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如果发生医学职业暴露该怎么办?
优质回答:
在现实工作中,经常有其他科室的同事咨询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应该如何处理,现将流程整理如下: 1. 第一时间落实应急处理措施:发生职业暴露后,医护人员应立即或尽快落实紧急处理措施,在 30 分钟内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在 2 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控办或主管的预防保健科,暴露源为 HIV 阳性或疑似病人,应当在暴露发生后 1 小时内上报。 2. 向上级主管部门进行上报:向上级部门报告的内容:包括损伤时间、地点、被何物损伤、伤口面积和深度、现场处理措施、医疗处理措施、处理记录、预防用药记录。 3. 进行职业暴露后登记:要求当事人立即处理和向科室主任、护士长报告,并认真填写职业暴露专用登记表。 4. 检验科跟进进行急查:检验科接到相应项目检验单后进行急查,迅速报告检验结果,并注意保存样本和资料。 不同类型的职业暴露处理办法也不同,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 乙肝职业暴露 1. 局部挤压与消毒 发生职业暴露后,当事人不要惊慌,应该立即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量挤出血液,同时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并用 0.5% 碘伏消毒伤口,然后用防水敷料包扎。如果是黏膜暴露,就用大量生理盐水对局部进行反复冲洗。 2. 抽血检查 初步处理之后要抽血做乙肝的相关检查:HBV DNA、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 和肝功能,酌情在 3 个月和 6 个月内复查,进行跟踪。 3. 特殊处理 已知暴露者 HbsAg 阳性或抗 HBs 阳性,则可不予特殊处理,如抗 HBs 滴度低 (<10IU/mI),需加强乙肝疫苗 1 次 (5ug)。 已知暴露者 HbsAg 和抗 HBs 均阴性,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200U 和乙肝疫苗,乙肝疫苗接种期间按第 0—1—2—12 月执行,并分别在暴露后即刻、4 周、8 周、12 周检测乙肝两对半,发现异常情况尽快报告预防保健科。 不明确暴露者 HbsAg 阳性或抗 HBs 是否阳性,立即抽血检验核心 HbsAg 和抗原 HBs,并尽快给暴露者肌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200U,并根据检验结果参照上述原则进行下一步处理。 丙肝职业暴露 处理流程与乙肝职业暴露类似。当事人如若惊慌失措,可及时向身边同事进行求助,同事应协助其按照处理流程进行相关处置,体现同事之间的关爱和帮助。 1. 挤压与消毒 发生职业暴露后,不要惊慌,应该立即从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量挤出血液,同时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并用 0.5% 碘伏消毒伤口,然后用防水敷料包扎。如果是黏膜暴露,就用大量生理盐水对局部进行反复冲洗。 2. 抽血检查及处理 如明确暴露源(患者)为 HCV 感染者( 抗-HCV 阳性、HCV-RNA 阳性),建议暴露后医务人员立即进行抗-HCV 检测,留取抗-HCV 本底资料; 若此时医务人员抗-HCV 阳性者应进一步检测 HCV-RNA,HCV-RNA 阳性者建议进行干扰素+利巴韦林的标准抗病毒治疗; 若此时医务人员抗-HCV 阴性,者于暴露后 12 周再次检测抗-HCV,抗-HCV 阳性者进一步检测 HCV-RNA,HCV-RNA 阳性者建议进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HCV RNA 阴性者于暴露后 24 周监测抗-HCV 和 ALT,并进行跟踪管理。 梅毒职业暴露 1. 挤压与消毒 暴露的黏膜应用大量的水冲洗,包括眼结膜。如果有刺伤的伤口,暴露发生后,应立即在伤口旁边进行挤压,挤压应从近心端往远心端;然后用流动水冲洗暴露的伤口或非完整的皮肤,然后用消毒剂(碘伏或酒精)对伤口进行消毒。 2. 抽血检查及处理 若暴露源 (患者) RPR (或 VDRL) 呈现阳性,应加做 TPHA 确认,若仍为阳性,被扎针者应尽早接受青霉素药物治疗,愈早治疗,感染梅毒的机率愈低。推荐长效青霉素 240 万单位,每周一次,每侧臀部注射 120 万单位/次,连续注射两周。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多西环素或红霉素等。停药后 1 个月、3 个月进行梅毒抗体检测。 若患者 TPHA 为阴性,被扎针者仍须定期追踪。 HIV 职业暴露 首先需要对发生 HIV 职业暴露者,进行安抚和心理疏导,嘱其不要慌张,只要处置得当,严格遵照处理流程,就能有效预防。 1. 局部应急处理措施: (1)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暴露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2)如有伤口,尤其是针刺伤,应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用消毒液如 75% 乙醇或 0.5% 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4)衣物污染:尽快脱掉污染的衣物,进行消毒处理。 (5)污染物的泼溅:发生小范围的泼溅事故时,应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发生大范围泼溅事故时,应立即通知实验室领导和安全负责人到达现场,查清情况,确定消毒范围和程序。 2. 立即上报医院感控办:尤其组织相关专家对暴露者进行评估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分级 1. 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一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短。 2. 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二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3. 发生以下情形时,确定为三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分为轻度、重度和暴露源不明三种类型 (1)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 计数正常者,为轻度类型。 (2)经检验,暴露源为艾滋病病毒阳性,但滴度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临床症状、CD4 计数低者,为重度类型。 (3)不能确定暴露源是否为艾滋病病毒阳性者,为暴露源不明型。 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院感科和检验科对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实施预防性用药,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 4 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 24 小时; 超过 24 小时的,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暴露者应分别在暴露后即刻、6 周、12 周、6 个月、12 个月对 HIV 抗体进行检测,并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发现异常情况尽快报告预防保健科。 暴露者应如实填写「艾滋病职业暴露人员个案登记表」,完成后资料交预防保健科备案存档。 暴露后随访 HBV(乙肝):3 月、6 月后检测 HBsAb(乙肝表面抗体)。 HCV(丙肝):暴露后 4-6 月内复查抗 HCV(丙肝)和 ALT(转氨酶)。 梅毒:4 周、3 个月、6 个月查 RPR (或 VDRL)。 HIV(艾滋病):暴露后 4 周、8 周、3 个月、6 个月查 HIV(艾滋病)抗体。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如何进行管理? 强化医务人员标准预防意识,加强职业防护知识培训,完善职业暴露处理流程,跟进职业暴露管理,管理上应跟进当事者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国家卫计委《职业暴露感染艾滋病病毒处理程序规定》2006,9.1 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 2004,6.1
