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战争冲锋(真实的战场冲锋)

网友提问:

真实战争中,战士在发起冲锋时会像电影里一样大声吶喊吗?

优质回答:

兔哥回答,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经常看到战士冲锋时,个个神勇无比,嗷嗷叫着冲向敌阵。其实真实的战场上也是有这样的情况的,只所以呐喊着冲锋,一是提升士气,相互鼓劲。战场上是惨烈的拼杀较量,说直白点就是玩命,面对敌人的炮火,子弹,彼此都知道有伙伴共同应敌本身就是一种激励,这样的叫声不是消极的,而是一种勇敢的呐喊声,“冲啊!杀啊!”。我们同样也能从国外的一些影视作品中看到这样的场景,相互鼓励,指挥官还会高喊着鼓劲。其实就是为了形成一种阵势,战场上是有这样的存在的。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就高喊着“万岁”,前仆后继的冲向敌阵。二是大声叫出来能驱散自己的恐惧感,能使自己全力投入战斗。战斗中有许多的新兵,面对惨酷的战场环境,难免心生怯意,喊出来就不怕了,这样的情景就更能理解了,人怕的时候就有一种压抑感,仿佛喘不过气来,有一种想大声呼喊的感觉。就像是一个人走夜路,害怕了,就唱歌。战斗中是有这样的情况的,大喊着冲锋陷阵,驱散心中的恐惧。三是能震慑敌人,集团式的冲锋,大声喊叫着,本身对于对手来说就是一种震慑,战场虽然是生死较量之地,但每个人都有活下去的渴望,面对嗷嗷叫的冲锋,是什么感觉?那是不要命的冲锋。当然,战场上这样的冲锋并不是一个定律。二战战场上,大规模的集团冲锋经常出现,这样的场景也自然多。另外,在占有优势的情况下,也通常用这样的方式。还有就是对敌突击的情况下。这样的场景的出现其实也是因火力的缺乏不得已而为之。如果有的是炮弹,炸他就是了。当然,夜战或是突袭时并不会大喊大叫的。

以上的观点只是兔哥个人的观点,当然,也是得到了战争年代老兵的证实的。欢迎关注兔哥。(图片来源网络)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要分具体情况,大喊“杀”声,是属于战场鼓动工作的一部分,这是我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之一,它对于鼓舞士气、激励斗志、克服困难、战胜敌人,能够起到巨大的作用,这是毫无疑义的。但是该不该喊,能不能喊,也要区分具体的条件和场合,如果不顾具体情况一味地大喊“杀”声,显然是不可取的。

比如:

1979年2月22日,广西方向步兵第494团第二次攻打班庄、伯良地区。该团8连奉命攻占伯良东侧无名高地。由于白天的进攻未能奏效,上级命令他们入夜之后进行偷袭,如果偷袭不成即转为强攻,一定要夺占该无名高地。

20时许,8连开始行动。3排动作静肃而敏捷,一直摸到距离越军堑壕30米处左右,也没有被敌人发现。这正是偷袭歼敌的良机!就在这个全排准备突然发起冲击,达成偷袭企图的节骨眼上。不料排长高喊一声:“同志们,立功的时候到了,杀啊!”

这一喊,弄巧成拙,越军听到喊声,立即投来了一排手榴弹,造成3排一下子就伤亡了13人,偷袭失利的严重后果。后来是连长重新组织全连强攻,经过将近两个小时的苦战,才夺取了这个高地。

在敌人还没有任何察觉的情况下,就按照平时训练的习惯大喊“杀”声,不但不能以“杀”声震慑敌胆,反而是暴露了自己,给敌人指示了目标。这样做,只能是增大自己的伤亡,给战斗进程造成负面影响。

作者为历史学硕士,大学讲师,专注中越战争史。

微信公众号:南疆烽烟正十年

其他网友回答

在战争中,冲锋时发出呐喊是人本能的反应。在科学研究中发现,人在发出大喝的时候,身体各方面的情况都会暂时改善,这有利于作战。因此,我们经常能够看到,战斗中发出大声的喊声的记载。

但是,在战斗中对发出呐喊是各自有各自的规定的,并非一概而论。因为呐喊虽然能够改善个人的作战姿态,但是容易让人引起疲劳。因此,有经验的军队一般不让发出喊声。

在南北朝时,武泰元年八月,尔朱荣出兵镇压葛荣率领的六镇起义军。尔朱荣针对葛荣布阵过广的缺点,率领精骑直扑葛荣军队的中坚。在交战前,尔朱荣就下达命令,不允许部下发出喊声,只许尽力搏杀。经过激战,尔朱荣迅速打败了葛荣,镇压了起义军。

