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六七十年代真实的社会状态是啥样?
优质回答:
六七十年代物资匮乏,精神富有。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向雷锋同志学习,做好事不留名。粮油布匹豆制品猪肉煤一切凭票供应,人们生活简单,政治上讲究;一颗红心忠于党,一切服从党安排,上级叫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讨价还价。人人关心集体,人人奋发向上。六七十年代是个催人奋进的年代。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过来人,我说说我对六七十年代的印象。
先说物质生活吧。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前期,我们的粮食在交给国家后,剩下的基本够吃。衣服是凭布票买布以及生产队分的棉花纺纱织的士布,请裁缝上门做的,少则一天,多则两三天。衣服适用,干净整洁。鞋子是母亲在油灯下一针一线亲手做的。每个家庭都有好几个孩子。妇女们白天要上工,要做饭,要缝补浆洗,要带孩子,喂养家禽家畜。晚上等孩子们都睡了,才纺纱、缝衣、做鞋,非常忙。孩子一般是大孩子带小孩子,没有专门带孩子的成年人。晚上照明只能用煤油票买煤油点灯。一家一盏台灯,有玻璃l罩,另一盏是用墨水瓶自制的香油灯。取火用火柴,习惯上叫“洋火”。煮饭烧用锅灶,烧柴草。住的l是草房子,一般是生产队分的稻草铺盖的。用茅草铺盖的房子很少,这房子要求桁条橡子都很好才行。只有中农富农才住得起的。小瓦盖的房子更少了。只有分了地主家的才能住上。一般都归公,作为学校用房。没有车,连自行车也没有。只有区(镇)到县城才有每天一趟的大客车。四十里路往返要一块钱。很少有人舍得花一块钱,往往选择步行。为了粉碎稻草或杂草喂猪,壮劳力往往担上百多斤草到城里去,又挑满满的两麻袋粉碎的猪饲料回来。那个劳动强度真的太大了!没有交通工具,也运输工具,只能挑。农家肥料要挑到田地里,庄稼收割后要挑到生产队的晒场上,脱谷后分给各家各户也是挑。砍好的柴草分到各家各户也是挑,挖好山芋,分给各户也要挑,拔好的花生,割好的油菜也要挑到晒场,打油还要挑到油坊去,又要把饼和油挑回来。生产队兴修塘坝,改旱地为水田要挑,兴修大型水利和道路要挑。播种谷物施水肥要挑,抗旱保苗要挑,挑的任务很艰巨。没有体力是没有满工的。没有机械,只能靠手工劳作。那时的生产力水平低下,靠的是团结协作,艰苦奋斗,艰苦朴素的精神与天斗与地斗,为粮食丰收而不懈地辛勤劳作。为国家为集体为他人也为自己。
物质生活虽然艰苦些,但是人们精神饱满,热情很高,干劲很大,意气风发,斗志昂扬,没有叫苦叫累的。只有那些极少数被改造的体力差的人觉得憋屈。
其他网友回答
上个世纪七十年,社会安定物质贫,国家兴旺百业建,民众全力勇争先,科技军人受追捧,人人为国拼性命!科技人员多归国,为国隐姓又埋名,国防两弹一星成,中华地位受人尊。国家努力在建没,工农国人奋力争,民众虽然有饥寒,个个精神幸福脸,教书育人德为重,人人羡慕先进人,物质短缺民负重,三线建没为子孙,抗美抗越打印度,国防边境无敌人,外交朋友遍天下,三个世界敌友明,反对美苏得民心,超级强敌不敢侵。工业都是自品牌,农民种粮作贡献,兴修水利治黄河,围湖改河造良田,发展农牧保自给,社会公平风气正。物质虽然较落后,民心齐心向前奔。邻里关系都纯朴,亲友都讲血缘情,平时邻居互帮忙,人人思想都纯正,官员平民互尊重,社会风气渐上行,全国就是一盘棋,齐心协力向前进,社会少有贪腐在,贫富官民皆平等。人人都有家国志,争做英雄不留名。当时社会多和谐,各族团结一条心,崇尚英烈兴科技,方有国家兴又稳,国库充足民乐业,祖国处处闻笑声。今日忆之热血涌,企盼社会归正行,国强民富需奋斗,国兴方能佑人人!
其他网友回答
是一个英雄辈出、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年代。也是“旧貌换新颜”、祖国各个领域取得辉煌成就的年代。人民热爱毛主席、工农兵受尊重的伟大的毛泽东时代。
其他网友回答
那时人的品德真的好。我是62年的,记得那时邻里关系都比较融洽,每个楼都有一个楼长,往往是退休的老人担当,我们楼长就是一个70多岁的老太,像开会,打苕卫生等都是老太通知大家,大家都积极参加,彼此相爱关照