其他网友回答
1.病人血液中会有致病因子,是造成医务人员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先决条件,医务人员经常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等,职业暴露后感染的几率较常人高。血源性致病因子对医务人员的传染常发生于锐器和针刺损伤皮肤黏膜或破损皮肤接触等方式传播,多发生于护士,其次是检验科人员及医生。
2.长时间从事采血、急救工作以及妇科、产科、血液科的操作,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机会大大增加,接触血量越大,时间越长,机体获得致病因子的量越大。医疗、护理活动中一切可能接触血液、体液的操作,包括注射、采血、输血、手术、内镜、透析及病人各类标本的采集、传递、检验及废弃处理过程均可造成职业性感染。综合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研究资料,医务人员因针刺或损伤、接触受污染的血,感染乙肝的危险性为2%~40%,感染丙肝的危险性为3%~10%。护理职业暴露感染HBV的危险性明显高于HCV、HIV。
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的防护
1.防护重点是避免与病人或携带者的血液和体液直接接触。
2.加强对医务人员防范意识的宣传教育,树立良好的消毒灭菌观念。
3.医务人员应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视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和体液污染的物品为具有传染性的物质,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正确的操作程序,并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4.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必须洗手,接触任何含病原体的物质时,应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
(1) 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 在操作过程中病人的血液、体液可能溅起时,须戴手套、防渗透的口罩、护目镜;在操作时若其血液、体液可能发生大面积飞溅或可能污染医务人员身体时,还必须穿防渗透隔离衣或围裙,以提供有效的保护。
(3) 建议工作人员暴露部位如有伤口、皮炎等应避免参与血源性传染病如艾滋病、乙肝等感染者的护理工作,也不要接触污染的仪器设备。
(4) 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操作过程中,应保证充足的光线,注意规范的操作程序,防止发生意外针刺伤事件。
5.污染的针头和其他一次性锐器用后立即放入耐刺、防渗透的利器盒或进行安全处置。
6.摒弃将双手回套针帽的操作方法,如需回套,建议单手回套法。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禁止拿着污染的锐器在工作场所走动,避免意外刺伤他人或自伤。
应急处理程序
1. 当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时,了解如何第一时间处理伤口就显得极为关键。
伤口处理:“一挤二冲三消毒”
一挤:发生锐器伤后,应立即在伤口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避免挤压伤口局部。
二冲:用肥皂和流动水反复冲洗伤口。
三消毒:用0.5%碘伏或75%酒精消毒伤口。
2.当事医务人员认真填写本单位的《医疗锐器伤登记表》,其内容应包括: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具体部位和损伤的情况等,同时进行相关检查的处理。
3.医务人员发生意外事件后应在24~48 h内完成自身和接触病人血清的HIV和HBsAg相关检查,血清学随访时间为1年,同时根据情况进行相应处理。
其他网友回答
结合疫情,小编谈谈我对于医学职业暴露的看法:
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咽拭子采集人员是一个高危很容易发生职业暴露的职业,疫情期间工作量巨大且消杀工作和防护工作做的格外认真,让我们再次重新考虑职业暴露这个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职业暴露无处不在
首先,作为医护人员,可以说基本上每个人都有职业暴露的风险,不论你是什么科室,不论你是什么职位,职业暴露的风险从来都不会是零。这也就是医疗卫生行业的从业人员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任何职业都有它的危险之处。
职业暴露后的急救措施
其次,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一旦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我们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根据传染病的职业暴露发生率,我们以乙肝、艾滋和新冠病毒三种疾病的职业暴露进行说明。
1、乙肝职业暴露
挤压消毒:乙肝暴露后不要惊慌首先要学会“自救”,挤出血液,清水清洗伤口并用碘伏消毒。
抽血检查:做检查来诊断感染情况;
2、艾滋暴露
艾滋病职业暴露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医护人员必须严格对待。根据HIV病毒职业暴露进行分级:一二三三个级别,级别越高风险越高。当暴露后要掌握紧急处理措施:
①肥皂水冲洗皮肤,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②如有伤口进行伤口挤压,肥皂水冲洗;
③受伤部位伤口冲洗后,消毒液或酒精消毒包扎伤口。
④脱掉衣物。
图片来源:湖南检验医学
3.新冠病毒的暴露
由于疫情发展期间很多医院临时成立隔离病区,很多无传染病区工作经验的医护人员被调入隔离病区,在这种情况下,防护措施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对医护人员进行反复培训,使其认识到问题严重性;医护人员在防护状态下,操作灵敏度、精准度多少都会受影响,职业暴露几率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对医护人员加强职业暴露防范教育,提高思想重视度,一旦发生,立即手卫生后脱掉手套,按照挤-冲-消流程处理,完后重新戴手套,按流程脱掉防护装备,出隔离病区后,根据病人情况给暴露者对症处理,上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