因此,一般训练有素的军队很少会在战斗中呐喊的。因为呐喊可以壮胆,所以,很多缺乏训练的军队都会发出呐喊。所以,在战斗中,一般遇到喧哗的军队是不会让人害怕的。而那些不动如山,静如山岳的军队才是真正让人望而生畏的。

当然,在世界各国的军队里,也有各国的传统,不可能都一致。比如日本在战争中,经常会发动“万岁冲锋”。在这种冲锋中,日本军人一般会发出震慑对方的呐喊声。

俄罗斯也是一样。俄罗斯的冲锋一般会高呼“乌拉”,高举军旗,排成整齐的队列,齐步前进。据耿飚的回忆录回忆,当年在中央苏区,中央红军追求正规化,就曾经将苏联红军的冲锋方式引进了过来。在湘江血战中,红军战士们高举战旗,昂首挺胸,高喊着口号,排着整齐的队伍,冲向敌阵与敌人肉搏,极大的震慑了敌人。

在解放后,我们的邻国北朝鲜也引进了苏式装备,并且引进了苏式训练方式。在抗美援朝二次战役中,我军一支穿插敌后的部队与北朝鲜的一支游击队会合。双方商定,准备去袭击敌军的一个村庄。

我们的战士们久经战阵,静悄悄的向敌人包抄过去。可是,还没有等我们的战士们包抄到位,一个意想不到的场景让我们的战士们目瞪口呆。

那支前身是北朝鲜正规军的游击队,排着队,高呼着“乌拉”向村庄发起了冲锋。结果,等我们的部队占领村庄后发现,敌人早就跑了个精光。这一幕让我们的战士们啼笑皆非。

因此在战斗中发出呐喊也就是以上这些原因,一般的有经验,训练有素的军队,是不会耗费体力去胡乱喊叫的。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其他网友回答

同志们冲啊!杀的片甲不留,来一个杀一个,来两个杀两个,冲啊!冲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是不是这样喊的?

小时候就是这样喊的。

其他网友回答

真实的战争中,肯定不会像演电影一样了。其实打仗的时候,军队都是有番号的。什么命令是进攻,什么命令是按兵不动,面对不同的情况,做出不同的指令。

因为战争的时候,战术、地形、人员、武器等等存在着很多差异性。尤其是打伏击战的时候,是不能发出任何声音的。毕竟一旦被敌人发觉了,这个伏击战不但打不成,反倒会惊醒敌人,后果不堪设想。

那么既然不能出声,打伏击战的时候,是如何指挥发动进攻的呢?

一般都是有暗号,手令之类的东西,或者是领头的队长先来一枪,后面士兵彼此起伏,自弹源源不断的朝敌军开去。

日本侵害的时候,面对敌人的坚船利炮,八路军就打过很多伏击战。

我们拿陈赓将军打的神头岭之战来举例说明。

当然了这一次也是八路军打的围点打援之战。在作战之前,我军就有计划想吃掉日本的这一支军队。

但是,想打败他们,就要引诱他们出兵,然后选择绝佳地点进行伏击。

一旦日军出兵,就会经过神头岭这个地方。正好神头岭这个地点四面环山,中间是谷,是个天然的打伏击战的好地方。

当时八路军早就在这里埋伏好了,这次进攻的日军大致有一千五百多人,他们正在打阔步的前行。

日军的阵型最前面的是坦克开路,紧跟着汽车上拉的士兵,有大炮和机枪,当然了也有随行的步兵,步兵压阵。

开头的士兵,站着坦克上的,也是担任勘察任务,一旦发现军情,就做战斗准备。但是,站在坦克上,能看到的地方,只有远处,这时候就会出现灯下黑的情况。

也可能是这次陈赓所带领的八路军,隐藏的太好了。敌人竟然没有发觉,据说当时的部分日军进入伏击圈的时候,还出现过一个小插曲。

有一些日军还在路边撒了一泡尿,他们不知道的是,就在他们撒尿的边缘,正是隐藏八路军。但是,这个时候是千万不能发出任何声音来的,否则,等待的就是前功尽弃。就像邱少云一样,没有上级的指令,即使烈火烧身,也不得动弹,这就是军令。否则,将会面临着全军的覆灭。

又等了一会,八路军见日军所有人进入伏击圈后,一声令下,只见八路军集体扫射。这突然的一击,打了日军一个措不及防。

大部分日军还没有反应过来,已经是命赴黄泉去了。

当然了这一战,陈赓带领的八路军,打的十分的漂亮,最后是全歼一千五人日军。此次缴获的敌人辎重,也是琳琅满目,应接不暇。

陈赓还缴获了两台照相机,为了庆祝这次伏击战的胜利,陈赓还顽皮的和自己的同事合起了影。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