过一只,变得急急匆匆,往曰里窗前叽叽喳喳麻雀的叫声再也听不到了,麻雀巳列为二级保垆动物,要不了多久麻雀会成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

其他网友回答

亲爱的麻雀,对不起,我向你赎罪。 在哪吃不饱的年代,麻雀使我该三差五能吃上肉。放学后,掏鸟窝,弹弓打,布置陷阱捉鸟,既有乐趣,又有了肉吃。到后来,我一人拥有四支枪,业余打鸟。每天十只八只到百十只不等。打死的麻雀不低于5位数吧。 建国初期,麻雀和苍蝇,蚊子,老鼠曾被列入四害之一。麻雀和人类是伴生的,活动范围一般在村庄500米左右,超过1000米的很罕见。麻雀心脏很小,胆小,不适宜长时间飞行,当年除四害的时候,人们敲锣打鼓使其不敢落下歇息,最后心脏破裂落地而死。直到本世纪初,人们对麻雀有了正确认识,认识到麻雀是肉食性动物,有蚂蚱等软体小昆虫吃,它是不会吃一粒粮食的,它不但无害,而是农民种地的好帮手。打麻雀的人越来越少,这些年麻雀变成了人类的朋友,冬天喂鸟,给鸟搭窝,自觉爱鸟护鸟已习以为常,最起码我是这样做的。我给你造成伤害,我要用实际行动补偿,亲爱的。

其他网友回答

过去我们对生态认知浅薄,在一段时间内对麻雀进行过毁灭性地捕杀。

1958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知识》“麻雀”就列于其中,如图所示全民捕杀麻雀。诚然,麻雀对人们生活有一定影响,尤其是谷类作物生长的地方,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定位为害鸟也不为过。

但事实上麻雀对生态的益处远大于这些许瑕疵,毕竟它也需要生存,麻雀是大部分鳞翅目虫类的天敌,我们也应当对这些大自然的生灵慷慨一些。

而张劲夫也指出“生物的益害由于时间地点的不同扮演的角色也不同”。而如今麻雀数量急剧减少,在四川省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绝迹。

而麻雀却也伴随了人类生活数万年了,所以为了保护生态,为了保护人类自己,将麻雀列入了我国三有保护鸟类。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